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夜
郑雨林,有点后悔了。
他没想到早期投资是件体力活,在采访时,掰着手指头算了起来,“2016年,我看了300个项目,年飞行100次”。
早期投资,对于郑雨林来说,是一件“新事”。他,自称是一个刚干了三年的“新兵”。不过,在其29年的职业生涯里,有10多年一直在上市公司做投资并购及其相关的事情。
做投资,郑雨林仍延续着老产业人的严谨和认真,虽然“有点后悔”,但出差、看项目不比团队中的80后、90后差。“早期投资人要做行商,必须深入到科技第一线、产业第一线、市场第一线,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深山里都有些什么动物”。
银杏海成立至今,一共发现了近20只“动物”。年账面浮盈达IRR到80%。这在业内算是一个比较出色的成绩了。回顾起方法论,郑雨林表示,无外乎两点:项目要“硬”、押宝硬科技,项目要“重”、行业门槛高。
(郑雨林)
以下是郑雨林的产业故事及其对投资的思考:
1产业老兵 投资新兵
我的职业生涯29年,其中17年在用友。
在用友17年来,我不像别人,干完这事,干那事。我一直干四件事——投资并购、市场、产品和战略规划、公共关系。没有变过。
上市公司的投资并购,属于战略投资。核心在于业务整合。比如说公司要发展到政务领域,我们就收购了方正春元,方正春元主要从事政府资源规划软件(GRP)的研究、开发、销售和服务。公司进入到汽车行业,我们就收购了上海的英孚思为。用友还和中建总公司联合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进入到了建筑行业。十多年,我主持、参与了20多个项目。
我很感谢这17年。期间,我积累了最大的财富:一、积累了产业经验,二、交了很多产业里的好朋友。
2016年1月3日,我正式从用友提出离职,并开启了职业的第二个阶段——产业投资。做产业投资,并不是我一时的心血来潮,是我深思熟虑后所做的决定。
在软件公司,我一直做产业并购,对于投资、创业者并不陌生。我感觉错过了所有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一波一波的,我都没有抓住。我一直在反思,怎么去抓住新一轮的机会。怎么去抓?要么,创业;要么,以投资的方式去做。鉴于年龄,我觉得投资是一个更适合我的方式。如果我现在30、40岁,我就直接创业了。其次,凭什么去做投资?我有能力、资源做好这件事吗?恰好,我有点基础。
我虽然反复推演,但还是算漏了:干投资这么辛苦,这么多挑战,这么多坑。
2真假风口
2016年1月3日,我开始正式筹备银杏海基金。
1月底,业内朋友们都知道我要成立基金搞投资的事情了。我之前用友的下属、后来在阿里工作,找到我说要给我介绍一个投资人。这个人,就是我日后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银杏谷资本创始人陈向明。
我们三个人,约在了北京盘古大厦见面。那天,我还迟到了10多分钟才见到他们。期间,我提到看好阿里云的发展,希望跟阿里云生态合作。我打算在企业服务、工业、科技领域里做早期投资。这些话,说到了向明的心坎上。我们两个人一拍即合。
2月18日,我到杭州和向明一起吃了个饭,定下了银杏海日后三年的基本基调:围绕着阿里云生态做投资。
6月1日,银杏海基金正式运作起来。银杏海依托于银杏谷资本,后者有专业的运营团队、完整的管理体系以及丰富的产业资源,给银杏海提供各种支持。这使得银杏海能够把专注力聚焦在投资业务上。
内无后顾之忧,投资只需要顺风口而为就可以了。2016年,O2O、共享经济等风头正盛,我没有在这些领域投资任何一个项目。在我看来,这是假风口。但阿里云生态是一个真正的、实实在在的风口。阿里云正跟各行各业融合发展,可以“水电煤”的形式深入到所有行业架构里面,与其融合,为其赋能。在数字化浪潮里,阿里云是一个很关键的基础设施。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机会。我们比很多投资机构更早一点抓住了这点,但依然错失很多机会。
当下,阿里和腾讯是中国最好的投资生态。这两家公司相当于工业革命早期的石油公司、铁路公司。我们不会去投石油、铁路,但可以投资构建在石油、铁路基础上的商业场景和细分领域,比如新的纺织机械、食品加工等。于是,3年来,银杏海就顺势投资了近20个项目。
云徙科技是其中之一。结合着云徙科技,讲一讲项目和阿里云生态之间的关系。云徙科技,现估值12亿人民币。2016年7月,我们投资的时候,估值1个亿。这是一家帮助品牌企业打造新零售场景的技术服务公司。所服务的客户包括茅台、万科、联想、宝洁、长安汽车等。一般情况下,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公司绝无和巨头合作的可能。阿里巴巴站在云徙背后,才使得合作成行。
