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虚拟货币挖矿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五台山##忻州头条##金界寺#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三十三):文殊金色世界与下狼涧村金界寺

下狼涧村金界寺内清代碑

山西五台山保存有东亚乃至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筑群,享有佛国盛誉,五台山有五座台顶组成,珠联璧合地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五台山的中肯评价。五台山五座台顶都顶平如台,但却风景殊异,东有离岳火珠,北有玉涧琼脂,西有丽农瑶室,南有洞光珠树,中有自明之金,环光之壁。一代诗宗元好问惊叹道:“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三十三):文殊金色世界与下狼涧村金界寺

山西繁峙发现斑岩型金矿

金五台

山西五台山的五座山峰以五方来命名。东台、北台、西台、中台为一列山脉,占繁峙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25亿年前后,“五台运动”形成了滹沱群、豆村板岩、东冶亚群,多为碳酸岩、铝土页岩、砾岩等,因此,五台山富藏金矿、铁矿、钼矿、花岗岩矿等矿产资源。现代地质研究结果表明,繁峙义兴寨金矿是五台山——恒山金矿集区内最为典型的金矿床,也是山西省最大的金矿床,矿体主要以脉状形式产生于太古代(距今25-38亿年前)片麻岩中,它的形成与早白垩纪(1.4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岩浆活动具有直接联系。

2020年5月,中国十大金矿之首的紫金矿业,在山西繁峙县砂河镇义兴寨村发现一座大型金矿,经初步判定,其蕴含金(Au)金属量达50吨以上,占山西省历史累计查明储量的一半以上,为现在保有量2倍,潜在经济价值近160亿元。繁峙义兴寨新发现的大型金矿为斑岩型金矿,是近几十年来首次在山西省发现。佛教四大名山中素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的说法,可见,金五台是有储量丰富的黄金作为物质基础的,繁峙作为黄金万量县是名不虚传的。正应了那句名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山西繁峙地处五台山北麓,地形与山西两山夹一川地貌特征极为相似。矿产开采业、冶炼业、加工业历史悠久。毗邻北山的义兴冶、冶口村(东、西沿口村),小冶村(上、下小沿村),金山铺,铜炉村,银沟村,毗邻南山的冶场村(野厂村),都是古代冶炼金、银、铜、铁的场所,后来繁衍演变为村庄。

繁峙,古称“藿人”,春秋属晋,战国属赵,是太原以北最早见于史册之地名。国家博物馆收藏“藿人”平首尖足币,系战国时期赵国货币,币文均纪地名。2010年7月中旬,繁峙县砂河镇一处建筑工地开挖楼房地基时,掘出大量未曾流通过的秦朝古钱币——秦半两。这些地名、实物足以证明繁峙冶金铸币的辉煌历史。

有史料证明,铸造货币的赵国城邑,一般也是冶铸兵器的场所,出土文物三晋玺印上刻“卤城发弩”四字,证明了繁峙卤城有发弩官的存在。可见战国时期在军事重镇繁峙卤城周边,已经形成了制作弓弩、兵马车器的众多冶炼加工群体。

《五代史·北汉世家》:“五台山僧继禺于柏谷置银冶,凿山取矿冶银,建为宝兴军”。 《宋史·地理志》:繁峙县有宝兴军砦。说明北汉、北宋200多年间,山西繁峙通过开采、冶炼银矿,支持国家国库收入。

明代五台山东麓莲花崖、石堂沟、白沙洞等处均有银矿洞,来自山西汾州、孝义、盂县等处流民矿徒,众至千万余人,“昼则掘挖矿砂,夜则啸聚山谷”,阻断交通,危害地方治安,引起朝廷重视。

自从人类发现、认识了金银之后,就将其加工成为各种金银制品。山西繁峙丰富的金银铜铁等矿产资源,为金银器的缎造和使用打下坚实基础。有资料显示,山西繁峙金银制品在商代即已出现,春秋战国时代已有金银镶嵌工艺。金银器皿出现较晚,汉以前少见,至唐代进入一个高峰期。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三十三):文殊金色世界与下狼涧村金界寺

