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持有黄金(怎么持有黄金储备货币)

普通人也能掌握的20条黄金投资思维

“最一致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

故永远不要高位接盘。”

---本文约16000字,阅读需10分钟以上---


灵魂发问

·如何避免悲观、焦虑、自负和从众等糟糕的投资心态?

·投资中人性暴露了哪6大弱点?

·巴菲特倡导的“价值投资”任何时候都有效吗?

投资本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宏观上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中观上涉及行业格局演变、产业技术进步、上下游产业链变迁,微观上涉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管理层素质、财务状况、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等方方面面。

我们是否可以化繁为简、直接追问什么才是投资的本质?有没有一些简单可行的法则和工具能够让我们直接触及投资的本质?既然投资有太多复杂的因素难以把握,我们能不能只试着去把握那些能够把握的最简单的事,把那些不能把握的复杂因素留给运气和概率?


普通人也能掌握的20条黄金投资思维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从作者邱国鹭多年投资的自身经验出发,剖析了“便宜才是硬道理”“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人弃我取,逆向投资”等简单易行的投资原则,阐明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有价值投资才是真正可学、可用、可掌握的”这一观点,分享了易于普通投资者学习、操作的投资方法。


在对“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娓娓道来的过程中,作者用生动晓畅的语言分享了自己投资生涯中的丰富投资实例,使本书兼具了易读性与实操性。

普通人也能掌握的20条黄金投资思维

普通人也能掌握的20条黄金投资思维


01 投资心态


投资者常见的7大心理误区


家花不如野花香。在研究世界各国股市的历史后发现,几乎每个国家(包括A股)低估值的价值股的长期投资回报率都显著优于高估值的成长股。原因很简单:投资者对未来的成长往往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而对于现有的价值却视而不见。不珍惜已拥有的,而对未到手的抱有过于美好的想象,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人性。


过度自信。1999年作者参加哈佛行为金融学短训班时,教授通过无记名调查提了两个问题:你退休时能有多少钱;在座的人退休时平均能有多少钱。当场统计的结果显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平均是3 000万美元(在座多为美国基金经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平均是300万美元。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个人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强10倍。


仓位思维。一旦买成了重仓股,对利好消息就照单全收,对利空消息就不以为然,心理学上叫确认偏误,民间说法叫屁股决定脑袋。正确的决策流程是先有论据,再有结论;但多数人是先有结论,再找论据,这样一来对反面的证据自然就视而不见。有了仓位,思维就不客观,故称仓位思维。


锚固偏见。常有人说,这股票涨这么多了,还不抛?或者,已经跌一半了,还不买?这就是锚固偏见的表现,其潜意识是把原有股价当成合理、有参照性的锚点。其实,一个股票便宜与否,看估值比看近期涨跌更可靠:基本面大幅超预期时会越涨越便宜,反之会越跌越贵。锚固偏见是奢侈品的常用营销手段。先设计一批2万美元的包包让模特们背着走来走去,让你感觉这个品牌的包就值2万美元一个。这样一来,当你在店里看到1 000美元的同一品牌包时,就不觉得贵了。其实2万美元的包也卖不了几个,利润主要来自卖1 000美元的包。


短期趋势长期化。某公司利润去年6毛,今年7毛;管理者故意报成去年5毛,今年8毛,增长高达60%,于是市盈率大涨,这就是利用人性中易把短期趋势长期化的倾向的手法,行为金融学称为过度外推。把过去的增长过度外推到未来,把不可持续当作可持续,是成长股陷阱和周期股陷阱的共性。


亏损厌恶症。厌恶亏损是人之常情,A股尤甚:卖亏损股票,老外叫“止损”,咱们叫“割肉断腕”——厌恶之情溢于言表;不少人股票涨回成本时就抛,亏损就扛着,还自欺欺人说不卖就不算真的亏。其实,股票的投资价值与买入成本无关;该不该卖,也与你是否亏损无关。1万元亏损带来的痛苦是1万元盈利带来的喜悦的2倍。求稳怕亏体现在机构身上是尽管牛市中周期股常领涨,周期股再便宜也不买,稳定类的股票再贵也拿着;体现在散户身上是28万亿现金存银行,尽管股市长期跑赢现金是不争的事实。


标题党。投资者往往容易对新闻标题做出过度反应。例如,日本核事故时某些股票因为能为日本提供少量救灾物资药品而大涨,非典期间也出现过类似事例。上标题的多是“人咬狗”事件,调研才能了解那些上不了新闻的“狗咬人”事件。

普通人也能掌握的20条黄金投资思维


投资中一定要把握的3个顶级理念


1、市场总“过度反应”。市场经常对动态的、暂时的信息(政策打压、订单超预期)过度反应,却对静态的、本质的信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行业竞争格局)反应严重不足。其实,宝石被人扔进泥里再踩上几只脚也仍是宝石,砖头被请进庙堂受人膜拜也仍是砖头。当其他行业的龙头公司想“移民”到某行业时,往往该行业股价已近阶段性顶部。


2、我们要保持心态平和理性。以实业的眼光做投资:下跌后,悲痛欲绝;上涨后,欢欣雀跃。二者均无必要,其实经济还是那个经济,公司还是那个公司,既不因为急跌而变得更差,也不因急涨而变得更好。股价的短期起伏,反映的只是看客们的情绪波动,与企业价值无关。以买企业的心态做投资,不因急跌而失措,也不因急涨而忘形。


