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无孔不入,相关产业链已形成专家:提高拦截能力

专家:完善技术手段提高识别拦截能力

调查动机

近日,女星周娇发布视频称,其丈夫在怀孕期间及产后多次收到色情短信,怀疑个人信息被泄露。

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网友评论说,他们在妻子怀孕期间注册了母婴App后,多次收到此类消息,或被子曰中心、岳跃公司和摄影公司的消息骚扰。有网友反映,买房买车后,个人信息被装修公司、家具店、保险公司获取。,然后频繁遇到垃圾短信。

事实上,针对垃圾短信现象,工信部早在2015年就发布了《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短信息内容提供者未经用户同意或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短信,违者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禁令之下,为什么垃圾短信依然频发,其治理的难点在哪里?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本报记者文

";我手机里的短信多是垃圾短信。"北京市民张女士拿起手机给《法治日报》记者看。"你看,我这一周收到近300条短信,260多条都是垃圾短信。"

遭到垃圾短信的狂轰滥炸。源于一周前,她用手机号注册了一个看房App。之后她每天都会收到几十条短信,内容各种各样,新楼盘上市,二手房降价,房子出租,家具店.

张女士忍无可忍。我想将所有陌生号码的短信设置为"拒绝",但我担心错过重要信息。

有如此困扰的不止张女士一人。有人去医院做了孕检,很快就收到了很多与婴幼儿相关的短信,比如推销奶粉、月子服务;有人去证券公司开户。我很快就收到了关于炒股和融资的短信;有人去4S一家商店买车,很快就收到各种汽车维修和保险短信。无处不在的垃圾短信让人防不胜防。

多位业内人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用户未订阅或未使用的短信';我不想收到的是"垃圾邮件"。这些短信往往是一些商家在获得用户后发送的';通过非法手段盗用他人的手机号码。一些商家为了获取更多利益,甚至采用各种手段制作诱饵,引诱用户点击链接或发送回复短信。,从而达到欺骗或欺诈的目的。垃圾短信的问题亟待解决。

垃圾短信无处不在

相关产业链已经形成

和张女士一样,湖南长沙的周女士也收到了不少垃圾短信。例如,"预售很划算,积分兑换专属优惠券","30万平方米低密度别墅市场,欢迎雅建"和"今天就预订房间,享受巨大的折扣"。她向记者展示了她今年收到的垃圾短信,从电商广告到中介销售,不一而足。

";我不';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得到我的手机号码。"周女士无奈地说。

一些垃圾短信还隐藏着诈骗和色情的风险。

重庆市民王小姐最近收到一条所谓"农行"。,说其农行信用卡达到了提高额度的标准,可以打电话咨询。王老师拨通了电话,对方发了话后,向他要了银行卡号和验证码。他没有';我现在才反应过来。可能是骗局。

It';北京市民孙的手机里。有大量培训机构发的垃圾短信。两年前,孙先生带着孩子在外面玩的时候,广场上推广跆拳道的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免费赠送小玩具,前提是留下手机号码。孙老师免费领取了一个小玩具,从此,各种幼教短信不断。

更让孙先生气愤的是,他还收到了很多色情短信,有的不堪入目,有的声称可以提供上门服务,有的还带了一个链接让你点击看私密照片。

360手机卫士发布的

《2022年上半年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垃圾短信类型中,广告促销类短信最多,占比94.9%。这个比例2020年一季度为92.2%。

根据《报告》,2022年上半年诈骗短信占比5%,包括赌博诈骗、涉嫌变相诈骗、兼职诈骗、股票诈骗等。其他违法短信占0.1%。,包括非法金融信贷、疑似伪基站发送、色情短信等。

";在此期间,短信平台开头的号码段';106'是垃圾短信的主要来源,占96.8%。利用短信平台和虚拟运营商传播各类短信仍是主要方式。从获取用户联系方式到群发短信,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报告》说。

信息泄露严重

带标签定向投放

据业内人士透露,"106短信"指三大通信运营商提供的网关短信平台。最初是为银行、证券等部门联系用户而设置的,方便用户识别,避免短信陷阱。但逐渐被一些代理商用来发送垃圾短信,反而成了骚扰用户的工具。

";卖家发送广告短信使用的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有的是自己收集积累的,有的是其他机构倒卖的。现在商家联系消费者的时候,都会刻意留下消费者的手机号码。而且现在个人手机信息泄露的来源很多。在出售个人手机信息的黑市中,有针对特定市场和行业推出的数据包。驰安信产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说。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社会治理发展研究部主任李俊辉告诉记者。垃圾邮件的发件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购买或收集自己手机号码的商家或个人进行分组标注,然后根据不同的标注进行垃圾短信的针对性处理;另一类是以实施违法犯罪为目的的犯罪分子。,包括类似拉客、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发送渠道都类似于"伪基站"模式和类似于"网络群发工具"。

