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方面的虚拟货币

说到洗钱,我们往往联想到的是电影里不法分子利用赌场、现金交易、名画拍卖等洗钱手法。马上消费金融提示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兴起的加密货币,也已经成为犯罪分子们进行洗钱的惯用途径。

2022年初,加密货币分析公司Chainalysis发布报告称,自2017年以来,网络罪犯加密货币洗钱累计超过330亿美元。其中,2021年网络罪犯加密货币洗钱金额达到86亿美元,比2020年增加30%。

先看一个真实案例。

2021年5月,中国警方逮捕了 1100 多名涉嫌利用加密货币洗钱的嫌疑人,破获了 170 多个涉嫌利用加密货币洗钱的犯罪团伙。

据警方调查,这些违法犯罪团伙通常组织人员用个人银行卡和信息在各类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上注册,按照诈骗团伙要求购买、兑换虚拟货币,成为帮助其洗钱的“币农”。诈骗团伙骗取到资金后,立即将赃款转至“币农”的银行卡,“币农”随后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上购币,再反复兑换不同的币种,经层层划转,最终将钱款转入诈骗团伙指定的虚拟货币钱包地址。完成洗钱流程后,“币农”可获得1.5%-5%不等的“佣金”。

这类案件并不鲜见,2021年7月,香港海关也发布公告称,首次破获加密货币洗钱案件,4名年龄在24岁至33岁之间的男子在“破币行动”中被逮捕,他们在当地开设多个银行账户,通过虚拟货币兑换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为何加密货币成为了不法分子热衷的洗钱工具?今天的马上消费反洗钱小课堂就来说说这个话题。

所谓加密货币,是在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下产生的新型货币形式,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比特币(BTC)。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2020年发布的报告中有过统计,当时全球各类数字加密货币已超过2000种。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加密货币创造了新的支付模式,有值得肯定的价值,但其具备的特点使其天然成为洗钱犯罪的好帮手。

一、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排除了第三方机构的介入。

二、加密货币的匿名性和隐蔽性成为对抗身份识别的优良盾牌。

三、加密货币高效便捷的跨境支付功能避开了外汇管制和汇率风险。

正是由于加密货币存在匿名性、去中心化、追踪难、全球流通性、交易便捷性、交易模式复杂性、交易之后不可撤销性、持有方式多样性、价值认定标准存在争议性等一系列特点,因此具有较高的洗钱风险。

常见的加密货币洗钱套路如下:

首先,不法分子会在交易所(包括场外和场内)或者用现金在加密货币ATM机上购入加密货币。通常,洗钱者在交易所购买加密货币是不会亲力亲为的,他们会雇佣信贷记录良好且有稳定工作的人作为“替身”。

当“替身”们通过了交易所的验证机制,就会用法币来购买主流的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然后又用购得的主流加密货币购买其他加密货币。

为了隐匿购买加密货币时留下的审计线索,洗钱者又会使用混币服务将自己主要币种的交易地址和混币服务池中的临时地址做互换以对抗交易图谱分析。最关键的是分层的过程(也被称为离析阶段),洗钱者将加密货币、交易所和钱包地址的审计线索完全切断,为接下来将违法所得重新融入传统金融体系做好准备。

日益凸显加密货币洗钱风险,正在引发监管重视。

在国际反洗钱实践中,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已将虚拟货币发行和交易纳入反洗钱监管,要求虚拟货币发行方和交易转移服务方履行客户尽职调查和交易监测等反洗钱义务,防范虚拟货币洗钱风险。

我国的相关监管也在不断趋严。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六起加密货币洗钱犯罪典型案例,并指出加密货币已成为一种新的洗钱工具。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国家监察委员会等11部门又联合印发《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决定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以依法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健全洗钱违法犯罪风险防控体系。

洗钱是金融健康血脉上的一颗大毒瘤,打击洗钱犯罪,人人有责。

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马上消费也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工作,在此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增强风险意识,不贪图便宜亦不要轻信高利诱惑,拒绝盲目跟风、参与加密货币相关投机行为,谨防个人财产及权益受损;更要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等,不要轻易出借、出售给他人;保管好自己银行卡账户、收款码等相关信息,避免被犯罪分子利用;一旦发现加密货币交易相关违法违规线索,也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守护金融健康,护航幸福生活,马上消费与你同在。

大健康方面的虚拟货币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肖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