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简介)

卢浮宫博物馆是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博物馆,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其藏品不断增加,现已拥有40万件从古代到19世纪上半叶人类艺术品的精华,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占地40万平方米.被称作"世界赞美之地"的人类艺术宝库.位于巴黎市中心风景秀丽的塞纳河北岸的卢浮宫,原为中世纪的城堡,是1200年腓力普二世统治时期为加强巴黎的防务而在一个叫Lupara的地方修建的,法语称“卢浮”(Louvre )。

法国国王查理五世(Charles V 1364——1380)在位期间,于1365年将城堡扩建为王室住所。16世纪中叶,弗朗西斯一世继承王位后,便把这座宫殿拆毁了。他下令由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新建筑一座宫殿。弗朗西斯还请当时著名的画家为他画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画家,购买了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法埃洛的绘画。包括《蒙娜丽莎》等珍品。弗兰西斯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即位后,把他父亲毁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来。亨利四世在位期间,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这是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的走廊。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王,他被称为太阳王。他登基时只有5岁,在卢浮宫做了72年的国王――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

路易十四把卢浮宫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画廊。他购买了欧洲各派的绘画,包括卡什代、伦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恋艺术和建筑,致使法国的金库空虚。路易十六在位期间,爆发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卢浮宫“竞技场”院子里建立了法国革命的第一个断头台。

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到拿破仑时在这座建筑的外围修建了更多的房子,并增强了宫殿的两翼,还在竞技场院里修建了拱门,拱门上的第一批雕刻马群是从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上取下来的。拿破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装饰卢浮宫,他把欧洲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艺术品搬进了卢浮宫。拿破仑将卢浮宫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巨大的长廊也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直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告以完成,前后将近600年。

卢浮宫博物馆现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历史类的国家博物馆。馆藏分七个部分:希腊、埃特鲁斯坎、罗马古物,埃及古物,古代东方和伊斯兰艺术,雕塑,工艺美术,绘画,印刷品和素描,涵盖了从古代到19世纪上半叶记录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的珍贵艺术品。

1.《岩间圣母》,达•芬奇(意大利),1483年——1486年,木板,油彩,199厘米•122厘米。

达•芬奇到米兰后就着手创作这幅《岩间圣母》。画中的人物置身于岩洞之中,人物的境遇与阴暗的岩洞融为一体。达•芬奇用明暗对比的法则塑造形体、渲染人物的情感。人物组合成金字塔式构图,具有一种稳定感。圣母形象被刻画得极其完美,脸上展现着达•芬奇的“公式微笑”。右下角的小耶稣仿佛沐浴在天国之中,他手指约翰,请求约翰给他施洗。光线在耶稣的四肢上颤动,撑在地上的左手是这道光的焦点,他才是构图的真正中心。左下角天真的小约翰拱手向耶稣回礼。而耶稣身后是一位天使,这4个人通过各自的手势彼此呼应。

2.《愚人船》,博斯(尼德兰),约1490年,木板,油彩,57.8厘米•32.5厘米。

博斯是15世纪末尼德兰一位风格极其独特的画家。他的作品内容逐年趋于复杂,题材大多取自民间故事、笑话、寓言,其画风挣脱了图像学的传统,人物形象诡异多变,寓意高深,充满了异想天开的意象。这幅作品创作于西欧封建制度濒临危机的阶段,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讽刺诗《愚人颂》是他创作《愚人船》的灵感之一。博斯巧妙的将写实与浪漫的方式相结合,辛辣的讽刺了当时的教会和官僚。这条船已经无法前进了,而主教大人、神学家、庄园主以及对教会深信不疑的蠢货们仍然在船上陶醉于疯狂的随心所欲之中。他们大声歌唱、肆意调情,桅杆上特意挂起长长的教幡企图显示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这一切只是徒劳。如果有人胆敢指出事实真相,那就要身首异处,挂在桅杆上的头颅表明了这一点。在愚人们欢乐的情景中充满了犀利的讽刺,清冽的天地包裹着愚人的罪恶,委实令人回味无穷。

