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此前兴业银行发布的消息来看,下一步,兴业银行也开始对同一客户的多张信用卡,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提升。
在同客户开立新的信用卡账户时,银行方面也会进行本行信用卡数量上的干涉,且明确规定,总量方面本行信用卡不能超过6张。
但是,这并不只是一家银行的做法,从今年上半年的调整消息来看,招商,光大等商业银行也在对信用卡持卡数量方面进行调整工作。
且从银行角度来看,采取调整行为的一般都是商业银行,且应对群体都为主流消费群体。
那么银行又为什么会调整信用卡发卡数量呢?其行为本质又具体是为了什么?
银行调整信用卡
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量为8.07亿张,环比增长0.57%,且人均持卡量为0.57张。
但根据信用卡属性来看,数据方面的过于平均,或许并不能作为完整数据。
从日常消费角度来看,持卡总量方面大致分为两个群体,一方面是创业或是个体小商贩的资金利用群体,一方面是日常消费的普通工作群体。
但是,随着总量的上升,也出现了问题上的难以规避。过量的超前消费,导致了资金呈现出了一定的回收难度。
虽然随着管控措施的调整,此方面的现状在不断改变,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风控上升或才是有效手段。
也就是对具体行为人的消费行为做出限制,使其在消费时,更加理智。虽然说,我国市场需要资金,但并不意味着,资金方面可以无序使用。
根据授信额度来看,平均每张信用卡额度在2万左右,部分人的信用卡额度或会更高,总量方面的过度发展,对于商业或许有一定推动作用,但资金行为的无效,又何尝不是浪费呢?
那么回归到限制卡片来说,行为的本质,难道仅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资金规划么?
信用卡限制的本质
回归到信用卡限制的本质。严格意义上,其实是为了平衡社会稳定。为什么是在于平衡社会稳定呢?
从持卡人的日常消费来看,主要的消费方向在于满足个人需求,且满足需求的同时,对于周边人群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网红的大肆消费,或是租用豪车撑场面的行为。
而这部分人的实际收入与消费水平,难以形成正比。而当不明真相的网友行为附和之后,整体社会负面影响效果增加,且大概率地使用人群收入单一,且有时会出现无力偿还的情况。
而当呈现一定的覆盖范围后,资金风险就此产生,对于整体社会金融的不良后果,也就导致了社会稳定出现问题。
如此行为人们应该理智判断
人们消费的模式以及消费总量,要根据自有资金来进行规划,盲目地从众对于个人以及社会来说,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从本质来看,消费的基点应该是理智。
也就是说,将消费分为必要性和非必要性消费,且要从实质出发,需要什么买什么,而不是想要什么买什么。
如果说某件商品或是服务真的有所需要,那么在消费前,人们也需要明白一个道理,表面的光彩实际上是行为人背后狼狈行为的遮盖罢了,且遮盖效果并不好。
那么,难道说,信用卡消费行为要制止么?其实,也不尽然,信用卡资金的实际意图,其实在于救急,比如说,当非预期的事件发生后,那么持卡人可以使用信用卡的额度,来帮助自己暂时缓解实际困难。
对某些人来讲,常态化的信用卡消费,其实并不能帮助持卡人更好的生活,此行为仅是,在给自己未来埋雷而已。
结语
虽然说,银行方面对于信用卡采取限制,对于持卡人来说,并不友好,但如果个人消费行为正常,且个人没有明显的资金问题,那么信用卡数量的减少并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
而从应急角度来看,常态下,个人持有一到两张信用卡,已经完全符合了个人的实际需求。
如果真的希望自己的生活光鲜亮丽,那么或许要把重心放在如何挣钱的方向上,而不是如何消费。
资金的自给能力远比借贷的评级能力重要。而当个人真的想要成就自己时,不妨先避免向外求助,从当下出发,先将卡内余额上升,再考虑如何增加杠杆。
回归到个人来说,同样的资产量级也会因为个人能力差距产生不同的变化,并不是网络之中流传的命好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