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精髓(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精髓5点)

“股神”巴菲特原来是这样做投资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付一夫

实现财富的增值,是所有人共同的愿望。

在过去,人们习惯于把钱存入银行或是购买房产,这两项几乎是稳赚不赔的投资方式。不过时至今日,财富增值的逻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银行理财不再承诺保本,“房住不炒”基调之下的房价也难以维持无休止的上涨之势。于是,很多人便把目光投向了股市。

然而,股市从来都是一个高风险的地方,既能赚钱又能赔钱。很多怀揣着“一夜暴富”梦想的股民,都抱着资金奋不顾身地闯了进去,到头来却发现自己非但没盈利,反倒亏得一塌糊涂,成了被人收割的“韭菜”。

投资股市真的不靠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实很多散户在投资股市之前,根本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只是脑子一热便跟风买入了,到头来他们虽然可以看到成交价、成交量、历史K线图,却根本搞不清楚自己究竟买的是什么,赔钱自然在所难免。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投资股市呢?对此,相信很少有人能比“股神”巴菲特更有发言权。虽然巴菲特没有写过什么书,但他每年都会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报中给股东写一封信,这些信件用平实的语言几乎提炼出了巴菲特投资实践中的所有精华。

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这本《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可谓是最好的教材。在本文中,我们就来拆解这些信件之中,蕴含着巴菲特怎样的投资理念和方法。

一、巴菲特如何选股?

“股神”之所以成功,靠的自然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其独到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曾反复强调,持有股票就是拥有企业的一部分,不了解公司的运行机制就去购买该公司股票,这种做法无疑是非常愚蠢的。在他看来,拥有一家公司全部的股份与只购买部分股份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区别,而购买股票必须要着眼于公司的发展前景,“当我们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应该把自己当成是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宏观分析家”。

在公司选择方面,巴菲特深受格雷厄姆和费雪两位投资大师影响,并在日后的实践中形成出了一套价值投资方法论。具体而言,由于股票价格总是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因而发现那些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了的公司,在其股价处于低位时出手并持有,等到回归价值,总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巴菲特并不是盲目地去选择公司,在伯克希尔公司1977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如此说道:

“我们投资股票的选择方式与买进整家企业的模式很相近,我们想要的企业必须满足四点:

(1)能够理解的企业;

(2)具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3)有德才兼备的管理者;

(4)吸引人的价格。”

我们不妨针对前两点做进一步解读,先说“能够理解的企业”。

巴菲特有个重要的投资原则,绝对不买自己不了解公司的股票。在他看来,股票是个抽象的概念,不应该总是从市场理论、宏观经济思想或是局部趋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相反的,投资决策应该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关,而投资者的成功与他对自己投资对象的了解程度成正比。正因如此,巴菲特总是集中精力去尽可能多地了解企业的深层次因素,这也是他能够坚持长期持有并获得惊人收益的种种原因。

那么,怎样的企业才算得上是“能够理解的企业”呢?

一方面,业务结构要清晰,简单易懂。

这样的企业,恰恰就是最容易进行准确分析的企业。巴菲特声称,超乎寻常的投资成就,往往只是通过普通的事情来获得的,关键是如何把这些普通的事情处理得异常出色。他也一再告诫投资人:“你的投资成绩并非像奥运跳水比赛的方式来获得评分,难度高低不重要,你正确地投资一家简单易懂而竞争力持续的公司所得到的回报,与你辛苦地分析一家变量不断、复杂难懂的公司是不相上下的。”

另一方面,企业要有长期稳定的经营历史。

对于企业的价值投资分析,必须要以企业长期稳定的经营记录为依据,这样才有可能真正预测到公司未来的长期现金流,继而实现对企业的估值。如果企业经营总是起伏不定,甚至经常改变业务方向,既增加了犯错的几率,又不容易实现长期稳定的经营收益。

再来说“具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企业能否具有良好的长期前景,归根结底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常年保持竞争优势的结构性特征,是否具备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品质,这便是巴菲特口中“护城河”的体现,只有拥有足够宽的护城河,企业才能够有效抵御来自竞争对手的“攻击”,进而帮助自己在更长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利润和财富,并稳固其市场地位。

