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盘为什么突然下跌
这问题有意思!回避了大盘经常下跌的本质,把必然说成是偶然。
说大A必然下跌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制度不健全。大A成立30年,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针对出现的问题,不知所措,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件问题没解决好,又出现新的问题。
二是发行新股缺乏规划。融资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但不是唯一,还应该顾及广大股民的利益。但大A市场新股发行随意性太强,想怎么发就怎么发,完全不顾及市场的承受能力,把市场当取款机,甚至把新股发行当成调节行情的利器。在行情好的时候加大发行力度,一旦行情不好或出现股灾,又停止发行。一个成熟的市场,对股票上市或融资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比方说确定一个5年规划,在此期间,确定上市或融资的最高限额,让投资者心里有数,而不是时刻担心加速发行导致市场动荡。
三是对大股东减持监督不力。很多公司的大股东,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成功上市后,大股东清仓式减持的事情时有发生。大A可以说是造富机器,30年催生的亿万富翁不计其数,换来的不是技术进步,产业发展,而是更多的造假上市公司。一旦圈钱成功,业绩立马变脸,妖股,闪崩股层出不穷,给广大股民造成极大伤害。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现在大A绝大多数的股民,不论是机构还是散户,把股票市场演变成赌场,把投资演变成投机,市场的信誉度逐渐缺失。这样的市场,即使有再好的外部环境,不跌才是怪事!
上证大盘怎么了为什么最近一直下跌呢
今天(4月29日),上证股指再次延续了调整的趋势,日线级别走出了六连阴,再一次呈现出单边下行的态势,跌停的股票家数超过300家,跌幅超过7%的股票超过了600家,市场有2700多只股票下跌,呈现出单边下跌的行情。那么,从今年春节以来,一直上演逼空行情的A股是否由开始盛转衰了呢?
对此,一些资深人士表示,一季度大部分股民获得超过30%以上的收益,此时为了保住或者为了减少损失,大盘每次下跌都会引发抛售出现,让批数进一步下挫。不过,今天有近300家个股跌停,风险已经得到释放,因为连续六日阴跌,近期A股应该存在反抽行情。
事实上,2019年初至今与2018年全年股指跌迭不休相比,早已是天壤之别,很多人把这段逼空上涨行情看作是牛市的第一轮,认为牛市的第二轮将在5月长假之后展开,未来股指会涨到4000点,甚至更高,一时间市场看多热情高涨,甚至连卖房买股,倾家荡产买股票的讨论也时有发生。
但怎料到五一长假之前,股市连续六个交易日下跌,把人气都给跌没了。那为什么股市会发生这样情况呢?首先,科创板将在6月末对7月初推出,科创板的推出既是A股制度改革的一件大事,也会对中小创形成抽血效应。同时,科创板还没有正式推出前,科创板基金就已经售卖,一出来就被大家抢购一空。这意味着,普通股民将来可以通过基金来参与科创板的投资。这对股市分流作用十分明显。
再者,当中金所宣布股指期货将要松绑,A股就应声而跌。这主要是市场害怕机构可以在当下做空股指期货进行获利。事实上,本轮行情股指已经涨了这么多,只要股指期货一松绑,机构马上可以有较大做空赚钱机会。为也意味着,机构投资者可以在股票和期货市场赚钱,而广大股民却只能在二级市场做多赚钱,在这种不对称博弈中,对A股是大利空。于是,部分投资者只能选择尽早获利退出。
再次,证监会清理配资,这里边既有规范券商的融资融券业务,也有严打场外配资的行为。而本轮股市之所以能够逼空式上涨,主要得益于杠杆资金的入市炒股,但现在杠杆资金入市受到遏制,场外配资行为被遏制,市场流动性明显不如之前,股指应声而跌成为必然。
最后,两大部门纷纷出来辟谣,打击了多头的信心。第一个是央行出来辟谣,说近期市场预测的要降准完全不属实,马上央行又拿出了MLF和TMLF来向市场证明,货币政策将是不紧不松。第二个是,证监会针对前期市场预言,IPO将提速,证监会表示将常态化发行不变。这意味着,无论市场形势再恶劣,新股发行这件事情是绝不可能暂停的。而市场预期接连受挫,人气开始出现涣散情况。
股市本来就要在近期走完本轮反弹行情,怎料到一系列的利空消息加快了行情结束的进程。很多人认为,股指下跌空间有限,而我们认为,这轮反弹行情的3288点是中长期大顶,而2440点指数关口,在后市很可能被瞬间击穿。当市场环境由盛转衰时,投资者应该及时退出,以免受到伤害,别再妄想第二轮牛市的到来,因为这只是机构给散户灌的迷魂药,第二轮牛市行情根本不存在。
大盘为什么总是暴涨暴跌
有评论认为,世界上有两种股市,一种是股市,另一种则是中国股市,确实,纵观全球股票市场,中国股市存在典型的“政策市”特征,其暴涨暴跌总让人困惑又抓狂。