3、找到“好公司”。好公司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一是它做的事情别人做不了;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复做。前者是门槛,决定利润率的高低和趋势;后者是成长的可复制性,决定销售增速。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宁要有门槛的低增长(可持续),也不要没门槛的高增长(不可持续)。门槛是现有的,好把握;成长是将来的,难预测。


投资中人性的6大弱点


固化的“榔头思维”。美国消费股多,适合价值投资;加拿大资源股多,适合趋势投资。互联网赢家通吃,买龙头;休闲服装百花齐放,买成长。差异化产品,买品牌;同质化产品,买成本低的。不同国家、不同行业,适用方法应不同,但人们常生搬硬套同种模式。在一个榔头看来,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钉子。


选择性记忆。大多数人对持有的牛股都津津乐道(就像我老爱提起去年抄底工程机械的经历),对踩过的地雷却避而不谈(既然罄竹难书,干脆我就不书了)。对自己的正确决策印象深刻,对自己的错误却记忆模糊,选择性记忆是人脑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也是提高投资水平的障碍。俾斯麦说,每个笨蛋都会从自己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聪明人则会从别人的经验中获益。可惜股市中能从自己的教训里吸取经验的人也不多见(笨蛋也不好当啊)。你记得你去年亏损最大的是哪5只股票吗?你吸取了什么教训呢?没关系,我也不记得我的了——这就是选择性记忆。


差点就赢。同样是错过航班,错过3分钟的比错过30分钟的更沮丧;同样是彩票没中,号码与头奖号码只差一点的是最痛苦的。与成功擦肩而过比从未接近成功更令人难以接受,更令人想再试一次,所以,许多赌博形式正是包含大量“差点就赢”的设计,才吸引了这么多赌徒不惜倾家荡产屡败屡战。赌场的研究者早就发现,那些经常出“差点就赢”图案的老虎机比随机设置的老虎机更易让人上瘾,更能让赌场赚大钱。细细地回想一下,那些垃圾股、庄股以及你只想做个波段赚点快钱就跑的股票,是不是也经常让你有“差点就赢”的经历?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原是由生物学家在研究动物时发现的。现实生活中,基金经理抱团取暖,散户跟风炒作,非典时抢醋,地震后抢盐,羊群效应无处不在。不管是集体看空还是集体看多,最一致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只有卓尔不群的人才能在高处有如临深渊的谨慎,在低谷有仰望星空的勇气。


心理账户。广播电视节目中常有股民这样提问:“我买了某某股票,成本是xxx,请问应如何操作。”提问者潜意识中已把买入成本当作买卖决策的依据之一。其实,是否应该卖出取决于很多因素(估值、品质、时机),但与买入成本无关,因为你的买入成本根本不影响股价的未来走势。心理账户指的是人们喜欢在脑袋中把钱分成不同部分(例如买房的钱和买菜的钱)。投资者最常见的心理账户是把钱分为本钱和赚来的钱,并且对这两部分的钱体现出非常不同的风险偏好,这样无形中就把买入成本作为决策依据之一了。


“后视镜”思维。2008年让大家认识到本金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然后2009年股指翻倍。2009年让大家认识到牛市谁也跑不赢沪深300,然后2010年小股票结构性行情。2010年让大家认识到消费新兴和小股票才是硬道理,然后2011年蓝筹股大幅跑赢小股票。投资人总是不断地总结,只可惜是从“后视镜”中总结。股市里,即使那些想从自己的教训中吸取经验的投资者,也常常以偏概全地吸取不当的经验。美国人说“每个将军打的都是上一场战争”,也是此意。牛熊交替和市场风格都是不断在变化的,前一年正确的做法在下一年可能是不合时宜的。


5段话概括“逆向投资”


1、名人谈逆向投资。乔治·索罗斯说:“凡事总有盛极而衰的时候,大好之后便是大坏。” 逆向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说:“要做拍卖会上唯一的出价者。”查理·芒格说:“倒过来想,一定要倒过来想。” “华尔街之狼”卡尔·伊坎说:“买别人不买的东西,在没人买的时候买。”巴菲特说:“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2、当市场崩盘,众人夺路而逃时,不挡路、不跟随。不挡路是因为不想被踩死,不跟随是因为乌合之众往往跑错方向。不如作壁上观,等众人作鸟兽散后,捡些他们抛弃的粮草辎重和掉落的金银细软。看看他们慌不择路的样子,我们不会需要等太久。


3、逆向投资的关键是看估值是否够低、是否已经过度反映了可能的坏消息。估值高的股票本身估值下调的空间大,加上这类股票的未来增长预期同样存在巨大下调空间,因此这种“戴维斯双杀”导致的下跌一般持续时间长而且幅度大,刚开始暴跌时不宜逆向投资。


4、其次,要看遭遇的问题是否是短期问题、是否是可解决的问题。例如,零售股面临的网购冲击、新建城市综合体导致旧有商圈优势丧失、租金劳动力成本上涨压缩利润空间等问题就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因此其股价持续两年的大幅调整也是顺理成章的。不过,现在大家都把零售当作夕阳行业,反而有阶段性反弹的可能——尽管大的趋势仍然是长期向下的。


