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出现白银货币 白银作为货币的历史

一、宋代银元是什么

1、“宋代银锭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货币。”市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黎燕介绍,我国在古代历史时期所使用的货币与现如今的人民币有着很大的区别,不仅是材质选择上,在计量单位上等等都存在很明显的区分。宋代距离如今隔着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但是它的货币却有部分保存至今,不得不说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2、银锭是熔铸成锭的白银。出土银锭中年代最早的,是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所铸。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作白金(即白银)三品。王莽铸有银货二品。其后历代皆有铸造,惟流通不广。

3、隋唐以前称银锭为“银饼”“银铤”,称扁平形银币为“钣”“笏”“版”,棒形的称“铤”“挺”,宋以后改称“银锭”。元代于银锭之外总称“元宝”,形式变为马蹄形,故亦称“马蹄银”。明清两代均沿用“元宝”一词。

4、宋代白银进一步货币化,使用数量增加,用途更加广泛。政府税收、开支、民间储藏和大额支付、国际贸易等,都会使用到银锭。银锭逐渐成为国家和地方税收特种货币,衍生出一种专用的南宋商税——“出门税”。北宋以后,民间口语中常称呼白银为“锭”“银锭”的称呼也随之推广开来。

5、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约672——1344元)。

6、鸦片战争后,外国洋银(银元)大量流入和自铸银元流行,并没有根本改变或取代银两制度的地位。混杂的货币制度,在对外贸易的金融调度上和在与英镑比价的变化上,都符合外国资本的需要。1934年宣布废两改元后,银两不再使用。

二、白银历史总产量

1、自古以来,白银一直是重要的贵重金属,历史上白银总产量一直是不断增长的。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古至今全球白银总产量已经达到了数百亿盎司。在过去几个世纪中,白银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和货币储备,其产量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

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革新,白银的总产量也在不断增长。然而,随着白银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开采成本的上升,未来白银的总产量可能会趋于稳定甚至下降。

三、古时候金子和银子货币换算

1、1贯铜钱等于1000文,10贯铜钱等于10000文,1两黄金等于10两白银,10两白银又等于10贯铜钱。

2、古代的货币主要以金银铜,三种材质来用作主要的货币。宋代和明清则是铜本位制,而铜作为货币,使用的单位是“文”、“贯”。

四、白银流通于哪个年代

白银作为一种货币和贵重金属,流通的历史非常悠久。它在不同的国家和时期都有不同的流通情况。以下是一些白银流通的重要时期:

1.古代:白银在古代文明中就开始被用作货币和贸易媒介。例如,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都有使用白银作为交换媒介的记录。

2.中世纪:在中世纪欧洲,白银成为主要的货币之一。银币和银锭被广泛用于贸易和支付。

五、宋代白银大量流通的原因

1、宋朝本身作为处于中原、丧失北境屏障的王朝,耗费白银之多不难想象。首先,宋朝南、北两朝一直需要与北方的骑兵作战,而宋丧失了燕云十六州,即丧失屏障、丧失产马地,导致宋不仅要花费重金筹备军队,还要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易获取珍贵的马匹。可宋朝本身官僚机构的臃肿,宋军羸弱,对北方的作战常常失利,两宋与想要北方获取和平经常需要缴纳大量岁币,导致本身金银流失。

2、再者,宋以贸易闻名,民间交易需要铜钱,而铜钱笨重不便携带,便有了富户发行的纸币交子,且可凭交子换取铜钱。注意,这些交子是由民间富商发行,非国家所属,而这交子也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银票。因为银票为民间所持,商户需要有足够的银两去应对百姓的兑换,所以这银票上写的是多少那便是多少,是稳定的纸币。此后宋政府也印刷了官方的纸币,即“官交”,那些民间的便被成为“私交”。到了徽宗时期,宋政府发行钱银,但由于政府规定“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导致钱引的价值大跌,以至于到了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3、再回到宋朝商贸上,宋朝对外的贸易,导致了宋币的外流,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宋朝纸币的发展。而宋币的外流不仅仅在于商贸,还包括走私。由于宋币精美,南洋诸国皆流通宋币,宋为了防止大量宋币外流引发财政危机,明令禁止对外兜售宋币,可商人常常为利所动,即使宋政府严禁走私钱币,仍有大量的钱币通过海运运往海外。

宋朝出现白银货币 白银作为货币的历史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星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