回过头来看A股,此轮牛市启动于2014年7月底,在2014年12月初央行首次降息后,股市开始了疯牛节奏,时至今日,沪指年内已大涨近40%,中小板、创业板更是涨幅翻番,强势领涨全球主要股指。毫无疑问,这轮股市大涨是国家意愿的体现,监管层希望以资本市场保持财富效应,借力恢复实体经济;但同时,监管层又忧虑疯牛难控,因此寄希望通过政策调控来左右市场走势,造成管理层期盼的“健康牛”。
从历史经验看,A股的每次行情周期,基本上只会出现两种结局。一种是被激活的疯牛行情,另一种则是陷入长期跌跌不休的大熊市行情,至于管理层期盼的“健康牛”,却是基本很难形成,随着这轮疯牛持续推进,也倒逼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无奈进入股市,试图回避踏空的风险,上周新增开户数刷新历史新高,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只是这种投资逻辑最终都会演变成击鼓传花游戏,要想不成为最后的接棒者,除了运气,能寄托的似乎只有政策导向,但这却更加扭曲了股市原有的逻辑,加剧了股市暴涨暴跌。
自A股市场诞生以来,投资者的目光便始终盯着政策的指挥棒,部分人把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抛诸脑后。倘若利好政策频出,投资者往往排队入市,即使是连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股价也有可能一飞冲天;另一方面,倘若利空政策出台,为夺路而逃,投资者大多不惜竞相踩踏,业绩再好的上市公司,股价也可能被错杀。作为A股市场的弱势群体,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饱受“A股暴涨暴跌”逻辑侵害。
早在2007年5月30日,面对上证指数一路高歌猛进冲至4335.96点的红火景象,财政部便曾漏夜宣布,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率由1‰上调至3‰。这一政策出炉后,A股市场一片哗然,上证综指在短短5个交易日内暴跌千点,无数中小投资者的个人财富随之灰飞烟灭。
遗憾的是,历史总会重演,在时隔8年后5月28日,沪指再次上演“528惨案”,在汇金减持四大行等多重打压下,沪指当日暴跌达到6.50%,跌逾300多点,两市市值单日蒸发4.06万亿,股民人均损失2万。这一次,监管层罕见地保持了沉默,却让习惯找政策动向的股民无所适,看来,该改变的不仅仅是监管,而是一直惯于追涨杀跌的多数股民们。
中央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表示,中国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的常态就是有涨有跌,牛市不会按照个人的主观意志去发展。牛市,应该是股市的自然市场现象,股市是牛还是熊不应该体现国家意志。他强调,政策牛是不可持续的,市场只能按照规律去发展,而不是主观意志。
现状:中国股市暴涨暴跌成常态
无论是成熟的市场还是不成熟的市场,股市的上涨与下跌,基本上都是与投资者的预期有关。而投资者的预期并非是实际已经发生的事情,除了与过去的经验有所关联,也可能完全是投资者心理因素所决定的。
当前中国A股的投资者主力开始向80后、90后转型,这些年轻人相比于股市早几代的投资者,不仅各方面的知识都比以前的投资者要好得多,而且也是精致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为了利,他们会奋勇而进;为了利,他们同样会随潮流跃动。这种类型的投资者一定会增加当前股市的震荡性。如果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当前股市,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也就更为平常了。只不过,好的投资者要磨练好的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理性应对这种股市的震荡,才能让投资者在股市投资中“火中取栗”,稳操胜券。
中国A股暴涨暴跌,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主流媒体的过多参与有关。现在中国A股最大的风险是,国家主流媒体总是对股市的涨跌评头论足。当股市上涨时,就发表言论认为股市上涨太快,要理性、要慢牛;当股市下跌时,又认为股市的下跌是回归理性,市场牛市并没有结束等。本来,在成熟的市场,股市投资者不会被媒体的言论所左右。但是,中国股市“政策市”多年,股市投资者受其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了,因此,这些主流媒体言论频繁,自然会打断股市投资者自主判断,对市场的影响当然会很大,而且会很负面。对于财经媒体而言,谈论股市涨跌很是自然,但是国家主流媒体对股市掺和太多,则可能是当前股市暴涨暴跌的最大风险。
当前,中国A股不仅没有走出以往“政策市”的窠臼,而且政府护航A股繁荣的目的十分明显,中国政府之所以对股市关注颇多,就在于希望股市繁荣能够救经济。因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传统经济失去了经济增长动力,而新兴经济又没有发展起来,如果股市繁荣,可以提高GDP近一个百分点的增长。因此,当政府的这些任务没有完成之前,政府根本就不会让中国股市重新回到持续低迷的状态,而是要对中国A股保驾护航,综合以上因素,股市暴涨暴跌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A股疯狂的牛市仍然是政策市