5、最后,看股价暴跌本身是否会导致公司的基本面进一步恶化,即是否有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贝尔斯登和雷曼的股价下跌直接引发了债券评级的下降以及交易对手追加保证金的要求,这种负反馈带来的连锁反应就不适合逆向投资。中国的银行业因为有政府的隐性担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不存在这种反身性,因此可以逆向投资。


结论:最一致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投资做了十几年,可以深深体会到人弃我取、逆向投资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逆向投资并非一味与市场作对,因为市场在大多数时候是对的。但有的时候市场也可以错得很离谱,此时就不必在意市场的主流观点了。在大多数时候,真理在大多数人手里;在少数时候,真理在少数人手里。如何区别这两种情况呢?一般说来,趋势的初期和末期,就是真理在少数人手里的时候。

普通人也能掌握的20条黄金投资思维

多数投资者容易悲观的3个原因


1、第一个层次的悲观是基于流动性和供求关系的悲观。认为不管是证券公司还是基金公司,都看不到新的资金入市,都是存量的资金在倒腾。新股发行又很快,投资者感觉供应不断在增长,但是新的需求没有看到增长。这是一种短期的悲观,这种悲观是可以被逐步改善的。政策的微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可以密切关注相关指标,如银行贷款的增速,央票是正投放还是正回购,外汇占款的变化,存款准备金率是不是下调,M1的指数等等。这些指标出现改善,有了新的流动性,市场就会有反弹。


2、第二个层次的悲观是对基本面的悲观。现在看起来市盈率是10倍,但是利润却可能是顶峰利润。这些悲观的投资者认为现在经济正在往下走,可能会下一个大的台阶,而中国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目前处在一个高点。这件事情需要一分为二地看,现在的经济结构跟十年前的经济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十年前大家都在打价格战,没有企业有定价权,而现在至少在我看来,很多行业那种群雄混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连很多服装企业都做出了品牌,要想做一个新的企业超越他们还是挺难的。那些拥有渠道的企业,在中国已经有3 000或者5 000家店,而以前可能大家都只有几十家店,这些企业拥有了规模优势,比如去央视做一个广告,那些小企业就会感觉不划算。


3、第三个层次的悲观是一种长期悲观,是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悲观。这种悲观已经上升到了哲学层面,认为中国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在这个刘易斯拐点出现以后,我们的竞争优势就丢失了,现在人工在涨,土地价格在涨,环保成本在涨,人民币汇率也在涨,中国经济从此就下一个大台阶。这个担心有一定道理,但现在不是担心的时候,一方面是因为现在股价已经把这些担心体现得比较充分了;另一方面,与日本相比,日本的刘易斯拐点是1960年出现的,韩国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他们拐点出现以后都还增长了30年,我们碰到的问题日本、韩国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都或多或少地碰到过。当时日本人均GDP达到四五万美元,韩国达到三万美元,我觉得中国增长到八千、一万美元之前问题不大。因为城镇化、中西部大开发,包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一部分的消费升级体现出内需增长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结论:做投资真正想赚到比别人更多的收益,就要保持一个判断的独立性。别人悲观的时候也不一定就乐观,但是要想想别人的悲观有没有理由,别人的悲观是不是已经反映在股价中,现在的悲观情绪大部分已经反映在股价中了。其实股市在大家越没有信心、越悲观的时候,越有可能是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时候。


投资中著名的“遛狗理论”


有人说过,股市中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就像遛狗时人和狗的关系。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但迟早会回归价值;就像遛狗时狗有时跑在人前,有时跑在人后,但一般不会离人太远。遛狗时人通常缓步向前,而狗忽左忽右、东走西蹿,正如股价的波动常常远大于基本面的波动。


趋势投资者喜欢追着狗(价格)跑;价值投资者喜欢跟着人(价值)走,耐心等狗跑累了回到主人身边。有时候,狗跑离主人的距离之远、时间之长会超出你能忍受的范围,让你怀疑绳索是否断了。其实,绳索只是有时比你想象的长,但从来不会断。


最近上证指数又回到了10年前的水平,引发众多感慨。其实,虽然狗又跑回了原位,但是人在这10年里却在不断前进。10年前,狗远远地跑在了人的前面(50倍市盈率),如今,狗远远地落在了人的后面(11倍市盈率)——这条狗有个很洋的名字,叫Mr. Market(市场先生)


投资者必看!!!“个例”与“规律”的区别


所有的社会学规律都有反例,股市中更是如此。股市中的任何规律、方法只能提高你的成功率,没有百战百胜的灵丹妙药。我说吸烟有害身体健康,你说你三舅爷是个大烟枪但活了99岁。我说低估值价值股平均跑赢高估值成长股,你说你买的那个100倍市盈率的成长股已经涨了5倍了。我说的是规律,你说的是个例。咱俩都对,只是我对得更有代表性一些。


老虎基金的罗伯逊说过,他曾经只喜欢买低估值的价值股,直到招了几个天才研究员之后才开始喜欢成长股,因为这些天才研究员能够有预见性地把成长行业里的最终赢家在萌芽期发掘出来。的确,最大的牛股有不少是成长股,但个例不代表规律。能消化高估值的高成长其实并不多见,有眼光事前预知高成长的天才研究员更是凤毛麟角。


