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苹果期货交割标准不断贴近产业进行优化,市场的疑虑越来越少了。
苹果期货作为我国首个鲜果类期货品种,上市初期,买方与卖方在交割标准的认识上存在一定差异。不过,随着郑商所进一步完善交割规则,交割环节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市场上对苹果期货交割标准的疑问也与日俱减。有市场人士甚至戏言,虽然身为鲜果类品种,苹果期货的质检标准甚至已向工业品看齐。
日前,《证券日报》记者来到了我国北方地区苹果主要产地之一——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县。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苹果种植户,苹果贸易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苹果产业也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当地农户对苹果期货的交割标准都有所了解,一些人甚至对利用期货价格保障卖果收益还有自己的见解。事实上,一年前的此时,期货概念在这里也只是刚刚“萌芽”。然而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栖霞当地人对如何利用期货价格,借助苹果期货进行风险管理,已经有了长足的认识。
交割质量更具标准化
交割是期货的最终一环,也是与现货连接的重要一环。“市场对于苹果期货交割的抽样检查环节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认为交割不够科学和严格。不过,随着买方和卖方在多次交割中不断熟悉操作流程,进一步深化理解交割理念,目前市场的疑问已大幅降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院长郑晓冬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说,“我们始终对苹果交割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自郑商所二次修订苹果期货交割品级后,目前的交割质量判定更具标准化,操作流程更规范并有章可循。”
事实上,对于苹果期货的交割要求近乎工业品化说法并不为过。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苹果期货交割规则规定,在硬度方面,入库时,硬度不得低于6.5kgf/cm2;出库时,硬度不得低于6kgf/cm2。车(船)板交货时按出库标准处理。在果径要求方面,基准品果径需大于等于80mm,替代品的果径也需要在75mm和80mm之间。
《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苹果交割要求基本全面化。例如在色泽方面,要求片红或条红在80%以上。此外,对药害、雹伤、裂果、裂纹等方面都作出了规范化和精细化要求。
与此同时,郑商所还对质检提出了感官检验抽检比例为5%。,即在20吨的交割中,需要抽样检查100kg。
“作为质检部门,承担起了交割环节的责任和义务,对买方和卖方尽到了尽职尽责的要求”,郑晓东说,相比此前,市场对于苹果期货交割环节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少,这也是郑商所对交割规则的修订和细化后的积极反映。
资本助力苹果产业做大
据悉,苹果相关国家标准2008年就已颁布,但现货市场一直未严格执行,产业整体标准化程度低。苹果期货上市后,一方面,期货标准以国标为基础,对国标的宣传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严格执行交割标准,为产业引入标准化分级理念,开始对苹果产业标准化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郑商所相关人士介绍说,苹果期货上市前,各公司对苹果标准分级多依靠主观判断,并未依据苹果国标中糖度、硬度、容许度等指标进行分级定价,易造成同一批苹果品质各异,影响整体价值。随着苹果期货的不断推广,产业主体开始逐渐重视国标要求,部分企业已开始依据国标进行入库前的检验分级,并且还配备了专业检验人员及仪器设备。
《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栖霞县苹果种植户对期货的认识超过了记者的预期,对借助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利用期货交割拓宽货流渠道,引入金融资本做大产业等,都有清晰的发展思路。
一位苹果企业人士介绍说,霜冻、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使得苹果现货价格波动剧烈,风险管理工具的缺失,使得产业链相关主体难以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只能被动承受价格波动风险。但在苹果期货上市后,为苹果产业提供了有效的远期价格指导和风险管理工具,部分企业开始主动利用苹果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管理风险,稳定经营利润。目前,参与苹果期货的产业客户已达到626家,陕西、山东的国内前十大果品龙头企业大都已参与苹果期货。
据了解,作为首家苹果产业上市公司,山东朗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去年1月份、7月份就分别对市场发布公告,拟使用不超过1亿元资金开展苹果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利用苹果期货来管理市场风险。随着对于苹果期货认识的加深,更多中小型贸易企业也开始利用苹果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以烟台市栖霞桃村某贸易企业为例,去年6月份苹果现货销售情况不好,企业担心价格下跌带来损失,在去年6月14日以10600元/吨左右的价格在1807合约上卖出苹果100手(1000吨),后期期货价格受现货价格影响持续走低,该企业选择于6月27日买入平仓,同时卖出现货,按照1807合约9500元/吨的价格计算,期货盈利160万元左右,弥补了销售现货的损失,有效对冲了现货价格下跌的风险,稳定了公司生产经营。
根据相关产业人士介绍,目前我国苹果产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资金、人才一直是产业发展瓶颈,融资、融智需求都很难被满足。而苹果期货的上市,在苹果产业和资本市场之间则搭建了桥梁,支持和吸引资金、人才等资源逐步向苹果产业有序流动。
截至目前,不少期货公司还派驻专业人才,指导当地苹果企业运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申请交割仓库、开展“保险+期货”等业务。有些关注期货市场的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甚至开始扩展经营范围,直接参与苹果贸易,有望为当地带来长期稳定的收购资金流。特别是针对苹果贸易企业“集中收购,全年销售,鲜果很难在银行抵押贷款”的特点,中信中证资本、国元投资等投资机构通过开展仓单融资业务,帮助企业解决收果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记者王宁
原标题:苹果期货落地近15个月:顺畅交割消除市场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