3.《银行家和他的妻子》,马西斯(佛兰德斯),1514年,木板,油彩,71厘米•68厘米。

《放贷者与他的妻子》局部

马西斯是佛兰德斯16世纪初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意大利画风的影响。他的画作多取材于宗教题材,也作一些肖像画和带有讽刺意味的风俗画。这幅《银行家和他的妻子》是他的一幅重要风俗画作,作品画风写实,充分体现出了作者的绘画风格。人物特写正对观者,背景描绘得小而精致,体现了真实的社会景象,在近代美术中是比较早的描绘百姓日常生活的作品。画作描绘得十分细腻,丈夫正在专心致志地称量着钱币,妻子一边翻着书,一边关注着他。桌子上有一面镜子,镜子里映出长方形的窗户以及窗外的街景,甚至可以看到窗边的人物。背景是一列长长的架子,架子上摆放的盘子、书籍、用具都以写实法刻画。作者将自己从绘画中学习到的复杂样式与创作感情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4.《迦拿的婚宴》,委罗内塞(意大利),1563年,画布,油画,665.3厘米•990.6厘米。

委罗内塞从老师提香的用色方法上得到启发,结合他所擅长的明朗的银灰色调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中画面辉煌且具有装饰风格,构图宏大,色彩浓郁有透明感,用笔豪放,形、神有机结合。委罗内塞喜欢用粗斜纹布作画,对表现豪华的宴会场面有浓厚的兴趣。《迦拿的婚宴》是卢浮宫博物馆中最大的作品,取材于《圣经》中的故事。整幅画面为人物和繁琐的饰物塞满,但却没有来自视觉上的压迫感。除了中心人物耶稣和圣母外,其他众多人物中有现实的王室贵族、僧侣、红衣主教和画家及其亲朋好友。委罗内塞借宗教故事展示在城市背景下的世俗婚宴场面。画面中人物着装艳丽,整个场面在银灰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富丽堂皇。前景中心的乐队中,艺术大师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都被描绘成演奏的乐师。拥挤的人群、建筑与空阔的天空形成对比,水平线与垂直线取得了构图上的统一,画家以此保持了画面代表平衡感和纵深感。桌上的沙漏和乐谱象征了时间的流逝。在《圣经》的描述中,耶稣在迦拿的婚宴上不想顺从圣母的要求,他说:“我的时辰还未到。”由此可以看出,委罗内塞似乎想在豪华的世态场面外探索更深刻的哲学意义,这也使得这一作品更耐人寻味。

5.《吉普赛女郎》,哈尔斯(荷兰),1628——1630年,画布,油画,58厘米•52厘米。

哈尔斯是17世纪荷兰肖像画家的重要代表。他善于捕捉人物瞬间的表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吉普赛女郎》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杰作。画中的女郎披散着零乱的黑发,脸上的微笑带着一丝狡黠,红润的脸颊和生动流转的明眸将这位爽朗而充满活力的女郎的异国风情强烈地传达出来。画家以明快的大笔触来描绘吉普赛女郎的穿着,强调了人物的乐观、开朗;以半身构图来突出人物的表情和身姿;以热烈的色调表现女郎的奔放不羁。这虽然是一幅肖像画,但却融入了风俗画的特点,因此它被推测为画家的绘画技艺和经验都十分老到时的作品,从各个方面都体现出其肖像画艺术的精妙。

6.《诗人的灵感》,普桑(法国),1630年,画布,油画,184厘米•214厘米。

普桑善于从神话、宗教和历史故事中选取题材,他的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充满立体感,构图匀称,完整。在其早期作品《诗人的灵感》中便体现了这些特点。作品以赞扬同时代的诗人为主题。画面中太阳神阿波罗侧身坐在中间,一手扶琴,一手指着诗人的笔记本,正对他身旁的诗人进行口授;诗人一手执笔,一手拿着本,抬头仰望,正在思考;画面左侧是美丽的缪斯卡丽奥珀,她正愉快地望着二人。两个小天使手拿由月桂树的枝叶编织而成的桂冠,萦绕在太阳神身边。传说,太阳神阿波罗曾十分爱恋美丽的女神达夫妮,达夫妮迫于无奈摇身变成了月桂树,阿波罗很懊悔,摘下树上的枝叶变成了桂冠,以此作为纪念。画中,小天使正准备将桂冠戴在诗人头上,这是对于其艺术成就的赞誉。画面构图严谨和谐,体现了作者对于古典艺术的无限崇拜。

7.《油灯前的马格达丽娜》,拉图尔(法国),约1640年——1645年,画布,油画,128厘米•94厘米。

拉图尔是法国洛林地区的著名画家,是古典主义绘画的先驱,其作品大多是宗教画和风俗画。他曾经创作过两幅极为相似的有关马格达丽娜的作品。拉图尔擅长描绘夜间烛光下的事物,这类作品被称为“夜间画”。他的画具有雕塑般的充实感,背景简洁,人物突出。画面中,马格达丽娜身穿白色上衣和红裙子坐在油灯前,左手托腮,右手轻抚膝上的颅骨,陷入了沉思。油灯的光线映照着她凝思的面孔与丰满的胸部,也照亮了桌上摆放的厚厚的《圣经》、十字架和反省鞭挞自己使用的鞭子。她的双腿在光影下也隐约可见。画面凭着烛光的描绘,渲染出一种真实自然而又充满肃穆感的气氛,弥漫着淡淡的阴郁与寂寞。这种“夜间画”后来逐渐遭到了冷落,但拉图尔的这幅作品却一直视为佳作而广泛流传。