陕西法门寺出土鎏金银龟盒

金银器

1990年4月,繁峙县金山铺乡上狼涧村村民段计命在新建院内挖出一批窑藏唐代金银器茶具,因其断代明确,工艺精湛,数量众多,一时引起学界,考古界关注。原山西大学李裕民教授研究认为,这批出土文物史料价值甚高,填补了山西历史上很少出土有长篇铭文的唐代金银器空白。

唐代金银器大宗用于进奉、赏赐,其次用于贮备国用,另外也用于民间买卖。进奉主要指地方高级官僚向朝廷贡献金银器等财物,以讨恩买宠,达到升官固位之目的。从大银碗上的铭文知道,这是“诸道盐铁运等使臣高骈”进贡给皇帝的。据《资治通鉴》记载:高骈在公元878年至887年历任节度使,盐铁转运使。

这批文物还有一件伸颈回首鎏金银龟盒,高约30cm,分底盖两部分,背刻鎏金八卦纹,龟口朝天,有孔。此品比1987年陕西扶凤法门寺出土的鎏金银龟盒更为精美。这批文物是否在山西繁峙铸造,有待专家考证后定论。

唐代国富民强,从宫廷到民间金银器盛为流行。佛教寺院塑像、壁画亦多采沥粉堆金用、贴金技法。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采金场地有11处,采银场地56处。

唐朝时期,义兴寨的山脚下有大量开采过黄金、白银矿的古洞。村民在洞内曾发现唐朝开元钱币和手锤等工具以及凿掘的印痕,有1973年出土的古石碾,据考证,为唐代遗物,与现代碾金矿的碾子极为相似。发现石碾的地方还有3吨金矿石(出自《繁峙义兴寨村志》)。说明繁峙开采金银矿、民间使用金银器的历史久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经过盛唐二百余年的发展,繁峙手工匠人对金银器制作所采用的浇铸、锤击、焊接、錾刻、镂空、镀光、抛光、切削等技术熟练掌握。1990年4月在繁峙上狼涧村出土的金银茶器文物,未必是由本地锻造,但至少说明金银器使用范围很广,当时包括了生活器皿、服饰、宗教佛像、壁画、供器、殡葬用具、医药保健用具、钱币、祭祀、兵器等类,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唐代的五台山是世界佛教中心,开放程度很高,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当此时,山西繁峙大量的金银矿被开发出来,金银器的加工工艺也有了很大的突破。繁峙出土的唐代金银茶器,集装饰性与实用性于一身,不仅工艺造型精益求精,精美绝伦,也将各个时代相同的追求富贵、吉祥的民族心理阐释明白,成为传世珍品。

那么,文殊菩萨有何因缘将金色五台山化作自己的专属道场呢?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三十三):文殊金色世界与下狼涧村金界寺

五台山古文殊寺千臂千钵文殊

金色界

佛教传入中国,经两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八大宗派的理论体系和四大菩萨为主的社会信仰体系。而四大菩萨中,文殊菩萨被认为是智慧第一,即“文殊智慧”,作为大乘佛教理论基础的般若性空学说,是整个中国佛教认识论的核心,是成佛度生的钥匙。文殊信仰展现了大乘佛教为实现普度众生的理想而推行的入世间、度彼岸的菩萨道和菩萨行。

在娑婆世界中,文殊师利和释迦牟尼是同时代人。据西晋居士聂道真所译《文殊般涅槃经》云:“佛告跋陀婆罗 , 此文殊师利有大慈悲 ,生于此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 ”。祂出生之时,屋宅化为莲花,坠地能语,身体呈紫金色,相貌如天童子,智慧如海,国中诸大论师无人能以酬对。

文殊菩萨,本来早已修证圆满,成了佛,名称是龙种上佛。祂已明白,“佛”从根本说是修行成功的众生。可惜众生不明白。

文殊菩萨是过来人,知道众生在成佛路上遇到的困难曲折,祂愿意将所知道的告诉大众。祂下定决心,并立誓说:“我以无碍天眼,所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中,一切如来,若非是我勤发菩提之心,教授教诫……我于菩提,终不应证”。

