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汉星
随着注册制的推广与深化,2020年的资本市场变革稳步推进,从科创板到创业板,更多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深。同时,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的分化、出清也在加速,优质企业胜出,劣质企业退场。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各版块相关指数表现情况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到创业板指的表现较为突出,年初至今涨幅大幅度跑赢沪深300,达到64.96%;中小板指紧随其后年内涨幅达到43.91%;科创50年初至今涨幅为39.30%。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后,创业板也在今年正式推行注册制,根据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IPO过会企业总数为362家,是2019年同期的约2.2倍,其中科创板与创业板在其中的占比分别为33.43%和24.59%。
IPO篇
IPO企业数量的迅速增长,意味着更多的资本投入实体经济的建设中去,市场在资金配置优化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著。那么,2020年的IPO企业具有哪些行业分布特征?哪些实体经济领域获得了更多的资金、资本支持?不同板块的IPO企业种类又有哪些异同?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如上图所示,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A股市场上进行IPO的企业共有395家。以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为准,28个一级行业分类下均有上市公司在年内完成IPO,其中机械设备行业IPO企业数量最多,达到58家,首发募集资金总额为4552.50亿元人民币;电子行业IPO企业数量排名第二,共有50家于年内上市,总募资金额达到4612.70亿元人民币,融资规模为全行业最高;而银行、房地产、采掘、综合、商业贸易等行业IPO企业数量较少。
从细分领域来看,机械设备行业中的专用机械、医药生物行业中的医疗器械、汽车行业中的汽车零部件、计算机行业中的软件开发、公用事业中的环保工程及服务、电子行业中的集成电路是比较热门的IPO领域。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从上市板块的分布来看,2020年科创板IPO企业数量最多,为145家;创业板紧随其后达到107家;主板与中小板上市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分别为89家、54家。科创板与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占总数的63.14%。此外,在科创板IPO的145家企业中有15家2019年年度归母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最大亏损额度达到-11.79亿元。此外,15家亏损上市的企业中有8家属医药生物行业,其中有4家从事生物制品、3家从事化学制剂、1家从事医疗器械。
2020年3月1日新证券法的施行,全面拉开了注册制的帷幕。注册制的推行加速了优质资源在分配,一方面降低了实体企业的融资门槛,另一方面也加剧市场分化,进而导致不同行业间的分化加剧,定价逻辑与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被重塑。长期来看,注册制无疑为国内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突然,但短期内融资门槛的降低对于投资者的专业性也提出了一定要求,在2020年众多IPO企业中,哪些新晋上市公司的表现较为突出?如何量化企业的IPO质量?
市场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资本市场的定价是对资源是否优质最为直观的反映。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395家IPO企业中总市值涨幅最大的超过15倍,同时有240家IPO企业年末总市值低于其发行市值,数据清晰地展现了不断加剧的市场分化。
综合考虑2020年IPO企业年末较上市首日的总市值涨跌幅、首发募集资金数额、以及上市首日的涨跌幅,从融资能力与市场定价两个维度来看,年内获得投资者与资本市场认可的IPO企业如下所示: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再融资篇
定增、配股、可转债发行是上市公司IPO后的主要融资手段,2020年2月14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意味着2019年11月8日发布的再融资政策征求意见稿迎来正式落地。
再融资新规从四个角度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现有规则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分别为降低发行条件门槛、降低承销难度,删除了创业板上市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盈利要求,取消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资产负债率不低于45%的限制;延长批文有效期;缩短锁定、坚持期限;以及禁止“保底发行”,禁止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对定增投资者进行保底保收益或变相保底保收益承诺。
过去三年的资本市场,再融资的规模呈现出逐年萎缩的趋势,根据中银证券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再融资累计过会项目数量和融资规模逐年减少,数量依次为906个、664个和404个,融资额依次为19599.73亿元、14922.77亿元和10729.20亿元,其中增发方式融资下滑最为明显,这一趋势在2019年得到缓解。在此背景之下,再融资新规在政策面的“松绑”,将有利于再融资规模的稳步回升。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事实上,选取定增、配股、可转债发行三个上市公司主要再融资行为,并以定增股份上市日、可转债发行公告日、以及配股股权登记日为基准,统计近三年A股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频次。从上图可以较为清晰的看出,2020年再融资市场在新规“松绑”之下,呈现出迅速复苏的趋势。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行业分布上,2020年完成定增的347家上市公司中,化工行业最多,达到44家;电子行业次之,为39家;医药生物有29家,位列第三;定增数量前二的行业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此外,综合、钢铁、建材、采掘行业2020年完成定增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这一行业分布与上文的IPO企业的行业分布有部分相似之处。行业结构整体上与2019年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化工行业在2019年完成定增的上市公司有24家,排名第一;机械设备、公用事业位于二三位;电子排名第5,医药生物排名第8。
在定增募集资金规模上,电子、化工、医药生物行业的年度增幅募资规模分别达到667.25亿元、473.21亿元、549.02亿元。结合上文可以看出,2020年电子行业的IPO与增发融资规模均为全行业最高。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配股方面,2020年共有9个申万一级行业的上市公司完成配股,其中非银金融行业完成数量最多,机械设备次之。行业分布结构较前一年有明显变化,2019年内完成配股股权登记的上市公司共有11家,分布于8个申万一级行业,其中电气设备、电子、与有色金属行业各有两家,建材、汽车、商业贸易、通信、医药生物行业各有一家。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可转债发行方面,2020年发行可转债最多的申万一级行业为电子行业,共有23家上市公司主体参与发行可转债。此外,化工、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的可转债发行数量也在全行业内处于高位。2020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规模达到2680.54亿元,较2019年全年的2759.64亿元微幅下降。
衡量一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质量,不仅要从融资规模、融资手段多样性、融资成本等角度观察,还要结合企业融资前后的市值变化、企业的经营与盈利规模的增长等因素,从市场情绪变化、募集资金使用等角度全方位的看待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综合以上因素,2020年度再融资能力十佳上市公司名单如下: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结合IPO与再融资的十佳榜单可以看出,2020年电子、电气设备、非银金融、机械设备、医药生物、汽车、化工行业更受资本的青睐,同时随着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对于实体制造业的支持也在逐步加强。而资金对于科技密集型行业的偏好也在促使行业间的分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