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加关注持续收看精彩内容
本刊特约 | 周心钰
“猪价+估值”目前依然处于双底部,且有去产能及超预期的猪病疫情事件催化,生猪养殖板块投资安全边际偏高,出栏成长性较高、成本控制较为优异、负债及现金流情况较好的猪肉上市企业值得长期关注。
近日,沉寂许久的猪肉板块迎来回升,且表现亮眼,截至4月10日收盘,A股养猪概念板块多只个股表现抢眼,甚至创出阶段性新高。新五丰18个交易日涨超70%;巨星农牧同样表现不俗,月涨幅近50%。此外,顺鑫农业、温氏股份等猪肉股3月下旬以来分别上涨26%、14%。Wind猪产业指数(884251.WI)也创出今年来新高1439.49点。
此轮生猪股票价格的上涨,究竟是行业困境反转、猪病疫情推动,还是“猪周期”的探底结束?笔者认为,市场出清是生猪及其猪肉供给反转的起点、投资的拐点。能够发现市场出清的信号或趋势,胆大心细布局投资,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猪肉价格持续下跌或促产能出清
龙头大幅下修业绩探明“最坏时刻”
Wind数据显示,2022年10月底以来,全国生猪均价持续回落,旺季不旺,跌幅40%以上,行业陷入普遍亏损。
本轮猪价下跌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猪价快速滑落的阶段。时间从2022年10月底到2022年12月底。短短2个月猪肉价格从28.5元/公斤快速下滑至15~16元/公斤左右。笔者分析,其主要原因为生产效率改善叠加二次育肥陆续出栏带来的供给压力,加上三年疫情影响下消费不振所致。
二是猪价徘徊震荡的阶段:2023年1月至今。3个月时间内猪价在15~16元/公斤震荡。目前猪价已经跌破成本线,无论是自繁自养模式还是外购仔猪养殖模式均陷入亏损。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第一周,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14.78元/公斤,较3月29日下跌2.31%;具体来看,据Wind,2023年3月31日,生猪养殖企业自繁自养利润为-283.12元/头,行业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486.04元/头。
3月30日晚间,养殖企业龙头之一的新希望发布公告大幅下修业绩预告,2022年预计净亏损13.5亿元~15.5亿元。此前1月30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净亏损为4.1亿元~6.1亿元。而新五丰也披露业绩预告更正公告,表示2022年净利从预盈变预亏逾6000万元。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受猪价持续下滑影响,上周国内市场猪粮比已降至5.26:1,持续处于盈亏平衡点6:1以下,身处行业困境之中。笔者认为,此举透露了上市公司业绩底部,也探明了行业“最坏时刻”。
在猪周期价格循环轨迹里,价格涨跌是引力,能繁母猪存栏量是推动力。猪价持续小幅下跌,企业持续亏损,势必主动淘汰低效母猪,重启去产能进程。
上市企业对此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温氏股份在三月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认为“公司当月淘汰的肉猪和母猪”“是异常的、阶段性的,不会长久持续。”近期傲农生物透露今年出栏目标600万头左右,其中仔猪占比大概是30%~35%。
根据权威商业机构涌益咨询样本跟踪数据,3月母猪存栏环比降幅扩大至1.95%,连续5个月下行。猪价快速滑落至成本线以下,进一步压制行业补栏积极性,预计未来数月母猪存栏环比增幅或进一步收窄甚至转负。
低价环境冲击养殖户
北方部分省份生猪疫情加速去产能
从目前淘汰母猪的数据看,2022年11月以来,母猪淘汰量逐月升高,3月母猪降幅继续扩大。就生猪市场而言,出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猪价低迷,养殖户盈利较差,主动淘汰低效母猪,猪肉价格下跌,引起市场出清;
另一个是猪病疫情引起的被动出清。今年春节以来,北方部分猪场发生生猪疫情,生猪企业被动去产能化,虽然生猪疫情影响相比2019~2021年较小,但低价的环境对养殖户的心态已造成冲击。
据了解,猪病较严重的华北和华东区域能繁母猪存栏变化较大,华北区域母猪规模场环比继续下跌,其中散户跌幅进一步扩大;从华东区域来看,山东、安徽、浙江部分企业母猪仍然以去产能为主。
根据涌益咨询样本跟踪数据,3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1.95%、较2月降幅1.84%进一步扩大。能繁母猪存栏从2022年5月开始触底回升,至2022年10月见顶,累计增幅 8.79%。2022年11月至今,母猪存栏连续5个月下行,累计降幅5.24%。