我们投了很多和阿里云业务相关的2B的公司,阿里云也能通过生态为其赋能。它们,活得都不错。目前,这近20家企业让银杏海年账面浮盈IRR达到80%。
3看好工业领域的投资机会
智能制造是我一直关注的重点。
智能制造会超越传统工业的范畴,延伸到生产性服务方面。
以汽车产业为例,目前,汽车品牌的生产线已经实现自动化了,比如流水线上的机器人臂,负责喷漆、组装等。但这不叫智能化。智能汽车最大的想象力,在于它能够将制造厂商的服务链从流水线延伸到出厂后的增值服务。厂商要知道用户要到哪去,知道他在干什么。场景化、社交化服务就可以匹配起来。
传统制造业是个蛋黄。智能制造是一个鸡蛋,不但包括蛋黄,还包括蛋清和壳。在这个逻辑之下,未来,智能制造企业,一定是靠数据驱动的。制造业和互联网公司将没什么两样,都是靠技术和数据驱动。甚至,在数字化驱动的产业升级浪潮中,传统制造业能比互联网公司更有优势、更有机会。
那时候,中国的经济结构将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巨变。而2015年,是这场巨变的起点。标志事件是《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
客观来讲,目前,中国制造业体量最大、门类最齐全、但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如果对照德国的工业标准,中国既有1.0的工业,也有2.0、3.0、4.0的工业。比如说,富士康代表了3C领域最高精尖的制造水平;中国中车,代表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世界级水平。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企业处于2.0阶段。
在制造业传统红利消磨殆尽的情况下,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迁移成为必然。投资人跟随趋势去投资,绝对能挣大钱。在这波趋势之下,我看好五大方向:工业机器人、工业视觉、工业大数据、工业安全、工业互联网(i黑马注:这五个领域符合郑雨林硬加重的标准)。这也是银杏海投资的重点。
以工业互联网为例,讲一下我对该方向的理解和预判。工业互联网,你也可以叫它工业云平台。目前,中国有几百个工业平台。先分析一下这几百个工业平台存在的合理性。和消费互联网不同,工业互联网的场景极其复杂。场景复杂导致什么问题呢?一招打天下的东西很少,几乎每个场景都有一套专门的应用。如此,工业互联网领域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会出现一大片独角兽,但很难出现一家独大的巨无霸。
如何选出独角兽呢?场景是一个判断标准。创业者一定要先找到一个场景,把那个场景的服务做起来,然后再慢慢搭建平台。没有场景,平台就没有价值。
迄今,银杏海针对这五大方向都有布局。所投项目包括博雅鸿图(智能芯片)、潘帕斯(Fintech)、蘑菇物联(工业设备物联网)、博创联动(特种车联网)、亿可能源(AI+能源管理)、迦智科技(工业机器人)、扬天(工业机器人)、UMR(机器人模块)等。
投资早期,方法无他,一看方向,二看团队。这两个没问题,早期项目就差不多了。没看好方向,盐碱地里投再多的人也种不出粮来,一开始就要找到富饶的土地;再一个就是要找聪明能干的团队,让他们去开垦、播种。这个团队最好由大牛和80、90后组成。大牛,像聚光灯,吸引眼球。80后、90后出活,干得快。
不过,发掘这些项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们是我和团队,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扒出来的,是我们密集飞行精选出来的。在公司内部,我一直强调我们做投资,一定要做行商,一定要不怕辛苦,深入产业和科技一线,才能发掘出真正具有行业价值的明珠。
以上,便是我这期要分享的。下一期,我想分享一些银杏海做投后的故事。
* 本文系i黑马(ID:iheima)原创,作者:李夜,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让创业不再孤独,提升普通创业者的成功率,欢迎关注i黑马。
☞加入创业实验室,突破瓶颈、定制方法和资源,立即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i黑马,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商务合作:15801105017(微信)
☞戳“阅读原文”,报名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