对于许多资深股民而言,A股市场的暴跌暴涨并非新鲜事物,回顾A股20多年的历史,暴跌之后往往是暴涨、暴涨之后往往是暴跌,事实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独特景象。而之所以如此,除了全球金融市场波及等因素,追根溯源,还是A股市场政策市的本质、以及由此导致的股民跟风投机习惯所造成。
在A股市场的成长过程中,这种荒谬早已多次出现,比如面对上世纪90年代初期A股市场的持续暴涨,1996年监管层连下“十二道金牌”,立马导致A股进入暴跌通道,再如面对2007年沪指涨至6124的历史高点时,政府通过调整印花税等举措,立马再次使A股市场开始上演持续的大幅跳水。
当前国内疯狂的股市仍然是一个政策市,政策是推动股市指数不断上涨最为重要原因。而这些政策的核心或实质就是政府催生“国家牛市”救经济的基本倾向。而这些政策的重点又在于中国版的QE,在于加大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只要政府催生“国家牛市”的倾向不改变,国内疯狂的股市就不会停止向上的脚步,一旦这种倾向改变了或出现逆转,那么股市向上冲的动力就会减弱及消失。
一地鸡毛:A股暴跌暴涨值得反思
中国股市自1989年试点以来,26年里几乎总受制于政策调控,股市涨跌始终没走入健康运行轨道。这也导致中国股市除了受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外,其走向很大程度上与行政导引相关联。这种政策向度的一般逻辑是,政策出台表面上都是必要且处于合规区间内的,其核心却隐含着协同市场的诉求。
这折射到实际操作层面,就是当短期内股市涨幅过大,就会应急出台所谓合规的整治措施;当股市持续低迷时,则不失时机地推出利好市场的政策。而这类调控惯用手段下,“政策市”的弊端也渐显:相较于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我国监管机构的市场化程度仍不够。两个利空消息的传出,乍看上去也与此路数吻合。
应该说,证监会等监管主体针对市场上的违规操作,如内幕交易、大股东如何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行为,紧急出台整治措施很有必要,这也是其职责所系。但若陷入政策杠杆的依赖,对股市生态培育的伤害是长远的:首先,股市违背市场价值规律、受政策影响频繁暴涨暴跌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让部分投资者利益无辜受损,尤其是那些信息来源偏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中小投资者,更容易遭血洗。A股20多年高达90%的投资者是亏损的,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其次,从市场属性来看,股市本是价值投资之所,但当股票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屡屡受政策拨动而失灵,关注价值投资的投资者信心必然受挫,久而久之,最终留在股市的股民更多的是些赌徒和投机客。一般来说,股民抱着侥幸心理跟风而动、追涨弃跌、追求所谓的快进快出型的投机模式,不仅会伤及自身,更会直接拉低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弱化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的应有功能,这从根本上违背了股市存在的初衷意义。
股市涨跌若是市场规律使然,那没问题,可若总受“政策干预”传言的影响,那说明市场化底色仍欠缺。就此看,监管部门必须牢记其职责是调节和监控市场风险,而非越俎代庖,更不应动辄兼做引导股市风向的分析师、股评家。同时还应积极借助社会监管力量,管束廓清其权责范围,如相关应急式政策的出台,是否应考虑召开包括券商等相关机构及部分投资者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而不能让必要性政策发布成为纯粹为配合调控发出的声音。
股民心声:暴涨暴跌玩不起政策市吃不消
股市暴涨暴跌,让不少股民猝不及防下情绪有些失常,甚至有股民股票不解套,天天打电话骂证券营业部客服人员。
528暴跌当日,前期火爆的次新股上演生死时速,次新股鲍斯股份最后两分钟从涨停打到跌停,股民叶先生觉得这是大好机会,便满仓进场,谁料,第二个交易日鲍斯股份低开低走再次封死跌停,让叶先生目瞪口呆。这暴涨暴跌太让人无语,叶先生不敢继续持股,只好平仓离场。
“我有过犹豫,究竟是卖还是不卖,但是总觉得卖了就是亏了,想着还不如继续持有,反正迟早也会反弹。所以,就错过了卖的时机,现在看着亏损的账户,我已经没有心情再继续关注股市了。”股民李女士吐槽。
股民吴先生发牢骚:“再来几次这样的情况,我们散户真的伤不起了,大不了不玩了就是,好不容易看着股市好起来了,又莫名其妙暴跌,这让大家怎么玩啊?”