文殊菩萨誓愿即立,立刻实行教授的工作。受祂所教,成佛为祖的人不计其数。佛陀对大众宣说:“我从往昔修持金刚秘密菩提法教时,是大圣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是吾先师”。文殊故称诸佛之母。

文殊菩萨知道释迦摩尼佛决定来娑婆世界教化众生,即愿相助,再作菩萨,与教导众生实践的普贤菩萨一道为左右胁士,称为“华严三圣”。

文殊菩萨以教授的智慧,开启大众藏而未露的自性本体。祂劝众生莫再贪求小智、小财、小成就,受功名劳役。当净心目,开眼界,观虚空、广大无际,无穷无尽。广修心清净、大圆境、妙观察、平等性、成所作五种智慧,自己修行,亦成就他人修行,是谓妙吉祥菩萨。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三十三):文殊金色世界与下狼涧村金界寺

五台山文殊菩萨

初期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最具崇高威望的菩萨,几乎主要的大乘经典都会提及,“法王子”在佛经中往往是文殊信仰的专称。随着大乘经教的传入,文殊信仰在唐代达到顶峰,在四大菩萨中最先形成专有道场,即山西五台山道场。

“佛涅槃后四百五十岁,当至雪山 ,为五百仙人,宣畅敷演十二部经,教化成熟五百仙人,令得不退转”(出自《文殊涅槃经》)。经中没有指明“雪山”就是中国五台山,但随着文殊信仰在中国流布盛行后,后世就把五台山比附为雪山了,亦成为文殊道场在中国形成的最早的经文线索。

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60卷中《菩萨住处品》记载:“东北方有菩萨住处, 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

《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说:“尔时, 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大地)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国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这两部佛经中分别提到文殊菩萨在“清凉山”金色世界演说妙法,普渡众生。

唐代五台山佛教进入鼎盛时期,文殊信仰已声名远播,公元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中国,前往五台山巡礼参拜,他在用中文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详细描述五台山:“五顶圆高,超然独秀于众峰之上,千峰百岭,松杉郁茂,参差间出五顶之下。 深溪邃谷,不见其底。幽泉涧水,但开流响。异鸟极翔众峰之上,羽翼凌高飞台上顶者稀矣”。

日僧圆仁折服于五台山气魄雄伟的山势,五顶超然,见到深邃溪谷,奇鸟盘旋,俨然一派祥瑞之相。而后又言:“入大圣境地之时,见极浅之人,亦不敢作轻蔑之心。若逢驴畜,亦起疑心,恐是文殊化现欤!举目所见,皆起文殊所化之相”。圆仁这段话表明,在他来五台山前,早已对文殊菩萨所居五台山金色世界及相关传说有所了解。

在圆仁心中,五台山文殊菩萨非常灵验,而且知道文殊菩萨常于此山中或化身老人,或化现贫女、或粗鄙之人,来考验修行人的定力与境界。这就是一个日本僧人眼中的神秘金色世界。在他看来,五台山中任何人、动物、草木,均有灵性,不敢轻视怠慢。

唐宣宗朝,释常遇醉心于佛法,如千千万信仰文殊菩萨的僧人一般,对五台山怀着无比向往崇敬之心,前往五台山巡礼,梦想得见文殊大圣的圣迹。释常遇到华严寺(今显通寺)燃指供佛之后,即见五顶祥光,随后走到了古之圣迹繁峙秘魔岩,见到文殊菩萨化现的金色世界。

据宋代《广清凉传》“释常遇”条:“至西台,遇古圣迹,名秘魔岩,师启目之际,忽睹金光。灿然夺目,渐分雉堞,方势如城,即古所谓金色世界也”。这是唐代僧人眼中的文殊金色世界。

明代有诗赞叹:“文殊狮子望西域,历览八极游虚空。忽憩清凉得胜迹,净界实与兜率同。从容展座满三尺,河山五百归梵宫。天极乐庆龙华会,如来象教日兴隆。”

诗中所说文殊菩萨来到山西五台山后,向前来避暑渡假的北魏孝文帝乞一座具地,用神力从容将五百里河山归入梵宫。自此以后,龙华三会,如来像教,在山西五台山日益隆盛,文殊信仰、金色世界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可见,山西五台山是皇帝亲赐、龙藏所载的文殊说法道场。据传,五台山满山遍野金莲花也与这位北魏孝文帝有关系。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三十三):文殊金色世界与下狼涧村金界寺