8.《跛足者》,里贝拉(西班牙),1642年,画布,油画,164厘米•94厘米。

里贝拉是那不勒斯画派和西班牙绘画艺术之间的桥梁,也是卡拉瓦乔艺术风格最重要、最有特点的继承人之一。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其中宗教画多有世俗化倾向,歌颂的是人而不是神,描绘的大多为社会底层人物。《跛足者》是里贝拉揭露社会世态的重要作品,是描绘人性尊严最伟大的画作之一。画中的流浪儿孤苦伶仃,脚部还有残疾,他独自站在空旷的田野中,肩上扛着一根拐杖,就像战士扛着自己的枪。他侧身转向人们,露出令人心酸的傻笑,手中的纸条上写着:“看在上帝的份上,可怜可怜我吧!”画家以朴实无华的艺术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这一肖像性风俗画。在画男孩的衣服时用了最柔和的色彩,画面中的光线来自男孩自身,暗示了孤苦的弃儿一种愉悦的自信。对他来说,活着就是胜利者,只要活着他就已然从容而满足。他带着英雄般的勇气前行,脸上绽放出由纯洁的心灵焕发出的光采。

9.《农家室内》,路易•勒南(法国),1642年,画布,油画,113厘米•159厘米。

在法国古典主义绘画早期与拉图尔同行的是勒南三兄弟,即安东•勒南、路易•勒南和马修•勒南,其中路易•勒南的绘画成就最为突出。他的作品多以农民生活为题材,有一股清新的现实主义之风。《农家室内》是她的代表作,画中描绘了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画家以饱满的情绪真实地刻画了饱经沧桑的老农、终日操劳的老妇、面黄肌瘦的孩子和饱经命运折磨的妇女。一家人围在铺着台布的简陋餐桌旁,显然晚餐即将结束,可是每个人依然饥肠辘辘。画面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全身的,几乎未给画面留出空间。光源来自右侧,画面明暗对比强烈,运用明亮的、接近泥土的褐色调突出人物形象,朴素而富于个性。壁炉中的火光、地上的锅勺、竹篮以及小猫、小狗等细节的描绘增强了生活气息。画家细致地捕捉人物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将人物刻画得十分精细,传达出农民对长期辛劳和贫困的忍耐精神,画面感人至深。

10.《丐童》,穆里略(西班牙),1645——1650年,画布,油画,137厘米•115厘米。

穆里略出生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他的艺术受卡拉瓦乔、委拉斯开兹和佛兰德斯画家凡•戴克的影响。穆里略的绘画题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宗教题材;另一类是下层社会的风俗生活和流浪儿童。他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同时也具有古典的唯美主义倾向和装饰风格。少年时的不幸生活对画家有很大影响,穆里略描绘了很多有关流浪儿童生活的作品。画面人物形象真切,充满生活气息。在《丐童》中,这位衣衫褴褛的少年正坐在墙角捉虱子,阳光从窗外射进来,笼罩在他身上,给人带来一丝暖意。周围是浓厚的阴影。地上散落着吃剩的虾壳,窗户下面有一个很大的陶罐,这些细节表现得生动可信。画家以朴实无华的笔触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感伤与无奈。

11.《福塞翁的葬礼》,普桑(法国),1648年,画布,油画,68厘米•95厘米。

作品描绘的是在风景秀丽的郊外,两个愁眉苦脸的健壮男子抬着被刽子手处死的主人走向墓地的场景。他们的主人福塞是主张和平的雅典将军,民主派得势后,他被处死,而且禁止将他葬在雅典。周围的景色依旧,树叶随风轻摇,湖水明澈如镜,远处的建筑错落有致,万里晴空,白云悠悠。静悄悄的世界并不因为失去了某个人而打破平静,人们一如既往地生活着、忙碌着。羊群静静的吃草,牛慢吞吞地拉车,红衣男子骑着马奔驰而过。在蜿蜒伸向远处的小路上,一系列的人物、树木、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排列开来。这宁静的一切反衬了近景中人物的悲痛。人民的幸福需要和平,而为和平而战的人已经牺牲,城市却依然美丽,生活一切照旧。作者配合主题,有选择地将观察到的风景加以剪裁,使人体会到一种高远的境界。《福塞翁的葬礼》创作于普桑迷恋风景画的最初时期,是他所创作的风景画中完美的典范。