思考:我们该期待什么样的牛市
中国式的牛市思维,最典型的就是“赚钱效应”。大家都有钱赚,才是大众认可的牛市的题中应有之义。投资界有句行话:“台风刮来,猪都会飞”。可在牛市中,几乎每个人都是结果导向性的思维方式。只要猪还在飞,是不是风吹得又有谁会在乎?赚钱才是硬道理,这是大众化金融市场亘古不变的公理。但是,残酷的现实却是,在这样“结构性”牛市下,往往是大量投资者最后大出血,不但赚不到钱,反而伤痕累累,血本无归。
我们永远无法期待个人和散户投资者具备与专业机构投资者一样的金融专业素养和能力,但是,如何保护好这些个人投资者的利益,让普通的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红利,能拥有可为子女教育,自身医疗,以及退休后保障的稳健的投资渠道,应该是我们这个市场监管者的首要任务。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应该落实在实实在在的健康的市场的构建上。
正因为之前的惨痛教训,我们才应更期待一个健康成熟稳定的牛市;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更为透明的市场环境;一个真正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如此,则能形成市场中各交易主体共赢的局面。
成熟市场启示:“慢牛”非常重要
对于一个成熟的股市而言,其应该具备三大基本功能:一是资源配置功能,即能够使资金或者资源投入到具有投资价值、符合未来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行业中去;二是风险分散功能,即通过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参与,能够使风险分散到不同投资主体中,而不是积聚在某一家或者某一种金融机构中;三是财富成长功能,即通过股价的波动使投资者充分享受宏观经济增长以及上市公司成长所带来的财富增加。
从过去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可看到,股价指数往往两三年就上涨到位,随之而来的是快速下跌,然后在底部盘整很长一段时间。很显然,类似这样的急涨和急跌显然不利于上述股市三大基本功能的正常发挥:一是急涨和急跌扭曲了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在急涨和急跌过程中,往往会给一些题材股带来不可思议的投资机会,市场投机之风也相对盛行;二是急涨和急跌加大了股市的投资风险,尤其是加大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从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三是急涨和急跌往往意味着投资者财富波动加大,从而也不利于财富效应的发挥。因此,股市的“慢牛”,对于中国而言显得非常重要。
股市的“慢牛”将降低股市的投资风险,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从而使投资者能够充分享受宏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红利,最终促进财富效应的发挥,也有利于提高中国消费需求在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中国股市的历次牛市和熊市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1380%)
第一次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1429~386)(半年时间,-73%)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三个月后,+303%)
第二次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1558~325)(17个月,-79%)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一个半月,+223%)
第三次熊市: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1052~577点)(八个月,-45%)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三天,+59%)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926~512)(八个月,-45%)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17个月,+194%)
第五次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1510~1025)(两年,-33%)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两年多,+114%)
第六次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2245~998)(四年多,-55.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两年半,+513%)
第七次熊市:2007年10月16日~2008年10月28日(6124~1664)(一年,-73%)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九个多月,+109%)
第八次熊市:2009年8月4日~2012年12月4日(3478~1949)(三年多,-39%)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九次熊市:2013年2月18日~2013年6月25日(2444~1849)(四个多月,-19%)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两个多月,+15%)
第十次熊市:2013年9月12日~2014年3月12日(2270~1974)(六个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