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已经在国内上映。观影的感受,相信大家都各有不同,但口碑上来说,基本上都感觉不错。不过,真正就片子里的一些细节,可能大家都是特别的清晰,且听我慢慢说来。
电影中旅行开始时,唱片公司工作人员递给托尼.瓦利朗格手里的,就是《绿皮书》,全名是《黑人司机绿皮书》。在美国出版时间是1936年-1966年之间,策划者和作者是纽约市的邮递员维克多·雨果格林。当时美国各地根据吉姆克劳法律(种族歧视法案,深远影响美国各地的各种行政法规、公共行政事务以及商业行为)的影响,普遍存着非常严峻的种族歧视现象。歧视不仅仅存在于法律中,也存在于各种社会行为中。随着非洲裔美国人逐渐跻身中产阶级,腰包里慢慢鼓起来,纷纷买车上路,开始跨州旅行。但是各个州的种族歧视现象并不一致,有的严重,有的轻微,黑人司机在路上可能会遇到餐馆或者旅店业者拒绝服务,也可能因为不了解当地规则,在错误的时间进入某些“日落城镇”,被执法机构任意地逮捕。为了自己的黑人兄弟避免遭遇到这样的麻烦,维克多开始整理一部详细的行车旅行指南,其涉及商家的范围逐渐从纽约周边覆盖到整个北美地区,维克多因为业务的发展,还专门成立了一间旅行社。
黑人们之所以想自驾上路,其实更多的还是想避开公共交通工具中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规定。然而在种族歧视盛行的年代,白人们认为驾驶汽车是白人的特权。经济上的富裕,是黑人们可以享受以往只能由白人享受的各种休闲活动。但这势必让以往只能由白人享用的酒店、交通和休闲设施中,出现白人和黑人用户混杂的状态。虽然1875年的美国“民权法案”规定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中歧视非洲裔美国人是非法的行为,但这遭到了白人的强烈抵制。特别是在南方各个州,在各州和各个城市,都制定了花样繁多的种族隔离法律,即使被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违宪,这些种族隔离的法律和制度已经大行其道,丝毫不受影响。
在实际生活中,种族歧视给上路旅行的黑人甚至有色人种备受困扰,甚至是屈辱的体验。两名有色人种的教师和她们的白人朋友一起到有个咖啡馆参加午餐会,黑人女教师虽然被允许一起坐在一个桌子旁,但服务员将其忽略,只为白人女教师提供服务,而一名提出抗议的有色人种女教师提出抗议,店家回应道,她可以在厨房里午餐。
开着私家车上路的黑人司机经常被迫在车里携带备用油箱、水桶和便携式厕所,因为他们被禁止进入高速公路的休息站和加油站的休息区,甚至连加油都不可以。有一个黑人男孩回忆道,他的母亲在旅行的前夜,需要准备一家人一天的食物,以防在路上找不到接待自己的餐厅而饿肚子。
黑人旅行者在路上,最怕是在夜晚降临前,还找不到能够接待自己的旅店。万一落到这样的境地,就需要忍受疲惫,继续在路上跋涉寻找。
在《绿皮书》没有出版前,黑人们可能需要自己来规划旅程的安排,在地图上标记那些“仁慈”的餐厅或者休息地点,路线很重要,有时候即使面临要走弯路或者绕远的可能,那也是没辙的事。但万一实在没有办法求全的时候,那就只有在车里夜宿的命运。
普通的美国黑人命运如此,外国的黑人到了美国,也要“入乡随俗”。1957年,到访美国的加纳财政部长科马拉一次在前往华盛顿州时,路过特拉华州多佛市的一间餐厅用餐,餐厅拒绝为其服务,即使是科马拉领出自己的外交贵宾身份。事后,得知此事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感到十分的抱歉,特意邀请科马拉前往白宫共进早餐。针对黑人外交官的尴尬事件并不止这一件,甚至还有更加暴力的对待。以致后来的统肯尼迪特意在国务院设立特别礼宾服务科,助黑人外交官在美国境内的旅行以及日常出行。
黑人作家约翰.A.威廉姆斯甚至开玩笑,建议黑人司机在南方开车上路后,给自己准备一顶司机的帽子,这样就能伪装成是在帮白人主人送车,避免一些无谓的麻烦
种族隔离在造成黑人旅行者极大困扰的同时,也引起了商界有识之士的关注。黑人消费群体的壮大,很多商业业主认为其中有很大的商机。很多专门为黑人提供服务的酒店,宿营地、休息站和餐厅慢慢遍布美国高速公路沿线。1930年,就有一些简单的黑人旅行指南出版发行,这些指南涵盖美国和加拿大地区300个城市适宜黑人旅客的各种商业设施。