垃圾短信带来的风险不容小觑。《报告》建议垃圾短信发送成本低、传播面广的特点被黑灰产业所利用,成为传播非法诈骗短信的重要渠道。进攻和防守"已经通过在短信内容中使用关键词和异体字来实现。而且越来越多的短信短小精悍,仅从内容上无法分辨其本质。。上海市消保委不久前发布的《202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指出,很多消费者反映"106短信"就是鱼龙混杂,很容易掉入陷阱:点击短信进入链接。,可能是不法商家套取个人信息,落入高利贷陷阱,甚至链接钓鱼网站盗取账户资金;如果消费者回复"t"退订,可能会被标记为活跃用户,受到愈演愈烈的连续短信轰炸;而且不法商家将自己的电话号码低价卖给其他同行公司,然后消费者就会收到各种骚扰短信和电话。

需求旺盛成本低

垃圾短信屡禁不止

为了治理垃圾短信,2015年,工信部发布实施《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20年8月,工信部就《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再次强调用户未明确同意,视为拒绝。。用户同意后明确拒绝接收的,应当停止。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建立预警监测、大数据研判等机制,采取合同约定、技术手段等措施,防止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发送商业短信或者商业电话。

此后,工信部陆续召开相关会议,要求电商平台全面排查和纠正零售、金融等相关产品的短信营销行为,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要求,不得发送营销短信。

在这种背景下,垃圾短信为何屡禁不止??受访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旺盛、信息泄露频繁、垃圾短信发送成本低、执法力度不够。

在裴智勇';s看来,它不同于线上导流和App广告。,短信可以说是准确率、到达率、性价比最高的渠道。因此,一些电商卖家成为发送推广垃圾短信最多的群体之一。

在某电商平台上,记者用"通知消息"作为关键词,又跳出好几家店。标语大多是"各种短信,会员通知,物业通知,物流通知,超市促销,店铺活动"诸如此类。记者联系了几家店铺,理由是"美容院经营者给顾客发信息"。一个卖家发来一份价目表:"100块钱1800条短信。,500元1万,1000元2.1万,5000元12万。"这也意味着,如果购买量大,一条消息平均只有4分钱左右。卖家告诉记者,发短信和我手机无关,企业网关号以"106"已使用。在群发平台,一键导入手机号码,编辑短信内容,可以群发短信,还可以过滤错号、重号。

有些商家甚至非法购买广播设备,以节省广告费用,并设立"伪基站"发送促销信息。据李俊辉介绍。通过"伪基站",卖家可以强行连接周围一定范围内用户的手机信号获取用户信息,可以使用任意号码随意发送短信,短短几分钟就可以群发上万条。一些罪犯还使用"伪基站"发送虚假广告和欺诈信息。

构建分级保护体系

利用技术拦截

业内人士指出,垃圾短信问题依然严重,需要强有力的监管。

";治理垃圾短信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规范系统还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预防和处理,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执法力度。李俊辉表示,在这个产业链中,信息泄露的问题不容忽视。

";信息泄露时有发生。归根结底是因为收集个人信息的主体。没有硬性的管理措施或手段,没有有效的监控和预警机制,这使得类似';内部人士';还是';相关人员';会被泄露。"李俊辉认为,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推进防盗、防篡改、防泄漏等数据安全技术的研发和部署,做好数据库、服务器、服务器网络、客户端网络、客户端等关键节点的保护工作,有效降低"内部人士"罪犯窃取机密。他建议道。,加强信息泄露、贩卖案件的大数据分析,识别造成信息泄露、贩卖的重点行业、重点主体、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建立个人信息接触、处理、存储的相关内部管理要求。

北京盛驰律师事务所律师何曙光提醒,要警惕App跨界索赔现象。"App运营者抓取的信息越多,在精准营销上就越有优势,过多的信息收集会增加泄露或贩卖的风险。"

在何曙光';的观点,,可以引导App运营者构建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区分可用和可交易的商业数据信息与不可用和不可交易的数据信息,划分个人一般信息与个人隐私或敏感信息的界限。。根据相关数据信息的属性、领域和类别,对数据信息所有者可能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再根据具体类别给予相应的保护级别。

";消费者也要注意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注意个人信息的使用,尤其是在网上注册账号和留下联系方式的时候,养成不到万不得已不提供的好习惯。此外,还应注意隐私条款或协议内容,明确核对协议中关于个人信息使用权的内容。"何曙光说。

除了保证信息安全,还要守住信息传输渠道的关口。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运营商应承担整治垃圾短信的基本责任,可以从技术、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如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垃圾短信识别拦截能力,做好垃圾短信溯源核查工作。接到用户投诉后,应当按照电信管理机构的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因垃圾短信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应当及时列入不良电信业务经营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上海市消保委的建议是:经营者应主动标注寄件人';发送时的真实姓名"106短信",让消费者在收到短信时能大致判断真假,避免消费陷阱;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颁布部门规章。要求标明寄件人';内容中的真实姓名"106短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

垃圾短信无孔不入,相关产业链已形成专家:提高拦截能力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理财天下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