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信用原理,信用创造条件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货币信用原理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信用创造条件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什么是信用货币人类为什么相信信用货币货币互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什么是信用货币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哪些如何认识信用与货币的关系一、什么是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creditmoney)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二、人类为什么相信信用货币

1、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并可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2、而人民币,首先从人民币产生的信用关系来看,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形成一种负债,国家相应取得商品和劳务,人民币持有人是债权人,有权随时从社会取得某种价值物。

三、货币互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货币互换(又称货币掉期)是指两笔金额相同、期限相同、但货币不同的债务资金之间的调换,同时也进行不同利息额的货币调换。简单来说,利率互换是相同货币债务间的调换,而货币互换则是不同货币债务间的调换。货币互换双方互换的是货币,它们之间各自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改变。初次互换的汇率以协定的即期汇率计算。货币互换的目的在于降低筹资成本及防止汇率变动风险造成的损失。货币互换的条件与利率互换一样,包括存在品质加码差异与相反的筹资意愿,此外,还包括对汇率风险的防范。

2、同意相互定期支付一系列不同货币的本金与利息。它与利率互换的概念较相似,货币互换不同的是互换双方所支付的币种不同,有本金的交换。

3、同样也可将利率互换比喻成特殊的货币互换,只是互换双方的货币是相同的。由于本金相同可互相抵消,货币互换所以利率互换就没有本金交换了。

4、假设,甲企业在市场上筹集到5年期固定利率、每年付息一次的10万德国马克贷款。乙企业在市场筹集到5年期浮动利率、每半年付息一次等值于10万德国马克的美元贷款。

5、货币互换由于甲企业的营运收入是美元,乙企业的营运收入是德国马克,双方为了避免汇率风险,货币互换由银行作为中间人,达成互换债务协议。

6、甲企业根据乙企业借到的浮动利率贷款条件,到期时向乙企业支付美元本息,乙企业根据甲企业借到的固定利率贷款条件,到期时甲企业支付德国马克本息。

四、什么是信用货币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1、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实行的货币制度,其特点是:

2、(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他们都体现某种信用关系。

3、(2)现实中的货币都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与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已有本质区别。

4、(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调控主要由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

5、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又称不兑现本位制和不兑现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一种不能兑现黄金、取消黄金保证、凭借国家信用、通过信用渠道发行和流通的货币制度。在这种货币制度下,由于黄金被排除在国内流通之外,因此就失去了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如计划不周,货币会因发行过多而贬值,进而导致通货膨胀。

五、如何认识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1、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

2、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制关系之间调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

3、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价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

4、但是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信用和货币的产生都与私有制紧密相关,信用和货币表现的都是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都是价值运动的形式。在现代商品经济中货币借贷的出现使信用获得更大发展:

5、一方面,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和规模;

6、另一方面,信用也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

7、信用的出现发展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货币能在更大范围内媒介商品流通,信用还加速了货币的流动。

8、由此可以看出,货币与信用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在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实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与货币的关系又进一步发展了。

9、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和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整个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之上的。

10、从货币形式看,货币形式同时就是一种信用工具,货币是通过程序发行和流通的,任何信用活动都会导致货币的变动。

11、信用扩张会增加货币供给,信用紧缩将减少货币供给,信用资金的调剂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结构。

12、货币与信用相互渗透则形成的新范畴:金融。

13、信用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贷者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使用,要求对方按期偿还,并支付实用的报酬——利息。信用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

14、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出现,造成了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均,从而出现贫富的差别和分化。一部分人因家庭贫穷而缺少生活资料,为了维持生活和继续从事生产,他们被迫向富裕家庭告借,于是,信用就产生了。

15、借贷活动产生后,一直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实物借贷,一种是货币借贷。实物借贷是指以实物为对象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的实物贷给借者,借者到期以实物形式归还本金,并以实物形式支付利息;货币借贷是以货币为对象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数额的货币贷给借者,借者到期用货币归还本金,并用货币支付利息。货币借贷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

16、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主要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

17、商业票据通过“背书”可以流通转让,因而可以发挥货币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一种银行票据。它是以银行信用作保证的能用于流通和支付的信用工具,因而也是一种货币。

18、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19、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银行的存款来源不外乎两种:一是原始存款,二是派生存款。所谓原始存款,是指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

20、但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须保留一小部分现金作为付现准备,可以将大部分现金用于放款。客户在取得银行贷款后,一般并不立即提取现金,而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帐户。

21、这时,银行一方面增加了放款,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活期存款。这种通过银行转帐方式发放贷款而创造的存款,就称为派生存款。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保留的现金,称为存款准备金。它由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两部分构成。

22、现代各国银行制度,一般均采用部分准备金制,以充分利用存款发放贷款,创造信用,获取盈利。因此,为防止信用的过度扩张,目前各国一般都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留最低数额的准备金,存放于中央银行,即法定准备,它是法定准备金率与活期存款之乘积。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部分,便是超额准备金。

23、可见,法定准备率的高低,直影响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法定准备率愈高,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可用于放款的资金愈少,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则愈少;反之,法定准备率愈低,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额愈大。

24、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在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的情况下,银行将吸收的原始存款除了法定准备金外全部用于放款,客户取得贷款后,不提取现金,全部转入另一一企业的银行存款帐户。接这笔新存款的银行,除保留一部分法定准备金外,又将其余部分用于放款,这样,又会出现另一笔存款。如此不断延续下去,即可创造出大量存款。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货币信用原理和信用创造条件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货币信用原理,信用创造条件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星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