12. 《大法官赛吉埃》,夏尔•勒布伦(法国),1661年,画布,油画,295厘米•350厘米。

夏尔•勒布伦出生于巴黎,曾师从法国巴洛克画家的代表西蒙•弗埃学习绘画,约23岁时又随普桑到意大利研究学习绘画和雕刻,博取众家之长,而后他回到巴黎,从事宫廷和府宅的装饰工程。他的天顶画气势恢弘,人物动态复杂,色彩瑰丽,充满激情;他的架上画具有巴洛克遗风和明显的古典主义倾向。《大法官赛吉埃》描绘的是大法官赛吉埃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凯旋场面。画面中的赛吉埃和他骑的白马形象被明显夸大,其他人物只起陪衬作用。整幅画面色彩艳丽,构图均衡,体现了多种风格的折衷。

13.《发舟西苔岛》,华托(法国),1717年,画布,油画,129厘米•194厘米。

西苔岛是希腊神话爱神维纳斯常住的爱情乐园,因此,这个岛就成为情侣的朝圣地。华托用其画笔将这个神圣的岛屿展现在观众面前:岛上树木繁茂,恋人们在树荫掩映的断臂维纳斯雕像前海誓山盟,之后他们就要登上彩船。大海上烟波浩渺,天空中云蒸霞蔚,小天使们在空中欢快地追逐翻飞。在这阳光灿烂、诗意般的画面上洋溢着醉生梦死、及时行乐的气氛。

画面的左侧是停泊在岸边的精致的彩船,两位正准备开船的健壮男子与这艘彩船相呼应,他们等待着恋人们上船。在他们的右侧,长着翅膀的爱神丘比特快乐地在彩船旁嬉戏着,赋予画面装饰性与神话性。起伏的地势将右边的前景与左边的中景区分开来。在画面的右侧,一对恋人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年轻女子披着鲜亮的红色外衣,把玩着手中扇子,她的男伴亲昵地屈膝在她跟前,倾诉爱的私语。画面最高点上的一对年轻夫妻,就像流动的韵律中断的节奏,男子优雅地搂着妻子的纤腰,女子被身旁一对恋人的舞姿吸引,回首观看。坐着的、正欲起身的和走着的三对恋人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这种理想情景变成了田园欢宴,而后逐渐成为西欧艺术中最受欢迎的主题之一。

14. 《小丑》,华托(法国),1721年,画布,油画,185厘米•150厘米。

华托的身体一直都很虚弱,性格独特,忧愁与快乐相交织,这些共同决定着他的艺术风格,其作品中常常蕴含着深深的忧郁。华托的大部分作品都以戏剧作品为基础,在画中他的焦点往往集中在某人身上。《小丑》是华托在他短暂的生命中的最光辉时期为后人留下的一幅令人难忘的作品。画中人物叫吉尔斯,他是哑剧中的一个丑角,在他身后的其他喜剧角色半藏在极低的位置,而丑角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画面上都被孤立着。他头戴滑稽的帽子,面容稚嫩却努力保持着镇静,好像拼命压抑要哭出来的感觉,两只手臂无力的下垂着,身着松松垮垮不合体的衣服,显现出孩子般的纯真和无辜。这个为人带来无数笑声的丑角在画家笔下变成了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是真实而没经过艺术加工的。他站在那里无奈地接受着人们的注视,那若有若无的苦笑暗示出他曾经经历的苦难。

15.《鳐鱼》,夏尔丹(法国),1726——1727年,画布,油画,114.5厘米•146厘米。

夏尔丹出生于法国巴黎,是法国市民风俗画的主要代表画家。他对洛可可画家所描绘的上流社会豪华奢侈的享乐生活毫无兴趣,喜欢作静物画和表现普通市民生活的风俗画。他的风俗画朴素典雅,静物画沉穆凝重,富有生命感。《鳐鱼》是夏尔丹最成功的静物画。画面展示的是厨房一角。占据中心位置的是一条被剖开的鳐鱼,形象怪异突出;桌上还摆着几条小鱼和剥开的牡蛎;贪腥的小猫正对它们虎视眈眈而又有所警惕。画面右侧散乱地摆着锅盘、坛子、瓶子和刀子等用具。光线从左上角投射下来,白色的桌布和小猫胸前白色的皮毛以及鳐鱼的颜色相呼应。整幅画色彩淡雅、光影清晰,物体被表现得真实细腻,显示出内在的生命感。