五台山金莲花盛开

金莲花

明代正统十三年(1448)《奉敕谒五台西台山碑》赞文殊菩萨云:“巍巍法相广无边,千百亿化超人天。西方弘启妙因缘,普度有情愿力坚。东来展座清凉巅,河山五百开金莲。云端狮子恒周旋, 真如妙境胜竺乾”。

诗中“东来展座清凉巅,河山五百开金莲”所称金莲花,传说就是由文殊菩萨播种。花如小孩手掌大小,形状似莲花,通体金黄,每到夏季,金莲花盛开,五台山就变成了金色海洋。

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记》中记载了唐代这一传说:北魏孝文皇帝(公元467年~499年)住此台山避暑游玩,文殊菩萨化为一位僧人,向孝文皇帝乞求一座具大小的地方。孝文皇帝没有多想也就爽快答应了。这位僧人见皇帝应允,就施展神力敷一座具,竟然遍满五百里的地方。

孝文皇帝见此有些后悔,但又不能反悔,生气道:“朕只允许你一座具大的地方,你却要遍满五百里,朕不要与你这种人共住此处。”遂以僧人忌讳的味道辛辣葱韭种子散落在五台山上,扬长而去。而文殊菩萨也有对治方法,在有葱韭种子的地方撒满了金莲花的种子。满山遍野的金莲花散发的馥郁香气,盖住了葱韭菜的难闻味道。唐代距北魏仅400余年,这一文殊化现故事是较为可亲、可信的,侧面反映了唐代文殊信仰已深入民间百姓生活之中。

今天五台山金莲花也叫“文殊花”,与五台山佛教文化、文殊信仰结下不解之缘。在炎炎夏日,当地人亦有“宁品文殊花,不饮二两茶”的说法,也可看作五台山民间文殊信仰的表现形式之一。

金莲花有去火消炎的作用,被收录于《五台山志》、《本草纲目》和其他的药书中。据传辽代萧太后将金莲花列为贡品常饮,故皮肤细白,容颜亮丽,称之为养颜金莲花。清代康熙大帝则题诗盛赞金莲花的高洁品行:“迢递从沙漠,孤根待品题。清香指槛入,正色与心齐。磊落安山北,参差鹫岭西。炎风曾避暑,高洁少人跻”。

在五台山文殊金色界中,繁峙境内有一座建于元代的金界寺,高僧辈出,名流云集,远近闻名。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三十三):文殊金色世界与下狼涧村金界寺

千臂千钵文殊菩萨

金界寺

宋时,辽起于蒙古,辽衰,金起于满州。金朝建国后,繁峙由边陲变内地,经济繁荣,人民祈求和平,多归佛门。除宋《广清凉传》记载的30多座寺院外,据繁峙境内现存寺院碑记,铁钟铸文记载,金代还有香严寺、洪福寺、正觉院、圣水院、观音院、李牛院、灵岩院、寿宁寺、宝藏寺、三圣寺等。

元太祖成吉思汗,军势强盛,领土日扩。元世祖忽必烈,全灭赵宋,一统华夏。至元十八年,焚烧道教伪书,归还道教之徒占领的寺院。“道士爱佛经者为僧,不为僧者,娶妻为民”,“恢复佛寺三十余所”(出自《佛祖通载》)。当此时,坚州(今繁峙)刘会元帅重建古刹兰若寺,副元帅王兆督工重建正觉禅院。新建了普光寺、金界寺、清源寺、永泉寺、兴寿寺、大弥陀天宫寺、龙泉寺(据《五台山佛教·繁峙篇》)。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三十三):文殊金色世界与下狼涧村金界寺

五台山盛开的金莲花

关于元代繁峙社会经济状况,文津阁《四库全书》收录有《一山文集》,为元代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院检讨李继本所作,其中《曲河轩记》云:“雁门之东有邑曰繁畤,其山秀雄,其水清莹,其风气劲武而朴茂”。繁畤即繁峙,明代洪武二年(1369)将畤改为峙。畤,古时帝王祭祀天地五帝的场所。繁峙为华夏人文始祖帝喾之子的封地。