百事可乐在困境时曾想低价卖给可口可乐遭到了拒绝,腾讯曾想开价100万把QQ卖给新浪也遭到了拒绝,微软和戴尔在10年前都曾高调宣布苹果是个垂死的企业。连业内巨头都不能预知与其休戚相关的竞争对手的未来高成长,我等凡夫俗子又如何能够预测那些只调研过几次的所谓成长企业的未来?这里所举的百事可乐、腾讯、苹果的确是个例,但是这些个例是有代表性的,因为这些个例说明的“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是个不争的规律。


我们称颂华佗、扁鹊无人能学的医术(个例),西医强调的是双盲法的临床实验(规律)。我们期盼断案如神的包青天(个例),西方依靠的是强调证据和程序的法制(规律)。我们喜欢把人拔高为神(个例),希腊的神却像人一样也会嫉妒、偷情和吵架(规律)。西方文化重规律,中国文化重个例。中国的股市之所以赌性特强,原因之一就是尽管投机炒作平均而言是个多数人亏钱的游戏(规律),但是少数一夜暴富的故事(个例)还是吸引着许多心存侥幸的投机客前赴后继地屡败屡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模仿他们的行为不保证有他们的结果,就像你穿和乔丹一样大的鞋子并不能提高你的篮球水平。规律是可重复的,而个例是难以复制的,这就是二者的最大区别。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许多富豪是中途辍学者,但中途辍学者的平均收入远不及大学毕业生。同理,有些超级大牛股是高估值股票,但高估值股票的平均回报率在世界各国都远不如低估值股票。前者是个例,后者是规律。个例令人景仰,但往往难以复制,顺着规律选股才能提高成功率。传说中的“十倍股”成长股就像千里马一样可遇而不可求,还是脚踏实地找些价值股普通好马靠谱些。


成长股中有大牛股是个例,价值股平均跑赢成长股是规律。不被精彩绝伦的牛股倾倒,不被纷繁复杂的个例迷惑,不抱侥幸心理,不赌小概率事件,坚持按规律投资,这是投资纪律的一种体现,也是投资成功的必要条件。


投资者必看!投资中的3种常见风险


1、 感受到的风险和真实的风险。股票暴涨后,真实的风险上升,感受到的风险却在下降,在6 000点股市最危险的时候大家感受到的都是歌舞升平;股票暴跌后,真实的风险下降,感受到的风险上升,在2000点股市相对低谷时人们感受到的却都是凄风苦雨。乘飞机与乘汽车相比,相同的距离乘汽车的死亡率是乘飞机的60多倍,但是有飞行恐惧症的人很多而害怕乘汽车的人却很少。乘飞机感受到的风险大,但是真实风险小(出事的概率只有600万分之一),所以卖航空保险是一门很好的生意。


2、暴露的风险和隐藏的风险。我们要承担暴露的风险,因为人们已经对其避之唯恐不及,危险性已经反映在价格里了,承担这样的风险会有相应的高回报。此外,我们还要避开隐藏的风险,因为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承担这样的风险没有相应回报。“9·11”事件发生后人们都不敢坐飞机了,其实2001年9月12日与2001年9月10日相比,暴露的风险大了但是隐藏的风险小了——之后的10年是美国航空史上最安全的10年。“9·11”之后数月,许多人以驾车代替乘飞机,高速公路车祸中的死亡人数比往年增加了1 500人。其实,危机事件后暴露的风险很大,但是隐藏的风险不大;感受到的风险很大但是真实的风险不大。能区分并利用这两种风险的不同,是成功投资的必要条件。


3、 价格波动的风险和本金永久性丧失的风险。当市场在5 000多点时,股价“天天向上”,风平浪静,价格波动的风险貌似不大,但本金永久性丧失的风险却十分巨大;当市场在2 000点时,股价“跌跌不休”,波涛汹涌,价格波动的风险好像很大,但本金永久性丧失的风险却已急剧缩小。美国的VIX指数衡量的就是市场的波动性,每次市场触底伴随着的都是VIX的高点,也就是市场波动性最大的时候。为什么人们常常会在底部斩仓呢?这是因为市场底部往往也是市场波动最剧烈的时候,大多数投资者承担股价波动风险的能力是很弱的,并且常常在市场底部把波动性风险混同为本金永久性丧失的风险。


结论:人们常说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其实,风险和回报常常不成正比。投资不可能不承担风险,成功的投资就是要承担那些已经暴露的、大家都感受到的、有相应风险折价但是真实危险性却很小的“假”风险。

普通人也能掌握的20条黄金投资思维

普通人也能掌握的20条黄金投资思维


02 投资策略


股市如同围城,城内的人往外逃,城外的人往里冲。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考场。过两年回头看,就会明白那句老话:股市永远是有钱的人获得更多经验,有经验的人获得更多钱的地方。


这5类股票容易产生价值陷阱


1、第一类是被技术进步淘汰的。这类股票未来利润很可能逐年走低甚至消失,即使市盈率再低也要警惕。例如数码相机发明之后,主业是胶卷的柯达的股价从14年前的90元一路跌到现在的3元多,就是标准的价值陷阱。所以价值投资者一般对技术变化快的行业特别谨慎


2、第二类是赢家通吃行业里的小公司。所谓赢家通吃,顾名思义就是行业老大老二抢了老五老六的饭碗。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很多行业的集中度提高是大势所趋,行业龙头在品牌、渠道、客户黏度、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只会越来越明显,这时,业内的小股票即使再便宜也可能是价值陷阱。