16.《铜水箱》,夏尔丹(法国),1733年,画布,油画,28.5厘米•23厘米。

《铜水箱》是夏尔丹杰出的静物画之一。带水龙头的铜水箱占据了画面的主要部分,观众可以明晰地感到它的质地、光泽和重量。看似随便摆放的水桶、铁勺和罐子使画面布局均衡。从静物的高光点和投影来看,光线来源于左上方。夏尔丹用其真挚的感情揭示出日常平凡事物蕴藏的质朴美,赋予了静物无穷的生命力。

17.《集市归来》,夏尔丹(法国),1739年,画布,油画,47厘米•38厘米。

夏尔丹常以中产阶级和手工业者的家庭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这幅画表现的便是法国巴黎的平民生活。一个主妇刚刚从集市回到家中,匆匆将两个大面包放在桌子上,手中仍提着从集市上买来的蔬菜、肉类,仿佛在侧耳聆听着门口的谈话声。地上翻倒的酒瓶表现了她的匆忙,桌上的陶罐、盘子等静物被描绘得十分真实,细腻入微地表现出了主妇的勤劳和质朴。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虽然夏尔丹固守的风格不符合当时画坛的主流,但却与法国的现实密切相关。

17+.法国 夏尔丹 《带烟斗的静物画》,布上油画,纵58厘米×横82厘米,巴黎卢浮宫藏。

法国 夏尔丹 《带烟斗的静物画》,布上油画,纵58厘米×横82厘米,巴黎卢浮宫藏。

在夏尔丹早期的静物画中,曾受荷兰和佛兰德斯画家的影响。此画描绘了在桌上放置一个带铁把手的红木箱子 和几只陶瓷的奶杯。在画中,蓝色与白色的和谐搭配体现出画家的独到之处 。

18.《午餐前的祈祷》,夏尔丹(法国),1740年,画布,油画,49.5厘米•41厘米。

以风俗画和静物画见长的大师夏尔丹最喜欢表现的就是妇女和儿童,因为妇女和儿童更容易表现家庭的祥和与温暖的亲情。他笔下世俗的温情在《午餐前的祈祷》中得到了展现。

画中的墙壁光秃秃的没有装饰,室内仅有朴素的厨房用品,表现了平民百姓的现实生活。年轻的母亲正在摆放食物,但饭前必须做祷告,这是她对孩子的要求。两个可爱的小女孩很听话,姐姐坐在餐桌旁,斜视着妹妹,眼神中好像流露出责备的意思,她静待妹妹背出祈祷文,表情有些急躁。她白衣服上的红色与妹妹的红帽子红裙子相呼应。她坐在高高的椅子上,表明姐姐已经背完了祈祷文,得到了母亲的认可。小妹妹正双手合掌,侧脸望着母亲,稚气的脸上流露出一丝顽皮,椅背上挂着的鼓和掉在地上的鼓槌告诉观众这是个活泼好动的小孩。母亲一边分配食物,一边督促孩子们祈祷,感谢上帝赋予人类的恩典,她面目表情温和而坚定,微微弯下的身体流露出女性的魅力。她帽子上的红带子与两个女儿衣服上的红色相呼应。三个人物或坐或站,有长有幼,共同形成美妙而和谐的整体。画家用褐色作基调,以深蓝、红和白色作柔和的对比,以此来渲染祥和的家庭气氛。地上的铜炉虽是个不起眼的小物件,但是被描绘得非常精细、逼真,显出这位静物画大师的纯熟技艺。夏尔丹的静物画作品曾受到塞尚的仰慕。

19.《狄安娜出浴》,布歇(法国),1742年,画布,油画,57•73厘米。

布歇是法国洛可可绘画的最重要代表,他的作品有以神话为题材的装饰画,也有牧歌式的风俗画、风景画和肖像画。在色彩上,他经常用白中泛红的色调表现人体,用蓝色和珍珠色的微妙关系,组成有旋律的画面。《狄安娜出浴》是其中的一幅杰出作品,表现的是狄安娜狩猎归来、沐浴休息的场面。

画中山林间河泽旁有一片幽静的空地,女神狄安娜就在这个山林中休息。她面容姣好,肌肤晶莹剔透。她坐在水池边,手拿珍珠项链望着帮她擦洗的仙女。捕获的猎物被散乱地丢在一边,整个画面充满了享乐主义色彩。狄安娜异常美丽,那十分肉感的人体有鲁本斯人体画风韵。这幅画中色彩很是丰富鲜艳。布歇是一位在色彩上很深造诣的画家,而且有着很扎实的素描功夫,他画中的人物造型十分完美,这一点深受古典主义绘画的影响。