维克多于1932年正式开始编辑《黑人司机绿皮书》。他是一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在美国邮政从事邮递员的工作。为了快速搜集对黑人旅行者有效的信息,维克多开出有奖消息服务,凡是提供一条有用信息的爆料者,他给予1美元的奖励,这一标准到1941年涨到5美元。除此之外,他还从自己美国邮政的同事那里,收集整理游泳的信息。美国邮政是全美黑人雇员最多的企业,其遍布全国的邮路也为维克多搜集整理相关信息提供了便利。
《黑人司机绿皮书》的封面敦促旅行者:随身携带《绿皮书》,你可能需要它。其主要内容是黑人旅行者最关注的的问题:你今天在哪里过夜?除了酒店、休息站和停车场外,《绿皮书》还包括对黑人开放的各种休闲设施,包括美容院、餐厅、夜总会和俱乐部等。这些商业设施在书里,都标注详细的名称、电话和地址。有一些赞助《绿皮书》发行的企业,出版方都会给予粗体的醒目标注。有趣的是,很多商业企业都以美国著名的白人政治家或者名人的名字命名,例如华盛顿酒店、林肯裁缝店等,不得不认为是一种有意为之的“黑色幽默”。
一些著名企业的行事态度在《绿皮书》中也有明显的标注。例如埃索石油公司,他们在书中告诉黑人司机们不要焦虑,在埃索的加油站可以享受公平的服务,“我们很高兴为您推荐绿皮书的服务,您有必要保留一本带在身边,当您计划旅行时,记住埃索可以为您提供真正的快乐驾驶”。而另一家大石油公司——壳牌公司在那个时候则拒绝为黑人提供服务。
“绿皮书”一经推出,就收到热烈的欢迎,一开始只在纽约地区发行,从1937年就开始在全国发行。二战期间短暂停止发行,1946年恢复发行。最高峰时,每年销售1.5万份,通过邮寄的形式发行,也可以在埃索石油的加油站中买到。
最初《绿皮书》每本售价25美分,后来涨到1.25美元。随着编辑工作的日益繁重,维克多干脆从邮局辞职,从事专职编辑。1947年,维克多还顺势成立了一家旅行社,专门为黑人旅行者制定旅行和度假计划。《绿皮书》的页码数也从最初的10页增加到80多页。《绿皮书》对于所刊登商家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那些提供低劣服务而价格离谱的商家被踢出名单,黑人旅行者也一样要求更好的服务和更有尊严的对待。1952年,《黑人司机绿皮书》更名为《黑人旅行者绿皮书》。
不过,《绿皮书》的热销也引发了一些变化和争议。一方面,随着黑人消费市场的增长,很多白人企业纷纷放弃自己的种族隔离做法,转而主动向黑人提供与白人相同的服务。另一方面,很多黑人民权组织认为《绿皮书》也有变相助长种族隔离的问题存在,黑人旅行者根据《绿皮书》的指引,隔离于白人消费行为之外。消除种族隔离,不能仅仅止步于远离种族歧视的环境,而应该积极融入而推进种族隔离行为的消失。对此:《绿皮书》的编者维克多也表示:我也希望不久的将来,我希望这本书不再发行,作为一个种族,非洲裔美国人可以在美国享受平等的机会和权利,这是美好的一天,我将停止出版《绿皮书》。
两位主角在旅行半程,夜间行走在公路上被两名警察截住盘问,言语间引发冲突。在之前的画面里,一个路牌特意配发字幕翻译:日落城镇。
日落城镇也成为灰色城镇,是美国种族隔离政策施行期间的全白人城市或社区。包括黑人在内的有色人种,需在日落前离开这些标注着“日落城镇”的地区。
到20世纪60年代末,全美各地估计有1万个日落城镇,这些都是非洲裔美国人的禁区。包括加利福尼亚州格伦代尔等大型郊区(当时人口为6万人); 纽约莱维敦(8万人)和密歇根州沃伦市(18万人)。伊利诺伊州超过一半的社区是日落城镇。伊利诺伊州甚至在在1909年暴力驱逐所有的非洲裔人口。
1844年,美国俄勒冈州完全禁止非洲裔美国人入境。没有离开的人可能被逮捕。后来这些人被逮捕后,要被押往劳改营进行强制劳役。
为了造就日落成城镇,当地政府通过两种手段来施行。一是根据官方政策,社区的房地产经纪人以限制购买和出租等措施,限制黑人在日落城镇获得不动产,对于已经在当地置业的黑人,则有执法人员日常的骚扰,黑人在当地无法正常的就业或者居住。在日落城镇的黑人遭受私刑和各种暴力行为的几率十分的高。
像电影里一样,太阳落山后,巡逻的警察如果在出警时看到有黑人在禁止出现的地方出现,必定是要扣留盘查,扔到牢里打一顿更是常有的事。
黑人不是唯一禁止进入日落城镇的有色人种,印第安裔,华裔,墨西哥裔,日裔和西班牙裔,甚至犹太裔,都有可能是某地日落城镇禁止进入的族裔。