目前正值南方雨季,也是南方区域疫病多发期。南方各生猪企业,为避免猪瘟破防,正及时总结和系统复盘北方区域经验和教训,前置化部署南方雨季防非工作。需密切关注防疫效果,一旦猪瘟破防,势必引发南方各省的生猪出清力度。
当前是“猪价+估值”双底部
优势明显的上市猪企投资占优
众所周知,在猪周期中,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是左右供给端的核心要件。从长期趋势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了十个月之后的生猪出栏量。统计数据告诉我们,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恶化与改善均能与大约10个月之后的猪价高、低点形成较好的拟合。也就是说,目前生猪的价格,是在约1年前就可以预测的。如果产能不能很快出清,那么“猪周期”的探底也就不能很快结束。
如前所述,能繁母猪从2022年5月上涨至2022年10月,2022年11月至今持续小幅度去产能化,这种上下震荡,必然影响生猪出栏量。即2023年3月至2023年10月生猪出栏量环比逐月增加,新生仔猪数决定6个月之后的生猪出栏量,仔猪数从2022年7月一路增加2022年12月,2023年1月小幅下降,2月小幅回升,即2023年1月至6月生猪出栏量一路增加,2023年7月出栏量小幅下降,8月小幅回升。这意味着2023年2月份开始直至年底,国内生猪育肥出栏量将持续回升。
因此,预计猪价短期或仍呈现底部震荡趋势。中期来看,2022年5月之后,能繁母猪产能虽然整体维持恢复趋势,但幅度仍较为缓慢,累计增幅仅5.1%,对应2023年生猪供给仍较为平稳。
换言之,如果没有企业的调整生产规模,主动削减种猪或肉猪,主动去产能化,或者受猪病疫情的影响被动调减生产规模,那么其生猪价格会按照自身的价格规律波动,持续磨底,等待市场的出清。纵使政府采取收储的政策,也并不能根本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只是将生猪价格压力向后平移,延长后期生猪价格底部震荡的时间。
总之,“猪周期”的探底区间已明。而且,随着五一节假期的临近将有望对猪肉消费拉动,其猪价将对二育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暑期旺季猪价高度,不排除下半年猪价将有所上行。
因此,笔者认为,就生猪投资角度看,当前是“猪价+估值”双底部,且有去产能及超预期的猪病疫情事件催化,生猪养殖板块投资安全边际偏高,出栏成长性较高、成本控制较为优异、负债及现金流情况较好的猪肉上市企业值得长期关注。
比如,已经多轮周期验证过成本优势的牧原股份,其公司生猪养殖成本近几个月呈现持续下降状态,生猪养殖完成成本大约在15.5元/kg,23PE为8.5,PB为5,具有龙头价值。成长确定性高的温氏股份是以畜禽养殖为主业的跨地区现代农牧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稳健、成本下降空间大,23PE为11.4,PB为4。而巨星农牧的资产负债率相对其他养殖公司较为良好,仅为49%,23PE为23.4,PB为4.1,值得跟踪。
(本文已刊发于4月15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相关推荐
- 高风险企业的特征是什么?如何识别和应对高风险企业?
- 如何理解增资扩股的操作?增资扩股对企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 什么是股权激励费用机制?该机制对企业有哪些影响?
- 什么是一级股权市场及其特点?该市场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 央企编制的优势有哪些?这些优势对企业发展有什么帮助?
- 黄光裕因为什么企业管理者面临困境的原因有哪些?这些原因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后果?
- 夏普为什么被收购企业被收购的原因有哪些?这些原因对企业发展有何影响?
- 生产哪种产品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如何评估这种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
- CPO在企业管理中的角色是什么?这种职位如何影响公司的运营效率?
- 退税政策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是什么?这种政策如何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