3、第三类是分散的、重资产的夕阳行业。夕阳行业,意味着行业需求不再增长;重资产,意味着需求不增长的情况下产能无法退出(如果退出,投入的资产就会作废);分散,意味着供过于求时行业可能无序竞争甚至价格战。因此,这类股票的便宜是假象,因为其利润可能将每况愈下。


4、第四类是景气顶点的周期股。在经济扩张晚期,低市盈率的周期股也常是价值陷阱,因为此时的顶峰利润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周期股有时可以参考市净率和市销率等估值指标,在高市盈率时(谷底利润)买入,在低市盈率时(顶峰利润)卖出。另外,买卖周期股必须结合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不能只靠自下而上选股。


5、第五类是那些有会计欺诈的公司。但是这类陷阱并不是价值股所特有的,成长股中的欺诈行为更为普遍。


结论:这几类价值陷阱有个共性:利润的不可持续性,因此,目前的便宜只是表象,基本面进一步恶化后就不便宜了。只要能够避开价值陷阱,投资可以很轻松:找到便宜的好公司,买入并持有,直到股价不再便宜、或者发现公司品质没你想象的好时,卖出。


这10类股票容易产生成长陷阱


1、估值过高。最常见的成长陷阱是估值过高——高估值的背后是高预期。对未来预期过高是人之本性,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统计表明,高估值股票业绩不达预期的比例远高于低估值股票。一旦成长预期不能实现,估值和盈利预期的双杀往往十分惨烈。


2、技术路径踏空。成长股经常处于新兴行业中,而这些行业(例如太阳能、汽车电池、手机支付等)常有不同技术路径之争。即使是业内专家,也很难事前预见哪一种标准会最终胜出。这种技术路径之争往往是你死我活、赢家通吃的,一旦落败,之前的投入也许就全打了水漂,这是最残酷的成长陷阱。


3、无利润增长。上一轮互联网泡沫中,无利润增长大行其道,以烧钱、送钱为手段来赚眼球。如果是客户黏度和转换成本高的行业(例如C2C、QQ),在发展初期通过牺牲利润实现赢家通吃,则为高明战略;如果是客户黏度和转换成本低的行业(例如B2C电商),让利带来的无利润增长往往不可持续。


4、成长性破产。即使是有利可图的业务,快速扩张时在固定资产、人员、存货、广告等多方面也需要大量现金投入,因此现金流往往为负。增长得越快,现金流的窟窿就越大,极端情况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成长性破产,例如拿地过多的地产商和开店过快的直营连锁(特别是未上市的)。


5、盲目多元化。有些成长股为了达到资本市场预期的高增长率,什么赚钱做什么,随意进入新领域、陷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因此成长投资要警惕主业不清晰、为了短期业绩偏离长期目标的公司。当然,互补多元化(例如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和相关多元化(横向完善产品线和纵向整合产业链)的公司另当别论。


6、树大招风。要区别两种行业,一种是有门槛、有先发优势的,成功引发更大的成功;另一种是没门槛、后浪总把前浪打死在沙滩上的,成功招致更多的竞争。在后一种行业中,成长企业失败的原因往往就是太成功了,树大招风,招来太多竞争,蜂拥而至的新进入者使创新者刚开始享受成功就必须面对无尽跟风和山寨。


7、新产品风险。成长股要成长,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然而新产品的投入成本是巨大的,相应的风险是巨大的,收益却是不确定的。强大如可口可乐,也在推新品上栽过大跟头。稳健的消费股尚且如此,科技股和医药股在新产品上吃的苦头更是不胜枚举。科技股的悲哀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常常不被市场认可,医药股的悲哀则是新药的开发周期无比漫长、投入巨大而最后的成败即使是业内专家也难以事前预知。


8、寄生式增长。有些小企业的快速增长靠的是“傍大款”,例如有的是为苹果间接提供零部件,有的是为中国移动提供服务,在2010年的“中小盘结构性行情”中鸡犬升天,又在2011年跌回原形。其实,寄生式增长往往不具持续性,因为其命脉掌握在“大款”手中,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议价权。


9、强弩之末。许多所谓的成长股其实已经过了成长的黄金时期,却依然享有高估值,因为人们往往犯了过度外推的错误,误以为过去的高成长在未来仍可持续。因此,买成长股时,对行业成长空间把握不当、对渗透率和饱和率跟踪不紧就容易陷入成长陷阱而支付过高估值。


10、会计造假。价值股也有这个陷阱,但是成长股中这个问题更普遍。


结论:各类价值陷阱的共性是利润的不可持续性,各类成长陷阱的共性是成长的不可持续性。成长是个好东西,好东西人人想要,想要的人太多了,就把价格抬高了,而人性又总把未来想象得太美,预期太高,再好的东西被过度拔高后也容易失望,失望之后就变成陷阱了。成长本身并不是陷阱,但人性的弱点中对未来成长习惯性地过高预期和过高估值却是不折不扣的陷阱。

普通人也能掌握的20条黄金投资思维


什么在影响股价?最最重要的2点因素是


一个是估值。估值就是价格相对于价值是便宜了还是贵了,估值决定了股票能够上涨的空间。投资行业中很多人说,A股已经10年不涨,日本更是20年跌了80%,这种长期没赚到钱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你买的时候股票估值已经很高了,2001年A股的市盈率是50倍,1990年日本的市盈率是70倍,如果你当时以10倍的市盈率购买,也就是以当时日经指数40 000点的1/7买入,那么成本在日经指数6 000点。日本股市经历了垮掉的20年和这么多的负面消息,现在日经指数还有8 000多点,说明只要买的时候足够便宜,就不用担心卖的时候卖不出去。