时间进入20世纪5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特别是1968年“公平住房法”的推行,禁止住房的歧视性销售政策,出租和按揭行为中的种族歧视政策也被禁止。
日落城镇之后还有一个“日落郊区”的概念出现,这也是跟种族歧视政策相关的。很多美国城市的郊区被构建为全白人居住区,当地的黑人被持续的骚扰而被迫远离。当地的教育机构也不会为黑人孩子提供入学机会。
两名主角在与警察爆发冲突后真的就被扔进监狱。钢琴演奏家雪利打了一个电话,紧接着一个电话打进警察局,直接要找局长。局长被电话那头的人臭骂一顿,只得立即放人,回复中有一句:“是,州长。。。。。我也不希望惊动国民警卫队”。
美国国民警卫队,是美国各州的预备役军事部队,因各州主权与美国联邦政府共享,所以州政府可设军队。不论有否转为现役,均受联邦政府认可。士兵皆为民兵,平常从事各行各业。内部又分为陆军国民警卫队及空军国民警卫队,分别是陆军和空军的预备队。
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怎么会引来国民警卫队来砸场子呢?现实中,雪利打的那个电话是给自己的律师。然而这名律师接下来通话的人可不一般,他就是美国时任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肯尼迪当即给警察局所在的密西西比州州长巴内特打电话询问此事。州长立即直拨警察局的电话,勒令放人。
除了战时,州长是所在州国民警卫队的指挥官。在遭遇紧急事件时,例如飓风,洪水和地震等,州长可以召集国民警卫队进行应对。
在种族隔离还影响美国的时候,国民警卫队在这一问题上也曾经多次深度卷入。
1957年,阿肯色州小石城,9名黑人学生要进入当地中央学校就读。支持种族隔离政策的校长拒绝并阻止学生进入。在9,名学生要进入学校时,当地的种族主义者在校门口围追堵截。1957年9月4日,阿肯色州州长福布斯更是派遣国民警卫队控制学校的校门,禁止学生进入。
眼见事态要难以收拾,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出联邦军队干预事件。9月24日,美国陆军101空降师应总统的命令前往小石城。整个阿肯色州的国民警卫队1万多人被直接划归联邦指挥,州长的指挥权被剥夺。随后,在101空降师军人的护卫下,9名黑人学生成功进入学校就读。当然,就读的过程在整个种族歧视大环境影响下,终究是不那么平静的。
由此可见,州长是可以命令国民警卫队干任何事的,尤其是在司法部长的直接过问下,州长派遣国民警卫队来解救一名被种族歧视警察关押的黑人囚犯,也是小事一桩。不过在电影里如果发生国民警卫队解救雪利的事件,相比小石城的阿肯色州国民警卫队,密西西比州的国民警卫队无疑是站在公理正确的一方。
不过1962年,就在电影设置的年份,时任密西西比州州长巴内特真就曾经干预了一场种族歧视者制造的骚乱,不过他的角色并不光彩,他站在了种族歧视者的一边。当年,一名退役的美国空军军人梅雷迪恩通过了当地杰克逊州立大学的考试,但入学被学校的工作人员阻止,巴内特也誓言支持大学方面的意见,维持大学处于种族隔离状态。
司法部长肯尼迪对巴内特施压,但巴内特并不屈从。但司法部长的兄弟——美国总统肯尼迪也很快介入。经过谈判,巴内特与司法部搭乘协议,同意梅雷迪恩入校就读,联邦警察派出500名警员进行护送,同时美国陆军第70工兵营也派员进行支援。
听到风声的当地种族主义者顿时不干了,集合3000余人在大学校园各处据守。他们誓言不要小石城的事件在这里重演。骚乱很快在学校上演,联邦警察和陆军无法镇压局面,两名平民死亡,300人受伤,包括150名警察。肯尼迪总统在骚乱失控后,终于决定派出联邦军队弹压。美国陆军派出2个宪兵营,他们在美国边境警察巡逻队和密西西比州国民警卫队的支援下,迅速攻入大学校园,控制住局面。
事态平息后,梅雷迪恩终于顺利入学。他于1963年从学校毕业,获得政治学学位。但是就在他就读期间,美国政府可是派出了数百名士兵24小时在学校里警卫。同时为了避免触碰当地敏感的神经,肯尼迪总统还将部署当地联邦军队中的1000多名黑人士兵调往其他地方服役。州长巴内特因为藐视法律,被判入狱并罚款1万美元。不过这些指控后来被联邦巡回上诉法庭驳回。
《绿皮书》背后的故事远不止上面啰啰嗦嗦说的这么多,更多的故事还有待各位朋友自己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