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关注,不迷路。
感谢您点赞、评论、转发。
----------------------------------
我这个人喜欢在投资之前先识别标的风险点。如果风险点过多或者过重,就会被直接PASS掉,以免在估值上浪费时间。银行是世界上成本最低、最安全的流动性制造者。因此,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或者是中心问题,就是风险管理。银行主要管理3种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而且银行也要为承担这些风险付出代价。毕竟,无论是银行的借款人还是存款人,都不愿意花费精力去管理他们自己的风险——他们更愿意把这些活动交给更专业的银行代劳——毕竟他们是付费的。
本周内,我将以新的投资标的——招行银行(以下简称为招行)为例,谈一谈银行业投资过程中上述3个主要的风险点,目的在于:一是当作自己对该投资标的深度的解析,二是给想要入手招行的朋友提供一些抛砖引玉的线索以供讨论和共勉。今天,先说招行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贷款业务的核心部分。我们从招行的资产负债表、贷款分类、不良贷款趋势和坏账率,以及管理层的贷款哲学来找到对于招行贷款质量的感觉。
首先,来看2014年至2022年9年间招行的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也可以称为“财务状况表”,它告诉我们招行拥有多少资产、多少债务,资产和债务之差就是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显示的是股东投入公司的资金价值。从图1中的数据来看,近9年,招行所有者权益的增速均值为15.3%,相当不错,而资产和负债的增速基本保持一致,前者是10.90%,后者是10.31%,财务总指标相对稳健。
在招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有这样两栏数据值得注意,第一栏是“资产”中的子项“发放贷款和垫款”,第二栏是“负债”中的“吸收存款”,见图2。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非常简单——从存款人和资本市场那里拿到钱,然后把它贷给借款人,从利息差中获利。可以看出,近9年,招行贷款和存款的平均增速不相上下,分别是11.70%和11.93%。换句话说,总体来看,招行吸纳的存款都能够以相应的比例发放出贷款,息差得到了保证。
但有个现象很有趣,2020年到2022年,招行吸纳存款与发放贷款之间的差额(未贷出部分)增大,分别为0.86万亿、1.05万亿、1.78万亿,而这三年刚好是疫情三年,尤其是2022年二者的差额增幅显著。我认为,这一方面反映了疫情期间群众的消费欲望明显下降——存得多,用得少;另一方面,二者的差额若继续扩大,息差将无法保证,招行未来的盈利能力就有待商榷了。这一点也可以从招行“利润表”中“利息净收入”在2020年到2022年的同比增长中得到印证,分别为6.90%、10.21%、7.02%,低于招行发放贷款的增速,也就是说,发放贷款获得的利息收入被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差额“浪费”了。这个现象的拐点能否在2023年年报中出现,相应的政策面刺激能否有效缓解这种压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接着来看招行利润表的“营业总成本”中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说白了就是贷出去的这部分钱成了坏账,收不回来了。有趣的是,招行的信用减值损失从2017年才开始公布,数据十分有限。在这有限数据中,可以看到,其信用减值基本维持600亿上下,均未超过当年贷款总额的2%,而且占比呈逐年降低之趋势。在2020年和2021年的同比增幅较大,尤其是2020年疫情第一年,猛增6.23%,2021年疫情第二年,同比增幅虽只有1.68%,但由于2020年的基数较大,我们仍视为相较于2019年有近8%的增幅,当时全国封控对经济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多少人多少企业因为无法正常开工而无力清偿贷款。
但好在2022年这一数据大幅下降至567.51亿,这是公布信用减值损失数据以来的最低值,降幅为13.96%。2022年是疫情最后一年,此时经济并未复苏(这点可以从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数额变动上得到印证),但信用减值损失却降低了,我推测,其原因在于招行采取的积极进取的回款程序在2022年度卓有成效。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信用风险方面,近4年来,招商银行发放贷款的增速一直在放缓,其信用减值损失占发放贷款总额的比例也一直在降低,表明了招行正在采取较为保守的承销策略以及积极进取的回款程序,管理层的这两点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这将在未来的某刻保证招行免受信用风险之苦。但是,受到疫情影响,群众存多贷少,招行不得不面对息差(主要利润来源)增速严重降低的现实。
简简单单就这么多,晚安,伙计们。明天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就详细聊聊招商银行的销售流动性,这是银行必须处理的第二种主要风险。
文末依然公布2号账户实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