另一个是流动性,因为价格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决定了股市涨跌的时间。比如税收等财政政策是否宽松、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积极:货币供应量是否充足?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是高是低?究其根本,你的资金跟你所有东西的价格之和其实是一致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纸币发明以前,我们把黄金和白银当作货币的时候,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一次通货紧缩——黄金和白银的数量的增长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前17个世纪经济之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是因为每发展几年政府就发现钱不够了。所有的价格本质上都是货币现象,比如钱多了,水涨船高,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往上涨,一旦钱少了,所有东西的价格都会往下跌。


具备安全边际的公司拥有的4个特点


1、 东方不亮西方亮。有个段子说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腐。未来的多种情景中,只要一种实现就能赚钱,东方不亮西方亮,这就是安全边际。对未来要求太高的股票是没有安全边际的,正如《美国士兵守则》所说,必须组合使用的武器一般都不会被一起运来。2010年买工程机械时,我心里想着:机械替代人工、保障房、城镇化、产业升级、产业转移、产能扩张、中西部大开发、进口替代、国际化、走出去战略,哪一条能实现对工程机械都是利好,这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安全边际。


2、 估值低到足以反应大多数可能的坏情况。低估值是安全边际的重要来源。未来总是不确定的,希望越高,失望越大。低估值本身反应的就是对未来的低预期。只要估值低到足以反应大多数可能的坏情况,未来低于预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很多人说,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其实,低估值带来的安全边际是获得低风险高回报的最佳路径。价值1块钱的公司,5毛钱买入,即使后来发现主观上对公司的估值出了30%偏差,或者客观上公司出了意外导致价值受损30%,两种情况下该公司仍值7毛钱,投资者仍不吃亏,这就是低估值带来的安全边际。


3、 有“冗余设计”,有“备用系统”来限制下跌空间。安全边际好比工程施工中的冗余设计,平日看似冗余,灾难时才发现不可或缺,例如核电站仅有备用发电系统是不够的,最好还能有备用的备用。现实生活中百年一遇的灾害可能十年发生一次,股市更是如此。铤而走险虽然能在许多时候增加收益,但是某天你会发现“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零乘以任何数都是零,所以特别要警惕毁灭性风险。垃圾股如果没有更大的傻瓜接下“接力棒”,股价是没有“备用系统”支撑的。博傻游戏玩久了,骗子越来越多,傻瓜就不够用了,还不如在低估值和基本面的双重保险中寻找安全边际。


4、 价值易估,不具反身性,可越跌越买。有安全边际的公司通常业务简单,价值易估,不具有反身性。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是指股价下跌本身对公司基本面有负面作用,易形成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例如贝尔斯登股价跳水会导致交易对手“挤兑”,有反身性,故不能越跌越买;可口可乐股价跳水丝毫不影响它卖饮料,无反身性,故可越跌越买。


结论: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韩非子说,雕刻的原则是鼻子不如先做大一些,眼睛不如先做小一些,因为“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凡事要留有余地,做投资也一样,因为市场总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有足够安全边际时,别抱侥幸心理孤注一掷。没有把握时,不妨均衡配置,先处不败,而后求胜。


用3个词概括顶级投资人20年的投资方法


1、估值。估值可以说是最容易把握的。一个股票便宜不便宜一目了然,看看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企业估值倍数等一系列的指标,这一部分是最接近科学的,而且是最容易学的。在世界各国的股市历史中,市场估值是长期均值回归的,例如,美国、欧洲的长期市盈率中值都在15倍左右。低估值时高仓位,高估值时低仓位,这个“笨办法”虽然既不能保证“总是对”、也不能保证“马上对”,但是长期坚持下来,一定是有超额收益的。


2、品质。判断一个公司所在的行业好不好,首先是看行业竞争格局是不是清晰,领先者有没有品牌的美誉度,领先者产品的售价是不是显著高于其他竞争者,领先者有没有网络服务的优势,有没有规模效应,产品的销售半径是不是相对比较小(不用参与全球竞争),是不是有回头客,是不是低单价(下游对价格不敏感),是不是转换成本高,领先者是不是有先发优势,技术变化是不是没有那么快。对品质的评判有很多指标,核心是“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有没有定价权,是不是一门容易赚钱的生意”。


3、买卖时机。密歇根大学金融学教授内贾特·赛亨对1926—2004年美国市场指数进行研究后发现,不到1%的交易日贡献了96%的市场回报。对于强调基本面分析的人来说,短期选时难度太大,相比之下长期择时更有意义。从统计意义上来说,最低点或最高点的成交量占全年的成交量的比例极小,精确的“抄底”或者“逃顶”跟彩票的中奖概率差不多。如果把“底”和“顶”在价格上看成区间、在时间上看成时段,用更长期的眼光来看问题就会相对简单一些。


在投资分析中,简单的往往是实用的。我的投资理念很简单:在好行业中挑选好公司,然后等待好价格时买入。


好投资的3大基石


1、 好行业:使用波特五力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一只股票,而要把一个公司放到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大背景中分析,重点搞清三个问题:公司对上下游的议价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行业对潜在进入者的门槛。


