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宁
4月21日,大商所发布公告,就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和豆油期货期权合约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4月28日截止,意味着这三个品种期权的上市已为期不远。
我国是大豆进口和消费大国,市场规模庞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9652万吨,进口金额535亿美元。大豆产业链的价格影响因素多,尤其当前受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和国际货币政策等影响,大豆产业面临的市场形势异常复杂,市场主体经营面临较大风险,迫切需要多样化、精细化的衍生工具来规避日常经营风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大豆产业链的稳健发展,202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多项具体措施提升大豆和油料产能。目前,大商所已上市了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和豆油期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期货品种体系,并推出国内首个商品期权——豆粕期权。推出大豆产业链更多期权品种,可与期货形成合力,丰富产业管理波动性风险手段,更好服务我国大豆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自2017年以来,大商所已先后推出豆粕、玉米、铁矿石等8个期权品种,形成了一整套成熟、完善的期权合约规则体系。从此次发布的期权合约征求意见稿看,大豆系列期权合约与大商所已上市期权合约设计思路一致,适用于同一套规则体系,同时根据品种特点,对行权价格间距、最小变动价位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
据通知,3个期权合约沿用分段的行权价格间距设计思路。对于豆油期权,当行权价格位于5000元/吨至10000元/吨之间时,行权价格间距为100元/吨,区间以下和以上分别取50元/吨和200元/吨;对于黄大豆1号和黄大豆2号期权,当行权价格位于2500元/吨至5000元/吨之间时,行权价格间距为50元/吨,区间以下和以上分别取25元/吨和100元/吨。行权价格覆盖标的期货合约上一交易日结算价上下浮动1.5倍当日涨跌停板幅度对应的价格范围。此外,大豆系列期权合约类型均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交易单位均为1手标的期货合约;最小变动价位均为0.5元/吨;涨跌停板幅度均与标的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相同;行权方式均为美式,买方可以在到期日之前任一交易日的交易时间,以及到期日15:30之前提出行权申请。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先后推出了包括大豆、豆粕和豆油在内的多个品种的期货期权。经过40年的发展,CBOT期权市场逐步健全,为产业提供了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据美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数据,2021年CBOT大豆、豆粕和豆油期权成交量分别达到了1840万手、290万手和340万手,期末持仓量分别为75万手、18万手和18万手。与标的期货市场对比来看,期权期货成交比分别为35%、11%和10%,期权期货持仓比分别为65%、30%和36%,处于较高水平。
自我国首个商品期权——豆粕期权于2017年在大商所上市以来,大商所期权品种不断丰富,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持续位居国内商品期权市场首位,风险管理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进一步提升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021年,大商所期权累计成交量1.0亿手,累计成交额1091.4亿元,日均持仓量126.7万手,同比分别增长78.6%、119.4%和21.7%,占全国商品期权市场的比例分别为47.6%、41.5%和55.7%。其中,豆粕期权成交3799万手,成交规模连续四年居全国商品期权市场第1位,连续两年位列全球农产品期权市场第1位。豆粕期权期货成交比从2017年的3.2%提高到2021年的10.7%,豆粕期权期货持仓比从2017年的8.7%提高到2021年的23.0%。2022年以来,受新冠疫情持续、南美拉尼娜气候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期权和期货市场量价联动,在市场风险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客户积极参与期权交易,通过期权工具管理市场风险,有效缓释了标的期货市场的压力,充分发挥了期权的功能。
市场人士表示,期权独特的波动率交易维度,为市场提供了对波动性风险进行管理的工具,尤其当前在国际间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等冲击性事件时有发生的市场环境中,不确定性风险增大,大宗商品价格走势难以预判,此时在期货工具基础上,运用期权独有的波动率交易策略,可以实现对标的期货市场不确定性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围绕服务大豆产业健康发展,推出更多期权工具,将为相关产业主体提供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丰富的策略以及灵活的套保方式,更加有效满足我国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
记者了解到,此次期权合约研发过程中,大商所充分听取市场意见,与业内专家、产业企业、投资机构、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子公司、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形成本次征求意见稿。
(编辑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