至于什么才是企业的护城河,巴菲特并没有进行过多阐述。不过,美国顶级投资研究和基金评级机构晨星公司股票研究部主管帕特·多尔西(Pat Dorsey)对于这一问题研究颇深,他在《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中总结出四类企业护城河:

(1)无形资产,包括品牌、专利、牌照、法定许可等等;

(2)转换成本,即当消费者从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转向另一个提供者时所产生的一次性成本,包括经济、时间、便利性等多个维度,转换成本越高,企业的护城河越宽;

(3)网络效应,即伴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也在提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吸引新用户的加入,如此正向循环便让原本强大的公司变得更加强大;

(4)成本优势,包括低成本的流程优势、更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众不同的资源和相对较大的市场规模。

总结起来,只要拥有上述四类中的一种,便可认为该企业具备护城河,而拥有的种类越多,说明企业护城河越宽,越能够抵御市场竞争及风险,自然就越能给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高回报率。而巴菲特所投资的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吉列公司等,无一不是具备宽护城河的优质公司。

二、巴菲特如何买卖股票?

当然,只会选择公司并不足以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还需要确定买卖时机,并且拥有稳妥的操作原则。

买卖时机方面,巴菲特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当大多数人过于贪婪时,市场会明显被过于高估,此时要怀有一颗恐惧之心,不要轻易买入;当市场过于恐惧而过度打压股价时,会导致很多股票价格被严重低估,别人都恐惧的不敢买入,此时反而要贪婪,大胆逢低买入。

巴菲特用自己的实践诠释了这一道理。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59%的增长,是历史最佳成绩。但就在同年5月,当股市进入一片狂热之时,巴菲特却悄然隐退,结果一个月后,股市急转而下,两年里大盘下跌了50%。而在1970年到1974年间,美国经济进入滞涨阶段,股市萎靡不振美国股市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整个市场人心惶惶。可就在此时,巴菲特却大笔买入那些价值巨大但又被明显低估了的股票,随后10年里的平均增长率超过30%。

很多人都知道,购买可口可乐股票是巴菲特最成功的一笔投资。可是在20世纪80年代,巴菲特大举买入可口可乐的时候,整个华尔街对此都嗤之以鼻,觉得这样的交易是在缺乏吸引力,结果巴菲特再度以卓越的投资回报打了华尔街的脸。

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向来只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做投资,他把投资及范围限定在保险、银行、传媒、消费品等行业中,而那些“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的医药、高科技等行业,他却极少涉足。很多人觉得巴菲特画地自限,错过了很多高成长行业的投资机会,但巴菲特却说,投资的成功并不在于你知道多少,而在于真正明确你到底不知道什么。投资者只要能够避免大的错误,就很少再需要做其它事情了。

此外,巴菲特还格外注重以下三大原则:

第一,安全边际。

格雷厄姆曾经告诫巴菲特两个重要的投资原则:1、永远不要亏损;2、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而能够确保不亏损的关键便是在于安全边际。

众所周知,影响股价和公司经营的因素非常复杂,投资者在预测股价走势时很容易出现失误,而安全边际就是对各种不确定性的一种预防和保险。有了足够大的安全边际,即便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估有一定误差,也不会妨碍投资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够降低买入成本,继而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而对于优秀的公司来说,当公司出现暂时的经营困难,或者行业过度低迷之时,股价便会下跌,此时往往就是具备较大安全边际的好时机。

第二,集中持股。

巴菲特并不强调投资的多元化,他认为购买太多股票反而会让投资者顾此失彼。很多投资者的风险都在于,他们对熟悉的公司投资得过少,而对陌生的公司投资过多,其结果往往是加大了风险和亏损的几率。