2、 好公司:杜邦分析。弄清公司过去5年究竟是靠什么模式赚钱的(高利润、高周转还是高杠杆),然后看公司战略规划、团队背景和管理执行力等是否与其商业模式一致。例如,高利润模式的看其广告投入、研发投入、产品定位、差异化营销是否合理有效,高周转模式的看其运营管理能力、渠道管控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是否具备,高杠杆模式的看其风险控制能力、融资成本高低等。


3、 好价格:估值分析。通过同业横比和历史纵比,加上市值与未来成长空间比,在显著低估时买入。


这4种情况,可以使用“价值投资”


1、内在价值好确定。价值投资就是当股票价格低于公司内在价值时买入,当股票价格高于内在价值时卖出。因此,价值投资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所买的公司的内在价值应该是相对容易确定的。为什么巴菲特只买商业模式简单并且跟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司?道理很简单,这些公司的未来盈利增长非常稳定,因而其内在价值很容易被确定,例如可口可乐、宝洁、吉列刀片和绿箭口香糖,如果把这些公司的历史盈利状况以图表示,几乎就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


2、所投资的公司的内在价值应该相对独立于股票价格。看看巴菲特投资的可口可乐、宝洁等公司,这些公司不论股票价格怎么跌,都不会影响到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相反,有些公司一旦股价跳水,直接影响到公司业务的开展,例如贝尔斯登和雷曼,一旦股价跌幅超过一定程度,大批的对冲基金停止与其交易,并提出提款要求(实际上就是挤兑)。索罗斯一再强调的反身性本质上就是价格对价值的这种反作用力。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反身性会自我加强,导致恶性循环,因而股价的表现会大大出乎价值投资者的意料。


3、要在合适的市场阶段采用。牛市的上半段往往更适合价值投资者。牛市刚开始时,悲观情绪弥漫,许多股票价格被严重低估,此时正是价值投资者大展拳脚的好时机。到了牛市下半场,估值从合理水平向高估迈进,铁杆的价值投资者往往对股市的泡沫充满警惕而提前清仓出场,反而是趋势投资者更能顺势而为,游刃有余。和大多数新兴市场一样,中国股市历来都是涨的时候超涨,跌的时候超跌。牛市中期以后,股价一般已经高于公司的内在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股市会见顶。严格地遵循价值投资,往往容易错过牛市下半场。熊市中场也是价值投资的陷阱,价值投资者容易抄底抄在半山腰。


4、选取合适的投资期限。价值投资实现收益的前提条件是股票价格会向其内在价值靠拢。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偏离价值是常态,价格回归到价值往往需要漫长的等待。因此,价值投资一般更适合长线投资。如果能像巴菲特那样投资期限是10年以上,也就不用担心第三个条件中提到的市场阶段问题了,因为10年足以跨越牛熊市场周期。相比之下,趋势投资更适合中短线投资者。A股市场中许多投资者理念上对价值投资倍加推崇,操作中却常常快买快卖做波段。这样的投资者不如全心全意去研究趋势投资,追涨杀跌,更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


结论:价值投资者认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公司的价值应该主要来自现有的资产、利润和现金流,而不仅仅是未来成长的可能性来支撑其价值,巴菲特曾说“所有的投资都应该是价值投资”。

普通人也能掌握的20条黄金投资思维


历史上的10大股市见底信号


1、 市场估值在历史低位

2、 M1见底回升

3、 降存准或降息

4、 成交量极度萎缩

5、 社保汇金入市

6、 大股东和高管增持

7、 机构大幅超配非周期类股票

8、 强周期股在跌时抗跌,涨时领涨

9、 机构仓位在历史低点

10、新股停发或降印花税



关于股市规律的5条黄金思维

1、股市的历史就是政策与经济博弈的历史。经济好时股市不一定好,经济差时股市不一定差,因为看得见的手经常干预看不见的手。


2、政策与经济的博弈,历史经验看,最终胜出的一般是政策,因为政策的特点是不达目标就逐步加码,直到达成目标为止。所以说A股是政策市,不是经济市,因为看得见的手经常打败看不见的手。


3、当股市下跌,政策底领先于市场底,市场底领先于经济底。因此,在经济差成为共识时,与其担心经济,不如关注政策。


4、目前的瓶颈是资金来源不是项目,因此最关键的指标还是信贷增速。股市见底回升的速度和力度,取决于货币政策放松的速度和力度。


5、 到目前为止,货币政策放松的速度和力度差强人意,所以股市的回升过程也是跌跌撞撞、反反复复。尽管中长期前景看好,期间也会有恐慌时刻,那就是最后的补票机会。


普通人也能掌握的20条黄金投资思维


投资篇:行业轮动策略需要把握的4种周期


1. 政策周期

2. 市场周期(估值周期)

3. 经济周期

4. 盈利周期


在市场的不同阶段,这四种周期的演变速度和先后次序是不同的。熊末牛初,股市见底时这四种周期见底的先后次序是:


政策周期领先于市场周期。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放松后,市场往往在资金面和政策面的推动下进行重新估值。


