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先后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银行业要全面加强科技能力和数据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新阶段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平安银行是国内较早开始数字化转型的商业银行之一。2016年,我行顺应数字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的战略愿景,坚持“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战略方针。以提质、降本、增效为目标,以经营数据化、服务线上化、流程自动化、决策智能化、前中后台一体化为着力点,全面深化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
为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新要求,落实平安银行打造数字银行、平台银行、生态银行的新目标,我们以全面云原生为抓手,以“更敏捷创新”“更稳定运行”“更高效复用”“更专业领先”为破局思路,推动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
全面云原生,锚定破局方向
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正进入深水区。一方面,业务提出快速迭代、低成本试错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性经营发展要求,需要更大的科技资源投入,更高效、敏捷的科技支持;另一方面,科技面临资源及人员投入有限、生产故障偶发、重复性建设较多等问题,双方难以适配,很难通过打补丁的方式解决。
为此,我行基于云原生技术栈对技术体系和工程体系进行再造,对科技能力、数据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进行全面升级,系统性地解决阻碍银行科技发展的主要矛盾,释放科技生产力。在深度践行国家金融科技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全面上云”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而云原生就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云计算基础设施优势的设计、开发、部署、运行应用系统的方法,涉及到的典型技术有容器、微服务、服务网格、服务编排、开发运维一体化、混沌工程、单元化等等。通过对应用的微服务拆分,实现更加充分的解耦和独立变更,大幅提升交付效率;通过对公共技术组件和业务组件的抽取和下移实现复用,在提升人效的同时更好地支撑业务创新;通过对应用的容器化部署,实现对底层不可变基础设施的弹性利用,大幅提升计算资源利用率,降低科技成本;通过开发运维一体化、灰度发布、自动化运维技术以及对全链路压测、混沌工程、单元化等容灾技术的运用,大幅降低系统变更的风险,提升生产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云原生的技术系统和工程系统支撑下,我们有能力实现零重大故障和安全事件,并可以频繁地进行可预测的重大变更,助力全行在稳健经营的同时快速进行业务创新。
体系升级,夯实能力基础
1.构建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体系。
(1)微服务改造。微服务架构具有轻型化、便捷化、敏捷化等特点,能够迅速适应业务创新和变化的需要。我们通过云原生的微服务设计和治理,对业务模型进行服务抽象,根据服务变更频度、关联程度、重要性等进行领域建模,实现系统高内聚、低耦合,促进资源共享。
(2)容器化部署。容器化技术可以实现算力快速部署,相比物理部署方式更加敏捷,能够提升服务效率。我们通过打造系统上容器云平台,对服务网格进行改造,实现系统独立、隔离部署和运行管理,支持系统故障隔离和弹性扩容。
(3)技术底座升级。技术中台方面,加强基础PaaS服务和容器云服务能力;安全平台方面,建设DevSecOps,保证镜像安全、容器资源配置安全、开源组件和代码安全;基础架构方面,支持容器化技术体系下的编排管理、分布式存储、离线混部等,打造云原生操作系统、网络管理、配置管理和自动化能力。
2.建立敏捷响应、高效协同的工程体系。我行聚焦研发质量、敏捷和效能管理,加强标准化、一体化的流程管控,利用工具化提升研发生产效率,利用自动化流水作业加速释放产能,建立了研运一体、高效协同的应用开发模式,以此突破交付瓶颈,全面提质增效。
工具方面,通过构建低代码平台进行持续开发,形成自动化流水线和制品仓库,实现持续集成;打造流量回放测试、混沌测试和自动化测试能力,进行持续测试,应用一键部署、灰度和A/B测试支撑持续发布,并对全链路压测、度量和观测进行持续优化。工艺方面,整合应用开发、微服务和模型开发工艺,完善自动化发版流程和智能监控运维体系。通过工具和工艺两端的持续升级,未来我行将实现交付周期从月提升至周,弹性扩容时间从天提升至分钟,研发度量从人月精细化至人天。
3.打造新型的科技应用能力。我行聚焦数字银行、平台银行、生态银行三张名片,构建赋能数字化客户经营、综合金融产品服务、开放生态融合发展的新型科技应用能力。
(1)赋能数字化客户经营。以“星云物联网”为例,我行通过“卫星+物联网”技术采集生产运营数据,打造数字孪生模型,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实时数字化呈现,与经营数据交叉验证,帮助客户数字化经营的同时增强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目前,“星云物联网”已落地智慧车联、智慧能源、智慧制造、智慧基建、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六大产业场景,接入物联网设备超1250万台,服务企业客户超1.8万户,支持实体融资发生额超过4600亿元。
(2)赋能平台综合金融服务。以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数字口袋”为例,平台以数字账户为基础,建立客户唯一、通用的数字身份ID,拉通集团内各专业公司的账户、数据、权益体系,用户可以通过一个ID直达集团及各合作伙伴的服务场景,享受“一个客户、一个账户、一站式”的“金融+生态”服务。
(3)赋能开放生态融合发展。以“开放银行”为例,平安银行打造了开源、自主、安全、可控的开放平台,构建了统一接口规范、统一接入流程、统一安全策略、统一后台运营和沙箱机制,通过标准化、组件化输出平安银行的产品和科技能力。对公方面,通过“星云开放联盟”加强生态合作,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业、票、财、资、税一体化的金融解决方案。零售方面,全面覆盖个人客户的衣、食、住、行、娱等生活场景金融服务。平台日均访问量超过1亿笔,交易响应时效小于50毫秒。
数据驱动,赋能业务价值最大化
数据是衔接融合业务和科技的桥梁纽带,也是数字化经营的基础。平安银行以数据驱动业务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聚焦数据应用、数据架构、数据治理三大领域,着力锻造数据的敏捷应用能力、数据服务能力、数据计算能力和数据管理能力,以此深化客户洞察,助力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内部管理效率。
1.完善数据治理体系。一是对全行数据资产进行梳理盘点,加强数据标准化建设,各类数据资产在全行形成统一业务口径、统一标准,提高数据质量。二是建立健全外部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整合全行外联平台,构建隐私计算底座及数据归档平台,实现安全收口管理。三是以OKR为牵引,从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提升架构管理水平,促进数据流动与共享。截至目前,我行已发布数据标准超1600项,盘点超14万项数据资产,监管报送数据全部资产化管理,报送自动化率达到90%。
2.升级大数据技术架构。一是全面升级数据计算平台,探索湖仓一体架构,对计算引擎进行云原生改造,实现存算分离,离在线混合部署,提升服务器利用率,降低成本。二是统一数据开发模式,构建数据一体化研发平台,覆盖需求—研发—运行—运营全过程。三是搭建共享中台工具,构建AI中心、BI中心、统一数据服务中心,提升数据服务能力。目前,我行数据中台已沉淀数据服务超2000个,支撑数据服务的研发效能提升30%以上。
3.构建新型数据应用模式。一是通过数据网络(DataMesh)实践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可控性和可见性。二是加强NLP、知识图谱等AI技术对应用前台的支撑及创新,敏捷促进数据应用场景落地。三是围绕“赋能运营、赋能经营、赋能管理、赋能风险”,建立个性化的数据指标与标签,最大化提升数据对业务的价值。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提升生产力的系统工程。随着转型进入深水区,平安银行将秉持“以客户为中心”“专业创造价值”的新文化理念,加快推进全面云原生战略。全面变革思维、组织、模式、能力,推动全行数字化转型从量变到质变、从局部到全价值链覆盖,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并为银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贡献更多、更好的平安银行经验。
(栏目编辑: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