20.《浴女》,弗拉戈纳尔(法国),1763年——1764年,画布,油画,64厘米·80厘米。

弗拉戈纳尔是继布歇之后洛可可绘画的重要代表。他去过两次意大利,临摹过巴洛克大师的作品,在罗马乡野画了很多风景速写和肖像画。他倾心于鲁本斯的色彩和伦勃朗的明暗法。他的画轻松、活泼,色彩饱满,笔触肯定。《浴女》展示的是一群无忧无虑的少女在绿树掩映的河水里嬉戏的欢乐场面。画面充满动感。少女挥舞的手臂,被风吹拂的树枝,奔腾的云彩,表现出狂放的激情。弗拉戈纳尔运用奔放粗犷的笔触塑造人体的动势,富有巴洛克的气质。从对光线和色彩上看,显然受到了鲁本斯的影响。但是女性轻佻而性感的姿势已经显示出洛可可追求感官享乐的精神。

21.《门闩》,弗拉戈纳尔(法国),1777年,画布,油画,73厘米·93厘米。

《门闩》是弗拉戈纳尔描绘的四幅歌颂爱情的连作之一。画面借鉴伦勃朗的照明光表现法。右上方的一束强光照亮了这一对偷情的恋人,背景中的红色帷幕加强了画面的戏剧性,使观众在欣赏这幅画时,就好像在观看一出舞台剧。画面右下角的地上有束鲜花,显然是年轻男子匆忙中仍的,表明他对情人倾慕已久或迫不及待要和情人亲热的心情。年轻男子一手搂着酥软无力的女子,一手去插上卧室的门闩。女子娇羞地阻止他的动作,但这种反抗是装腔作势的,也是徒劳的。画家着意刻画人物的动势和画面的明暗对比效果。画中女子金黄色的服饰和浅绿的裙子表现出真实的质感和丝绸的柔软感。画家在这里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自己对色彩表现方法的探索和兴趣。对男女偷情的场面描绘得如此生动、大胆,体现了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和娴熟技巧。

22.《萨宾妇女》,大卫(法国),1789——1799年,画布,油画,386厘米·20厘米。

这是大卫被捕入狱时开始绘制的,也是他出狱后的第一幅作品。据说他将这幅画献给了自己忠诚的妻子。大卫师从布歇,后又拜皇家美术学院教授维恩为师。青年时期的大卫对封建王朝的腐朽深恶痛绝,作为拿破仑的宫廷画师,他通过历史画和肖像画对那一时期的历史做出了杰出的艺术描述。《萨宾妇女》是被使用较多的绘画题材,再现和睦、宽容的主题。据说,由于古罗马缺少女性,创设者罗慕斯便命令将士到附近的萨宾抓了许多女人回来。几年后,萨宾为了夺回自己的女人而发动了攻击。而这些女人早已成为了母亲,过得满足而幸福,因此,她们带上孩子来阻止战争的发生。画面中央的女子以当时著名的美女姐妹为模特,年老的女人则是以大卫的母亲为模特,表现了她们祈求和平的愿望。画面上所有人物都以裸体或半裸体出现;远景、近景的人物安排都按照黄金分割的视觉法则构图,整个场面充满杀气。大卫曾这样说道:“当我画这幅画的时候,我曾力求精确地表现古代的风俗习惯,使罗马人和希腊人看了我的作品不会把我当外人。”

23.《加冕》,大卫(法国),1805年——1808年,画布,油画,610厘米·931厘米。

《加冕》还有一个冗长的标题:《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这座大教堂里隆重举行的拿破仑一世皇帝和约瑟芬皇后的加冕仪式》。这幅历史巨画巧妙而忠实地记录了大卫热情支持的拿破仑加冕时的情景。为了巩固帝位,拿破仑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到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乃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但是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面前让庇护七世为他加冕,而是把皇冠拿来自己戴上。大卫为了在这幅富于历史意义的画面上回避这一尴尬事实,煞费苦心的选用了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这样一来,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又没有使教皇难堪。画面气势庄严,众多有名有姓的真实历史人物:宫廷权贵、大臣、将军、贵妇、红衣主教、各国使节等都以精确的肖像来表现,栩栩如生地被组织在庄严辉煌的加冕仪式上。画中主要人物的行列都被安排得较低,使殿堂显得更加高大堂皇,站立的参加加冕礼的人物排成半圆的弧形,缺口处被安排了仪式的主角,人物层次丰富活灵活现。为了画好这一巨作,大卫找人帮他制作了一座模仿加冕全景的沙盘,以便按照整体构思来进行画面光线的调整。整幅画的色调热烈而华贵,画家以金黄和大红色为主基调,各种冷暖色调犹如彩线织就喜庆氛围这一富于历史意义的宏大场面显示出大卫不凡的手笔。

