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张弛】
“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上述部署,为我国资本市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不同于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由私募股权市场、区域性股权市场、新三板市场与北交所共同组成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塔基”部分,天然承担着孵化培育我国数量最大、最活跃的一类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帮助其获得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并进而借力资本市场规范成长,为未来开拓更多可能性创造发展空间。
有数据显示,自2021年11月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开市以来,私募创投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了约90家企业发行上市;新三板新申请挂牌公司中35%的企业有私募创投持股;累计有800余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企业到新三板挂牌……资本市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及创新资本形成的链条日益完善。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创业服务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姚万义表示,以北交所、新三板为核心,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由创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区域性股权市场、新三板和北交所组成的支持中小企业持续成长发展的全链条融资服务体系。市场形成了投早、投小、投新的生态圈,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未来,通过积极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优化培育体系,创新融资工具,上述全链条、‘下沉式’服务体系将为中小微企业打通更高效的进阶式成长‘快车道’,有效扩大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和广度。”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满足企业持续、多样化融资需求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5200万户。对广大中小微企业而言,投入充足资金实现成果产业化,进而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技术和产品质量是最紧迫的需求。
“中小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资金的需求呈动态变化。另外,企业创新发展对融资的时效性要求较高,且部分中小企业对融资成本的承担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多样化的资本市场融资方式以及畅通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融资方式奠定基础。”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娴看来,私募市场在中小企业融资与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渗透率超九成。包括颖泰生物、贝特瑞、吉林碳谷等在内的诸多北交所“明星”企业在上市前均进行过数轮融资,融资规模均在上亿元,有效支撑了企业在早期研发阶段的资金需求。
“一方面,私募资金是初创期和成长期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王娴表示,“另一方面,私募资金通常具备持有的长期性且注重强化投后的监督机制,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的有效力量。”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策,越发重视和强调区域性股权市场在服务当地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先后启动,各区域性股权市场积极推进专精特新专板建设,为促进中小微企业更好获取直接融资持续增添助力。
当前,随着全面注册制落地,将进一步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金融生态,吸引机构投资者提前布局优质企业,“投早、投小”以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齐鲁股权交易中心董事长王胜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中小企业和创业资本之间的纽带,能够为投资机构提供资源,引导资金向优质企业集中,协助做好投后管理。同时,未来区域性股权市场应深度关注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探索创新适合中小微企业的私募融资产品。
发挥规范培育功能,助力企业上市
新三板自设立之初,便定位于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从“创新层—基础层”到“精选层—创新层—基础层”,再到北交所设立后,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腹地”,进一步优化分层机制和进层频次,新三板根据中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提供精准服务,除满足融资需求外,更旨在发挥培育、规范功能。
要发挥好作为中间板块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一方面,新三板要深化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时,不断完善市场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具包容性、多元化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作为北交所上市“后备军”、规范培育“训练营”和市场生态“稳定器”,新三板创新层要持续提升培育和遴选功能,增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
在向下衔接方面,王胜进认为,应积极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全国性证券市场建立提前规范、专人对接、“分道”审查的企业挂牌上市绿色通道,加快与新三板建立挂牌绿色通道和“公示审查”白名单制度。
“新三板是北交所的根基,新三板好,北交所才能好。”在向上贯通方面,全国股转公司董事长、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此前曾表示,要推进分类监管、精准监管,完善制度安排,加强培训引导,形成“边规范、边融资、边发展”的特色服务模式,着力提高挂牌公司质量,发挥创新层、基础层作为北交所“腹地”的作用,向北交所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上市资源。
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服务主阵地
如果说宣布设立北交所并同步试点注册制,为中国创新型中小企业送去了资本市场的改革红利和高质量发展的希望,那么,经历了500多天的平稳运行后,如今的北交所市场各项制度经受住了市场检验,吸引力不断增强,融资融券业务、做市交易业务等各项深化改革举措接连落地,已为广大中小企业初步打造形成了一个服务主阵地。
截至4月20日,北交所上市公司达189家,行业主要分布于现代制造、信息技术、医药生物等创新领域,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较强,中小企业占比超八成,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超四成,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
除高质量扩容外,北交所投融生态不断优化是服务已上市中小企业更好发展的必要条件。截至目前,社保、保险、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均已入市交易,北交所合格投资者超500万户;同时,政策端持续推动公募基金入市,扩大增量资金来源,支持行业机构围绕北交所开发设计新的主题基金产品。目前,北交所主题基金、北证50指数相关基金产品均已落地。
“整体而言,北交所现阶段各项制度安排与当前市场发展阶段是相契合的。”张奥平表示,相信在不断的制度创新推动下,一个具有活力、创新创业热情高涨、机构投资者踊跃参与、各方归位尽责、助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良性市场生态将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