东方网记者李欢3月15日报道:“紫竹盐,越千年,重返人世间……为百姓保健康,个个百岁赛中年……”去年5月起,上海警方注意到一个名为“玉川国际”的公司,用这首“赞歌”对外推介销售一款紫竹盐产品,宣称具有预防新冠肺炎等功效。深入调查后,警方发现,紫竹盐就是普通食用盐,该公司实际上是一个传销组织。
今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上海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此案。记者获悉,历经3个月缜密侦查,警方成功侦破“玉川国际”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查获传销平台服务器14个,传销团伙层级达89层,涉案金额4000余万元。
“紫竹盐”有神仙功效,竟能预防新冠?
2020年5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在工作中发现,龙口玉川网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玉川国际”)以对外销售一款 “紫竹盐”产品为名,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招揽会员并发展下线,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即会同普陀公安分局成立联合专案组开展立案侦查。
警方调查发现,“玉川国际”通过网络平台对外宣称,其所销售的“紫竹盐”产品具有解毒、根治慢性疾病、预防新冠肺炎等多重功效。消费者在购买“紫竹盐”产品后,即可注册成为会员,并通过推介产品、发展下线获取提成。通过综合运用多种侦查手段,警方迅速锁定了一个以公司实际控制人马某为首的传销犯罪团伙,并逐步查明了团伙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
经查,犯罪嫌疑人马某等人在重庆设立“玉川国际”办公地,以“线上爱心传递分享+线下连锁”为名,在未取得直销牌照的情况下,通过口口相传、举办宣讲会等方式,虚假宣传并推介销售所谓具有治病救人、预防新冠功效的“紫竹盐”产品,吸引中老年群体购买产品并注册成为平台会员。同时,通过设立“志愿者”“天使”“特使”等三级入会门槛,以直推奖、对碰奖、领导奖、消费奖、报单奖等盈利模式为诱饵,采用“双轨制”鼓动会员继续发展下线,复式计酬收取高额返利。
神仙产品实际是普通食盐,背后89层传销组织
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玉川国际”对外宣传的所谓“神仙产品”其实与普通食用盐并无两样。马某等人通过虚假包装产品功效,吸引用户以1200元、3600元、9900元等不同价格购买相应价值的“紫竹盐”产品,获得发展下线的资格后,采用“双轨制”发展下线会员,并根据不同层级享受不同比例的回报,以此实现会员规模的几何级增长。
在这一模式下,用户直接发展会员可抽取第一代客户10%的收益,第一代客户发展第二代客户后,又可抽取第二代会员5%的收益。以天使会员为例,用户发展第一代天使会员后,可抽取3600元×10%,也就是360元的提成收益;第一代天使会员发展第二代天使会员后,该用户还可抽取第二代天使会员3600元×5%,也就是180元的提成。
所谓“双轨制”,就是每名用户仅可发展2名下线会员A和B,若其发展第3名下线会员C,则C将归为A或B的下线会员,确保每层仅设2名下线会员。如此一来,该用户发展C的收益将按照第二代客户进行计算,以此实现发展下线的收益最大化,以及传销团伙层级和规模的快速扩张。不仅如此,“玉川国际”还通过设立对碰奖、领导奖、消费奖、报单奖、公司分红等多种盈利模式,鼓动参与会员发展下线获得复式计酬。截至案发,该传销团伙在全国各地累计发展会员7300余名,团伙层级达89层。
2020年8月,上海警方在重庆、上海等地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捣毁这一传销组织,抓获马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目前,警方已将上述犯罪嫌疑人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传销犯罪新特点:向社交软件、直播授课形式转变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庄莉强警官介绍道,近年来,上海的传销犯罪案件一直处于低发态势,案发数量不大、涉案金额不高、参与人数不多,但手法特点仍在不断翻新,隐蔽性、迷惑性、欺骗性也在不断增强,呈现出了传销形式网络化、团伙成员职业化和传销模式复杂化的发案特点。
一是不法分子以电子商务、数字金融为名实施的网络传销犯罪传播范围广、波及地域多、发展速度快。二是传销参与者正从中老年群体向年轻群体延伸。一些传销组织会专门聘用精通公司运作、财务知识的专业人员设计传销层级模式。三是线下传播形式正向社交软件、直播授课、视频会议等线上形式转变,资金支付方式正向虚拟货币领域转变。
传销骗术万变不离其宗,不外乎三大典型特征:一是入门费。不法分子处心积虑设置一个所谓项目,编造一个诱人陷阱,让人通过认购商品或缴纳费用取得加入资格或发展他人加入的资格。二是拉人头。通过鼓动加入者继续发展他人成为自己的下线,形成上下层关系,不断扩大组织规模。三是复式计酬。以直接或间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依据给付报酬。换句话说,就是人头拉得越多,获利也就越大。以上海警方近期侦破的“越隆车汇”和“玉川国际”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为例,不法分子就是以“消费返利”“雷人商品”为噱头,招揽会员、发展下线、复式计酬。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四支队支队长蒋敏表示,从侦破案件来看,传销犯罪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利诱性、欺骗性。
所谓迷惑性,是指花样不断翻新。打着“国家工程”“爱心慈善”“虚拟货币”“消费返利”“金融互助”“健康科技”等各种旗号的传销噱头五花八门,让人防不胜防。所谓利诱性,是指承诺高额收益。“今天睡地板,明天当老板”,诸如此类雷人的致富口号让不少人丧失了抵抗力和判断力。所谓欺骗性,是指不法分子通过反复说教,让加入者对所谓项目的前景深信不疑。
对此,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坚持“发现就查、露头就打”,不断提升打防能级,数据研判,网络巡查,坚持打早打小。开发上线智能研判工具,主动梳理发现案件线索,持续挤压传销犯罪生存空间。针对网络传销案件,警方不断强化网络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切断网络传销的传播途径,确保打早、打小、打苗头。同时,不断强化与行政主管部门的对接协作,通过进一步完善数据共享、线索移送、证据鉴定、联合执法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无缝对接,借助行刑合力,强化源头治理。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自觉抵制传销。上海公安经侦部门也将持续严厉打击危害市民合法权益的经济犯罪,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作者:李欢
来源: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