市场周期领先于经济周期。美国历史上几乎每次经济衰退,股市都先于经济走出谷底(2001年的衰退除外)。


经济周期领先于盈利周期,换句话说,宏观基本面领先于微观基本面。过去70年中,美国的经济衰退从未长于16个月,但是盈利下降经常持续2~3年甚至更长。


结论:熊末牛初,判断市场走势,资金面和政策面是领先指标,基本面是滞后指标。熊市见底时,微观基本面往往很不理想,不能以此作为低仓的依据。如果一定要等到基本面改善才加仓,往往已经晚了。有周期性就表明有可预测性。只有认识了四种周期的先后顺序和相互的作用,才能在牛熊更替中作出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判断。投资周期性股票,一定要在炮火声中买进,在烟花声中卖出。例如,消费者信心低迷时通常是买入可选消费品股票的好时机。


投资篇:行业轮动策略需要把握的3种杠杆


1. 财务杠杆:对利率的弹性

2. 运营杠杆:对经济的弹性

3. 估值杠杆:对剩余流动性的弹性


• 第一阶段,熊市见底时,经济仍然低迷,但是货币政策宽松,利率不断降低,常常是财务杠杆高的企业先见底。此时,某些高负债的竞争对手已经或者正在出局(破产或者被收购),剩余的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定价权都得到提高。


• 第二阶段,经济开始复苏,利率稳定于低位,此时的板块轮动常常是运营杠杆高的行业领涨,因为这类企业只需销售收入的小幅反弹就能带来利润的大幅提升,基本面的改善比较显著。


• 第三阶段,经济繁荣,利润快速增长,但是股票价格涨幅更大,估值扩张替代基本面改善成为推动股价的主动力,此时估值杠杆高,有想象空间的股票往往能够领涨。


• 第四阶段,熊牛替换时,不要太在意盈利增长的确定性,而应该关注股票对各种正在改善的外部因素的弹性。所谓的改善,并不一定是指正增长,也可以是下降的速度放慢,或者下降的速度好于预期。


结论:有杠杆,股价的波动幅度就常常会出人意料的剧烈,投资者往往因忽视了杠杆的力量而低估了股价的波动幅度,在牛市初期认为股价的上涨超出了基本面的支持。只有认识了杠杆的力量,才能认识到股价的波动和基本面的波动是不成正比的。


股价波动的3大原因


是心在动(情绪面。短期来说,股价波动是人心与人心博弈的结果,是心在动,难以预测。


中期来说,股价更多是由政策面决定:吹的是政策宽松的暖风,股价就上涨;刮的是政策紧缩的寒风,股价就下跌。


长期来说,股价是由基本面决定的。那些根基不稳的病树,难以避免在风中被连根拔起的命运;而那些有稳固根基的好树,不管人心冷暖,风向东西,终将成长为参天大树。


结论:心在动”常对“风在动”推波助澜,把五级风放大为十级,此时人们已不关心“树动”与否,反正玩的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其实,研究“心动”的人赚的是彼此的钱,玩的是一赢一输的零和游戏;研究“树动”的人赚的是树木成长的钱,玩的小树长成大树的正和游戏。

普通人也能掌握的20条黄金投资思维

普通人也能掌握的20条黄金投资思维


读后感悟


在人均手机控的时代,没谁离得开微信、淘宝和百度。


每次在地铁上看见大家对着手机屏幕如痴如醉的表情,我就产生了一种抽象但坚定的信念:第一,我不能做手机控,这太浪费时间;第二,我要坚定买入互联网公司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做时间和复利的朋友。


但我开始大额理财是一件很晚近的事情,以至于经验不足而埋下隐患。


记得去年秋天开始,中概互联网的指数基金(中国的头部互联网都在港股和美股上市)因为人尽皆知的原因开始暴跌,我大喜过望,好像一颗伸长脖子的韭菜,开始重金“低”吸筹码。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中概(或“中丐”)的暴跌不是“腰斩”级别,而是“脚踝斩”,中概互联ETF最大回撤竟然达到史诗级别的60%,而且这种糟糕的走势,一直持续到今年4月才开始好转,无数和我一样冲动的人亏得血流成河,百万持仓亏掉一半本金的在雪球APP上也大有人在,在所有“接下落飞刀失败”的人中,竟然还包括了世界投资者的精神领袖、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后面证明他在低位割肉了)。


我很多次想割肉卖出止损,但我知道很多人也在这样做,所以就忍住了,甚至捏着鼻子,继续低位定投。


截至7月初,70%的中概亏损已经被短短一个月的反弹熨平,但回本仍在路上。


这事之后,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并非科班出身,且缺乏系统性的投资思维,仅靠一点点耐心和延迟满足的素养,仍远远称不上一个合格的投资者。


这也是我在近期,开始大量解读财经书籍的原因:


我认为投资是一项无关乎财富水平的人生必备技能,由于货币的超发,无法跑赢4%通胀率的任何理财方式都将在长期无济于事,又鉴于大量国内年轻人被两千年儒家价值观腌入了味,“重义轻利”、“重农抑商”的思维根深蒂固,以至于我在身边就能发现大量“两高一低”的鲜活案例——即“高智商、高收入、低财商”。


但须知,一个“清高地”对待金钱的人,也会被金钱“清高地”对待。


了解投资,带给我的是谦逊和耐心,我相信这些品质无论带入人生的任何领域,都是无尽的财富。


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是


“金钱不能带来幸福,但能带来自由”。


敬自由。


普通人也能掌握的20条黄金投资思维

怎么持有黄金(怎么持有黄金储备货币)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Lin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