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假币作为真币的伴生物,随着货币的产生而出现。在早期金属铸币时代,由于经济发展、战争等因素,当金属材料的稀缺时,就会出现了通过减轻钱币重量的方式制作铸币,铸币越做越小、越来越轻,有各种形式的减重钱,有的轻得入水不沉,有的像鹅眼、榆荚大小,如图示中看到的“半两”就将圆形內方空加大,以减少铜的重量。
近代出现的假银圆则大部分是通过将银圆中白银用价值比较便宜的铅锡铜铁等金属替换,通过外面裹银的方式来制作,这些假币主要是为了牟取白银的价值。
随着纸币的广泛应用,制假分子想从原料中获取利益的可能性被打破,因而想通过制作假纸币以获取纸币所呈现出来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第一套人民币真币
1947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和山东解放区逐渐连成一片,解放区内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农村经济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各解放区之间的物质交流和商业往来日益频繁;人民解放军的大兵团作战需要各解放区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因此原先各自为政的分散的货币发行和区域货币制度已阻碍了经济进一步发展,无法满足大规模作战的需要。1948年12月1日,由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在石家庄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人民币的发行,标志着中国独立、统一、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开始。
第一套人民币设计的最小面额是壹元,最大面额是伍万元,共有12种面额,且版别繁多,计有57种版别、62个票面。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初期,由于当时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为保证解放战争物资保障和解放区经济正常运行,因此该套钞票具有明显的战时货币特征,同时该套钞票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恢复时期货币,受到解放初期各种条件的限制,其设计、制版、印刷都是分散进行的,共有21个厂家参与印制。各版别之间制版工艺、印制手段以及纸张原料差异性较大,各版别分布具有明显地域性,这给反假货币工作带来了极大考验。
第一套人民币假币
由于第一套人民币生产厂家较多、印板、纸张、油墨也是就地取材,印制工艺各地不一,因此 印刷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比较粗糙。在第一套人民币流通时期,假人民币大量出现,形成了人民币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反假高峰。
第一套人民币假币制作,具有明显地域特征,有的采用木刻制版,人像线条比较呆板,有的采用照相制版,色彩比较单调,仔细观察还是比较容易识别。只是当时假币种类较多,同一面额版别的钞券,也会出现不同制版假币,给鉴别工作带来一定压力。
第一套人民币假币鉴别案例
近年来,随着钱币市场兴起,第一套人民币销售价格出现了跳跃式增长,尤其是12张珍品价格出现爆发性上涨,第一套人民币假币开始不断出现,一方面银行员工对第一套人民币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制假手段更新,因而给人民币反假工作带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