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学生是没有收入来源的,自然他们也是没有还款能力,但是大量的金融机构和银行特别关注这个群体,都想拿下这个群体,给免息期、发放优惠券、免手续费、送各种礼品······
当年“校园贷”横行一时,很多学生都深陷其中,甚至还出现“裸贷”等各种“套路贷”,“套路贷”都是高利贷,借个千把块,通过不断的“以贷养贷”之后变成了几十万,让很多学生、学生家长痛苦不堪,甚至有些学生被骗之后自杀身亡。
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什么这么喜欢学生团体,那是因为学生们虽然有智商,有情商但是没有“财商”。对金钱没概念,你和他说借1000要还1500,他虽然会算得出来利息很高,但是他会觉得1500他还得起,他就直接借了。他缺乏很多常识性的金融概念,无法做出分辨。
贷款利息都无法分辨,自然对于信用卡,那么更加没有什么抵抗力。于是大量的去办理各种信用卡,银行为什么明知道他们没有还款能力,为什么还大量发放呢?因为银行要培养“忠实客户”,而学生代表的是“未来”。
我的第一张银行卡是中国银行的储蓄卡,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用中国银行的储蓄卡,存钱、转账啥的都是用的中国银行卡,后来办了人生的第一张信用卡是建设银行的,之后就又开始转换用建行的储蓄卡了,为了方便还款,就用起来了,直到现在基本都是用建行卡处理所有业务,工资已卡在平安,但是一到账就会被我转到建行。
很多人都有这种情节,用习惯了就不会轻易去还,所以银行明知道学生没有还款能力,但是为了抢占“未来客户”,培养“储备客户”的消费习惯,所以很多学生只要去申请,也很容易就下卡,当然初始额度有可能会很低。
学生的话又没有自控力,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特别是电子产品,比如说苹果手机,根本就没有抵抗力,然后部分学生很容易产生冲动消费,但是消费了,父母给的钱只有那么多,还不起啊,怎么办呢?那只能继续办信用卡,甚至学生办小额网贷“以卡养卡、以贷养贷”
“以卡养卡、以贷养贷”大家都知道那是有成本的,就拿信用卡来说,最低还款的话一般要万5一天的手续费,那么年化利率其实达到了18.25%。或者选择说分期还款,分期还款是没有利息但是要手续费,月息一般也是7%左右,但是大家注意了这个是等额 换算成年化利率的话也是15.12%。
有的学生会选择去打工赚钱还,做兼职。但是绝大部分还不起了都是家长来承担这个后果。其实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什么敢授信额度给学生,很大程度都知道学生后面的家长会帮学生“卖单”。这也是有的学生能办10几张信用卡的“根源”。
虽然说国家和银行有规定不能对没有收入来源的人发放信用卡,但是架不住“资料造假”啊,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很多都是“外包”的,哪些业务员为了提成会“包装”学生,没有条件,给他们“创造”条件办卡,用礼品、用优惠吸引学生办卡,这也是很多学生拥有信用卡的原因之一。
有消费能力、有“还款能力”(父母兜底)、对利息、利率没“概念”、未来还有可能成为“忠实客户”大学生群体综合就业前景好、 创业成功率高、 预期收入相对较好, 而且文化素质高、 此各家商业银行都在大力拓展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这对于银行来说是“香饽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