24.《瓦平松的浴女》,安格尔(法国),1808年,画布,油画,146厘米·97厘米。

安格尔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画家,他将古典美的理想与对具体对象的刻画直观完美地结合起来。尤其是上层社会妇女肖像,不仅构图严谨单纯,轮廓自由,而且突出了人物的雍容与自信。这幅《瓦平松浴女》是安格尔所作的一幅表现东方情调的土耳其裸女画,是他年轻时的作品。画中人物如大理石般光滑的背部是构图的中心,她身体微转,使各部分有了细微的变化。安格尔将身体各部分的微妙变化描绘得十分细致,以连续、简单的轮廓线勾勒出完美的身体曲线。半明半暗的光色在光洁的背部微微地变化浮动着,绿色的帘子、白色的床单、白红花的绸巾围绕着她,窗帘与床罩的褶线用以强调背骨的垂直线,帘后狮形龙头里缓缓流出的水是惟一“声响”的表现。整个画面不存在强烈的色彩刺激,却有一股典雅、纯粹的美感表现力。

25.《梅杜萨之筏》,籍里柯(法国),画布,油画,491厘米·716厘米。

1816年7月,法国军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军官、士兵和平民前往塞内加尔。军舰在途经毛里塔尼亚海峡时遇到沙碛,本应返航,但船长不顾规定命令继续航行,军舰终于陷入了沙碛,经过两天的挣扎,舰长只好下令弃舰。舰长和高级军官乘仅有的救生船逃命。大批的乘客和船员,被抛在一只临时绑扎的木筏上,在海上漂流。十几天的海上挣扎,筏上发生骇人惨剧:人们精神失常,互相残杀,生者啃食死者的肉。当这只木筏获救时,只剩下15条奄奄一息的生命。对这一重大的海难事故,路易十八政府对本应处死的舰长只处以体罚和降职处分。两位幸存者将这次海难经过如实写成报道,向社会控诉,引起世人的轰动和震惊。

敏感的籍里柯决定以此为题材,创作一幅“纪实性”巨画。在着手绘画以前,他曾亲自走访海难幸存者,到病房、停尸房观察病人的痛苦表情以及死人的模样,研究尸体腐烂的状况,还去亚勃兰观察海洋和天空。最后,他剃光了头发把自己关在家中一心一意地作画。

在作品中,15名幸存者和残留的几具尸体被安排在前景中,以突出悲剧形象和人们的命运;在水平的海天相交处、明亮的天空将呼救的人物衬托得分外鲜明。古典绘画的均衡比例把事件展开在幸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间,在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色彩对比中,将生命推到了生与死的临界。画家全部心血和激情描绘出的这幅巨幅油画,成为世界一流的惊世名作,并被视为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宣言的作品。

26.《但丁的小舟》,德拉克罗瓦(法国),1822年,画布,油画,189厘米·246厘米。

《但丁的小舟》又名《但丁与维吉尔》,表现的是但丁《神曲·地狱篇》中的情节。在这幅画中,德拉克罗瓦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但丁在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地狱的情景。画面上鬼魂面容恐怖,他们都奋力想爬上维吉尔与但丁所乘的小船,画面的整体色调阴暗紧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构图处理上,画家借鉴了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的构思,人物组合也是金字塔形,笔法生动,色彩大胆。当这幅画展出时,受到了进步艺术家和具有民主思想的人们的高度评价。

27.《希俄斯的屠杀》,德拉克罗瓦(法国),1824年,画布,油画,417厘米·354厘米。

1822年4月,土耳其军队袭击了属于希腊版图的希俄斯,并肆意屠杀这个岛上的人民。他们的暴行激怒了当时欧洲的一些进步文艺家。德拉克罗瓦便以此为主题创作了《希俄斯的屠杀》,以表达自己对侵略者的憎恨与声讨。为了创作这幅作品,德拉克罗瓦找到目击现场的法国军队将领为其介绍当时的情景,并借来土耳其工艺品模仿。他借用透纳作品中“云”的画法,强化了画面残暴的气氛。作品以正义的笔触深刻勾勒出一幅惨绝人寰的悲剧场面。德拉克罗瓦的老师格罗看了之后评价说:“这不是希俄斯的屠杀,而是绘画的屠杀!”

