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货币的发行者(信用货币的产生源于)

一、现代货币价值的来源

1、货币的价值来自于三方面,一方面是货币自身的价值,一方面是强制其使用者的规则制定者的保证,另一方面是货币发行者的信用保证。三者在不同场景下比重不同,但成为货币第二方面规则制定者的强权保证始终不变,因为没有这个无法长期维持人群对货币身份的统一认可。

2、货币是随着政权和服务而产生的,只有物物交换和共识,无法长期稳定在同一样物品作为价值衡量,也无法保证价值衡量的数量稳定,同样也无法支付政府的服务收入:税费。金本位的货币退化,也就是三者中的第三部分在规则制定者的稳定下逐步扩大价值的过程,第一部分黄金自身价值比重下降的过程。纸币也就只剩下微不足道的第一部分,和非常有价值的第二第三部分,强有力的法币维护者和信用提供者。

二、纸币本位制的时间

实行于1929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

所谓纸币本位制度,是以政府或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而这种货币的单位价值,并不与一定量的任何金属保持等值关系的货币制度。当今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几乎都是纸币本位制。

国内流通不兑现纸币,然此种纸币仍然以一定量的黄金表示其价值。如1968年之前的美金发行仍有黄金准备的规定。

其优点在于:增强人民对币值的信心以及约束货币供给量。

一国以不兑现纸币为本位币,纸币的价值不仅不与定量的金属发生关联,而且发行纸币的中央银行,亦无黄金准备。

1、纸币的发行不受黄金准备的限制,其发行量决定于货币管理当局实行货币政策的需要。

2、纸币的价值不由黄金价值决定,而由购买力决定。

3、纸币的流通完全取决于纸币发行者,即中央银行的信用。

4、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公众接受,保证纸币流通。

1、货币供应,可根据需要作出调节。

2、通过调节货币,可对经济和国际收支进行调节。

3、纸币制作成本低,便于流通和携带。

1、往往超量发行纸币,导致纸币贬值。

2、各国货币对外汇率变化波动大,影响到国贸与资本流动。

三、信用货币是以货币发行 人信用为担保的货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1、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指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甚至没有价值,只凭借发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货币。

2、在交易中流通的期票、汇票、银行券和支票等,都属于信用货币。它体现着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简介支票样式信用货币之所以能够取代金属货币,一是由于生产和流通的进一步扩大,贵金属币材的数量不能满足扩大货币供应对其的需求,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交易使用金属货币极为不便;

3、二是由于货币在充当交换媒介时本身就包含着信用货币出现的可能性。作为交换媒介,人们关心的是借助于它能否换到。

四、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货币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是要有确定的币材

2、货币单位是国家规定货币的名称。货币单位变现为国家规定的货币名称。在金属货币的条件下,需要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金属量。一旦规定了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就有了统一的价格标准,货币能更准确地发挥计价流通的作用。

3、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被称为“通货”,通货可区分为本位币和辅币。

4、本位币是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通货,它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单位,也称主币。如中国大陆唯一法定货币为人民币,所以这时我们也把人民币称为本币。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用来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辅币一般多为金属铸造的硬币,也有些纸制的纸币。

5、本位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不管支付的金额有多大,债权人或者卖家都不能拒绝接受。

6、金融市场中规定的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主要分为: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限制铸造、信用货币的分散发行与集中垄断发行。

7、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为约束货币发行规模、维护货币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货币发行者在发行货币时必须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发行准备。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律规定的贵金属作为发行准备;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各国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内容比较复杂,一般包括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两大类。

信用货币的发行者(信用货币的产生源于)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星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