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资与利率的关系(投资与利率的关系解释)

题引

按支出法核算的GDP包括三个部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本文和下一篇文章聚焦于GDP各项目的结构分析。本文不考虑净出口,仅讨论封闭经济环境下消费与投资的关系。本文题目涉及面很广,限于笔者的学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本文只是“杂论”,没有详尽的推演论证。


消费与投资关系的一般观点

消费与投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一方面,两者相互制约。在具体的时点,消费多了,投资必然少了。

另一方面,两者又相互促进。消费能带动生产、就业以及投资。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获得更好地消费。一些厂商的投资就是另一些厂商的收益。投资多了,收益也相应增多,将会促进消费。

项目投资与信贷利率

GDP中的投资总额是千千万万投资项目金额的总和。

按照西方投资学和企业估值的观点,净现值法(NPV)是评估投资项目的重要方法。净现值是把投资项目在整个寿命期内的净现金流量按预定的目标收益率全部换算为等值的现值之和。简单地说,只要净现值为正,投资项目就是值得投资的。

目标收益率的高低对净现值有直接的影响。目标收益率越高,净现值越低。目标收益率与信贷利率直接相关:信贷利率越高,目标收益率越高。信贷利率受资金供求的影响。按西方经济学的观点,信贷利率由资金供求决定。而储蓄就是资金供应的主要来源。

必要劳动时间的弹性

当机构或个人存在值得投资项目时,机构或个人需要权衡是否应适当减少当期消费,以筹集资金用于投资。

对于机构或有产者来说,减少当期消费意味着将更多的净利润用于投资。

对于劳动者来说,前文《剩余价值论宏观视角下的消费与储蓄》提出最终消费等同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即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劳动者减少当期消费金额,意味着再生产劳动力价值下降,劳动者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储蓄(或投资)。

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8),我国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在强大精神力量的感召下,广大民众节衣缩食,尽最大努力积聚工业化建设所需要的投资资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交通、水利、能源、军工、航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继续取得辉煌成就,而且在有的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尽管薪酬水平比改革开放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西方实行市场化体制的同等公司相比,仍然落后很多。这也是精神力量支撑下劳动力主动对预期必要劳动时间的下调。

顺便吐槽一句:笔者实在不明白,那些天天大谈特谈要全面市场化的经济学家们,为何对这些事实视而不见。如果只要大唱全面市场化的高调就可以解决所有经济问题,那么还要经济学家干什么?

物质经济水平确实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基础,但人毕竟不是经济动物。薪酬水平(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确定,不仅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还受社会因素、精神因素和价值观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劳动力的必要劳动时间具有很大的弹性。

信用消费提升了本期消费额

按GDP的核算方法,购买住房属于投资。除了住房抵押贷款以外,许多年轻人申请过消费信贷(包括消费分期),以较早地达到较高的生活消费水准。代价就是:申请消费信贷的年轻人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或分期手续费。

信用消费的发展,增加了本期消费金额,但减少了远期的消费金额,减少的绝对金额就是为信用消费所支付的利息(或分期手续费)。但过度信用消费将让年轻人背负巨额的债务负担。“裸贷”、“暴力催收”等许多互联网金融乱象都与引诱年轻人信用消费有关。

西方经济学所谓的经济理性就是利润最大化,社会理性和人伦理性在西方经济理性面前显得太苍白无力了。

消费与投资比例关系的实证数据

消费与投资应当保持合理的比例,超前消费或过度信用消费不可取,利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弹性大搞急功冒进式的过度投资也不可取。这些大道理很容易懂。但究竟保持什么样的比例才是合理的?笔者还没有看到具体的理论分析或理论模型。

从现实经济情况看,中国一直以高储蓄率国家为著称。中国经济在本世纪初,最终消费在GDP中占比有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由2000年的63.9%降至2003年的58.1%,2010年曾跌破50%,为49.3%,此后在50%-56%区间波动。而投资在GDP中的占比(资本形成率)在本世纪初呈现明显上升势头,从2000年的33.7%升至2003年的39.7%,2010年和2022年达到高点,均为47.0%,此后一直保持在42%以上。如下图。

GDP内消费、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兼论必要劳动时间的弹性

本世纪初最终消费占比的“换挡”(从60档降至50档),主要原因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出口贸易迅猛增长,由此带动投资增长。

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到1999年,最终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基本处于60档区间,只有1992-1995和1997等5个年份,跌破了60%。1992年南巡讲话进一步促进了改革开放,即政策带动了投资增长。

GDP内消费、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兼论必要劳动时间的弹性

中国与美国在投资GDP占比的差异

美国与中国存在明显不同,美国最终消费在GDP中一直保持高比例。2021年最终消费在GDP中的占比高达82.6%,而投资占比仅21.4%。(注:消费占比和投资占比之和超过100%,因为美国净出口为逆差)。与此相对应,美国居民的储蓄率长期保持在低水平。低储蓄率导致美国的投资长期依靠金融市场,包括境外资金通过发达的金融市场流入美国。2022年度美国资本净流入高达9800多亿美元。境外资本流入已成为支撑美国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GDP的核算以国域为界。GDP中的投资既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的投资额,也包括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投资额。当期的投资对未来期的财富和GDP有重大影响。在中美大国博弈的态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美国投资在GDP中的占比常年大幅落后于中国。问题早已不是中国GDP会不会超过美国,而是中国GDP何时超过美国。一些经济学者的研究结论说明,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在2014年就已超过美国。

【文后:GDP中的消费与投资是否存在合理的比例关系?储蓄真的就等于投资吗?至少到目前,笔者这提不出具体的分析思路和观点。留待以后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刍议-来自草根的观点》08-6

关于投资与利率的关系(投资与利率的关系解释)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Lin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