28.《阿尔及尔妇女》,德拉克洛瓦(法国),1834年,画布,油画,180厘米·229厘米。

出身于外交官家庭的德拉克洛瓦,内在的禀赋和热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从不害怕放纵自己的幻想和想象力,也从不畏惧打破绘画上的陈规旧习。在他看来,现实中所有事物皆可入画,在对抗古典主义绘画方面来说,他是一头力量勇猛的雄狮。

德拉克洛瓦于1832年到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旅行。他参观了一位船长的家居,那些精致的陈设、华丽的服饰、头发浓黑的阿尔及尔美女、皮肤黝黑的女仆,在画家的眼中都是现实中存在的华彩乐章,兴奋的画家连续画了、记了几个小时。回到巴黎之后,德拉克洛瓦凭速写和记忆画了《阿尔及尔妇女》这幅被称为欧洲最美丽的画。在这幅画中,他采用柔和温暖的东方色调,中间调子与对比调子并用,表现了深居东方式闺房的3个阿尔及尔妇女的家居生活。妇女的脸被阴影覆盖,以强调神秘与孤独。她们坐在地毯上,穿着图案鲜艳的上衣和色彩华贵的裙子,抽着东方式的长皮管烟,闲适地交谈着。旁边忙碌的女仆作为画面唯一的活跃元素,有力地衬托了生活的恬淡与安宁。

这些生活在地中海彼岸的女人给法国人带来一种梦幻的感觉。德拉克洛瓦改变通常将具有异国风情的物品排列在一起的做法,而是将各式花纹的地毯组合在一起,以使近景更富于变化。在这个令人昏昏欲睡的场景中,画家有节制性的表现非常明显。人物的姿态简单、自然,与有着千变万化、色彩艳丽的图案的纺织品相搭配,魔法般地营造出豪华的气氛。这幅作品最终成为一幅极具影响力的作品,为雷诺阿、毕加索和马蒂斯等人的创作带来了灵感。

29.《土耳其浴室》,安格尔(法国),1862年,画布,油画,直径108厘米。

安格尔是一位地道的学院派画家。他对“理想美”的求索是在室内通过画模特完成的,他到达“自然”的道路也是探索女性裸体美的道路。安格尔对描绘裸女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一幅他晚年的杰作。《土耳其浴室》是一幅裸女的“写生集”。在这里,他描绘了不同姿态的裸女,可以说,它是安格尔晚年集多年女裸体创作之大成的作品。从这件作品中,观众可以看到《瓦平松浴女》美妙的背部(画面上背朝观众的裸女);《土耳其宫女与女奴》中土耳其宫女柔软的腹部(右下侧裸女);《安斯克与斯特拉托尼丝》中的斯特拉托尼丝的肩及头部。为了在画中展现更多的裸体,画家依透视法来操作,采用极具空间感的构图。画布原本是正方形的,但因订画的拿破仑太子妃科罗蒂尔德不满意这幅作品,安格尔亲手割掉了画面的四个角,作品就变成了今天的圆形。“请热爱真实,因为它是美的。只要您能辨认它,并深刻地感受它。但愿您的眼睛看得真切一些、敏锐一些,除此我别无要求。如果您把这条腿看成是丑的,我知道您肯定是有根据的。但我要告诉您:请用我的眼睛来看,那您就能在这条腿上发现美。”安格尔的这一番话可以帮助观众欣赏他的绘画,也可以帮助我们欣赏其他美的事物。

30.《蒙特枫丹的回忆》,柯罗(法国),1864年,画布油画,65厘米·89厘米。

柯罗是法国杰出的风景画家。他一生坚持旅行写生,几乎走遍了法国,他创作的风景画几乎都是通过浪漫描绘语言将古典风景画的题材表达出来,使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抒情意味。这幅《蒙特芳丹的回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蒙特芳丹位于巴黎北部桑利斯附近。画面展开于湖边森林的一角:晨雾初开,林地和湖面温暖而湿润。长期受风雨吹打而有些倾斜的老树占据画面的一半以上,湖边一棵小树与它呼应,保持了画面的平衡感。透过薄雾的阳光点点洒在湖面上,草地上的小花正在吐露菁华。在这生机勃勃的画面中,一位身着红裙的女子正抬头扬臂采摘树上的菌蕈。树下两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一个在告诉女子她发现的菌蕈,一个在低头采摘地上的野花。人物活动的点缀使这幅作品更富于生机,红色的裙子起着活跃画面和强调效果的作用,整幅画面犹如一首温柔婉转的歌曲。

卢浮宫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简介)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Lin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