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中性,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

大家好,关于货币中性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如何理解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货币中性理论一、如何理解稳健中性货币政策

1、央行在降息后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2、目前我国实际利率水平偏高,融资成本十分高,不利于实体经济层面创造有效需求,央行此次降息十分有必要,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

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都在变化,而其核心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改变。

4、多位专家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经济结构自身转型与升级才能为经济注入活力。

5、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所言,货币政策可以为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和时间,但不是万能药。

6、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预测,未来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仍旧很大。

7、由于货币政策的作用就是调节短期经济周期,所以在经济疲软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仍将适当宽松。

8、具体是定向宽松还是普降,仍有待观察,但未来多次宽松举措是可预期的。

二、货币中性理论

“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论一个基本命题的简述,即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只影响经济中的价格水平,不会不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有关货币中性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而不会带动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货币是中性的。魏克塞尔首先对货币中性的问题提出质疑,他认为货币只有在银行利率和自然利率相等时才是中型得,否则经济就会发生累积性扩张或者收缩,货币就不是中性的。哈耶克则认为货币只有在影响一般价格水平,而不影响相对价格水平的情况下才是中性的,否则也会影响经济运行,货币就是非中性的。根据这样的标准,凯恩斯理论中的货币是非中型的,因为货币供给和需求对实际收入是在充分就业水平,还是非充分就业水平的决定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帕廷金的“实际余额效应”分析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货币存量的变动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同方向、同比例地变动。这就是说,帕廷仅用与古典数量论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与古典学派相同的货币中性的结论。但是,帕廷金的分析突出了古典数量说没有展开的货币影响经济的过程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影响了实际经济的运行,因此是非中性的。总体而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赞同货币中性理论。新凯恩斯主义明确提出货币非中性。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货币中性,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星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