集中投资的好处在于,基于系统充分的研究,确定并选择几只可以在长期波动中高于平均收益率的股票,并将大部分资金都投入进来,如此便可稳中取胜。巴菲特指出,如果你对投资略知一二并能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那么选择5~10家价格合理且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投资就够了。当然,价格波动在所难免,集中投资者必须要克服市场情绪影响并耐心持股,坚信自己所持有公司的经济效益,如此便一定可以补偿任何短期的价格波动。

第三,长期持有。

长期持有股票,是巴菲特的一贯作风,他购买的绝大多数股票都持有了10年以上,有的甚至持有了二三十年之久。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不想持有一只股票十年,就不要持有一分钟。”在巴菲特看来,长期持有不仅可以消除股价波动和市场情绪的干扰,还能避免做出何时卖出以及再买哪只股票方面的错误决定,更重要的是,长期持有可以通过复利的巨大作用将历年的投资收益转化为最终巨大的财富积累,时间越长,复利产生的价值越多。按照他的说法,投资者绝对应该好好看守住几种看好的股票,而不是朝秦暮楚地在一群体质欠佳的股票里抢进抢出。

需要指出的是,长期持有虽然是价值投资的重要体现之一,但价值投资并不完全等同于长期持有。原因在于,价值投资的本质在于价值,当投资标的蕴藏价值时要买入,价值兑现时也该及时出售,而非过分追求长期持有,否则一旦公司基本面或者市场行情发生逆转,投资者很可能会收益一再缩水甚至被动套牢。就像巴菲特当年投资中石油,前后持股不过四五年时间,当他预判到了油价即将见顶便果断选择抛售,这就保住了自己的投资收益。

以上种种,或许可以给各位带来一些启示。

三、普通投资者又当如何?

客观地讲,巴菲特之所以能对公司业务和经营状况了如指掌,除了他自己孜孜不倦的勤奋和努力之外,还跟他多年积累起来的庞大关系网络密不可分。比起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巴菲特可以同很多知名企业家和公司高管面对面进行交流,并深入公司内部进行大量详实的调研,这为他了解公司基本面、制定投资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对于那些既没有专业功底、也没有条件实地调研、更没有机会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市场上的各种公开信息、财务报告充其量只是冰山一角,想凭借一己之力深入了解一家公司,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么,除了借鉴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之外,普通投资者还有什么相对稳妥的投资选择吗?

很多人也曾向巴菲特请教过这个问题,而巴菲特在公开场合只推荐过一个投资品种,那就是指数基金。

事实上,巴菲特在历年股东大会及致股东的信中,推荐普通投资者购买指数基金已经不下十次了。

早在1993年,巴菲特就第一次推荐指数基金:“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业余投资者竟然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2007年,在接受CNBC电视采访时,巴菲特也强调: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时间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成本低廉的指数基金是他们投资股市的最佳选择。

2014年,巴菲特甚至还立下遗嘱:如果他过世,其名下90%的现金将让托管人用来购买指数基金。

为什么是指数基金?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分散风险。考虑到业余投资者不一定能够花太多的时间在投资上,而投资个股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分析财报、研究行业等,而且还可能遭遇个股“黑天鹅”事件,进而带来投资的巨大风险。投资指数基金则不需要做这些“功课”,只需要大体上了解大盘处于相对的低点或高点即可。

第二,费用较低。指数基金通过复制指数来构建投资组合,相较于主动管理型基金,调研成本、交易费用等大大降低。通常来说,主动偏股基金的管理费率大多在1%~1.5%,相比于频繁换股所产生的印花税、证管费、交易佣金等费用,指数基金的成本无疑更低,也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第三,持仓透明。指数基金追踪指数,其所持成分股公开透明,多为业绩优秀并经过时间检验和证明过的大公司,收益更有保障的同时,还可以让人们针对基金的持仓情况,结合当前市场走势来更加从容地进行投资操作。

至于如何去选择指数基金,以及巴菲特投资体系中更加精髓的内容,还是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这本经典著作。正所谓“大师身旁宜聆教”,或许你想知道的一切,巴菲特都已经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参考文献:

1.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2.帕特·多尔西:《巴菲特的护城河》,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年

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精髓(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精髓5点)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丽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