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存款总和叫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是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即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2、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认为具有货币性质。
3、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货币供给有两种形式:以货币单位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
二、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标准
1、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指货币供给主体即现代经济中的银行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行为。
2、在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形态的多样化已成为现实。货币既包括流通中的现金,也包括在银行体系的存款,甚至各种票据及其他信用流通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货币的替代物参与流通,执行着货币的某些职能。
3、目前,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进而有了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
三、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
1、狭义货币供应量是指流通中的现金(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2、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存量。
四、货币供给与利率怎么算
货币供给和利率是宏观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下是一般情况下计算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方法:
货币供给通常由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来控制和度量。常见的货币供给指标包括M0、M1、M2等,其中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M1是M0加上活期存款,M2是M1加上定期存款等。
计算货币供给的具体方法会因国家和货币统计机构而异。一般来说,中央银行会根据各种货币资产的数量和组成来计算货币供给量。
利率是指借入资金的成本或借出资金的收益。利率的计算通常涉及到以下因素: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市场上的参考利率,它可以是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市场利率或其他指标利率。
-浮动利率:贷款或债券的利率可能会根据基准利率加上一定的利差来确定。利差的大小取决于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市场供求情况等因素。
-复利计算:在计算利率时,复利是常见的方式。复利是指将利息加入本金,在下一期计算利息时一并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货币供给和利率的计算方法可能因国家、货币体系和具体的经济情况而有所不同。此外,货币供给和利率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中央银行政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预期、市场供求等。
如果你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供给和利率计算感兴趣,建议参考相关的经济数据、中央银行报告或专业的经济研究资料。
五、为什么货币供给小于国民收入
1、因为世上有“货币乘数”,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2、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
3、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