曲河村即今繁峙下茹越村,“壁障清流,映带下上,樵浣之声,响振林樾。跨水缔室,为碾为磨,迅湍激之,机轮自转,胜地也”。当是时,中原战乱,良田美园成为废墟,繁峙风景这边独好。

李继本不仅为描述了繁峙滹沱河流域优美的自然风光、农人樵夫悠闲的生活场景,还叙述了朋友梁惟敬先生在流水轩亭上以书会友,饮酒以乐,逝者如斯,让他一见倾倒,“明年予归,三年而复至”。甚至萌生出谢绝尘鞅,择是山水而宴休的想法。隐士梁惟敬能适其性、娱其心,教子孙,延宾客,足见其经济收入是相当富足的。

金界寺位于繁峙金山铺乡下狼涧村。北面锅底山有采金古洞,现探明金矿储量较大,归紫金矿业开采。金界寺南距繁峙六大国宝之一的天延村岩山寺仅11公里。寺院原来规模较大,占地7000余平方米,5个院落,50余间殿堂房屋。

据寺内现存清乾隆十六年(1771)《重修金界寺碑志》记载:“金界寺实创自元朝,嗣后兵火相继,虽有颓崩,然古刹犹存,正有佛殿,使人心会真如感,发善念也。东庑关圣以昭忠烈,西房伽蓝以示护法。且艮有龙宫,爰为润泽之图;坤有戏台, 用昭明禋之典”。佛殿善念,伽蓝护法,龙宫祷雨,唱戏娱神,是元代繁峙地方社会庶民百姓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由于资料所限,我们无法对元代下狼涧村金界寺的祖师大德、法脉传承进行进一步考述,但从同时期繁峙福连坊村《创建大弥勒天宫寺碑记》了解到,本寺锦衣乌钵寂照祖师门资、门孙传大乘戒的有77人之多。元代南峪口村寿宁寺华严道行之碑》记载,华严菩萨门资法孙有110余人,寺主、院主、首座、提点、钱帛、库佐、典座、监寺、副院、讲主、副寺分工明确,一应俱全。金界寺距寿宁寺仅17公里,可以想象该寺的大乘教法也是盛况空前。

金界寺在清代乾隆年间重修,乡绅纠首段光达、黄大发等9人募资二百余两,重点是金妆圣像,彩画庙宇,新建禅堂数间,改作山门可称雄观。从此以后上下整肃,内外华丽。祥光灿烂,烟云卷舒。举目在望,怡然心胸开豁,如出尘寰。真乃民物康阜百谷丰,弘阐妙法超凡庸。

时过境迁,金界寺现存正面中间三间大雄宝殿;两间东耳殿供奶奶和五谷神,两间西耳殿供龙王和马王;三间东殿是伽蓝殿,三间西殿是地藏菩萨和十殿阎君殿。建筑规模比过去小了很多。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三十三):文殊金色世界与下狼涧村金界寺

山西繁峙憨山文化景区金花冠

金王冠

“文殊声色里,何处问仙灵。风涌滹沱壮,云含太戏青”。这是清代大名士屈大均对山西繁峙美景的深情赞誉。“太戏”即今泰戏山,为滹沱河发源地。

五台山支脉占繁峙一半土地面积,二千多年来,辉煌灿烂的佛教文化艺术和纯朴的民风,吸引着中外僧人和游客至此巡礼求法、参观考察。

繁峙流传无数的文殊显灵、现相的传说故事,中外僧人络绎不绝地前来或巡礼积福、或居此参禅悟道,历代达官富豪、庶民百姓,特别是繁峙佛教界僧才辈出,当地善士信众供养寺院僧团、起塔建寺,如此种种,共同组成了以五台山为核心的文殊信仰的时代内涵。

文殊菩萨以其宏大誓愿接引众生,普渡慈航。据《文殊经》云:“若人闻此五台山名,入五台山,取五台山石,踏五台山地,此人超四果圣人,为近无上菩提者”。

又据《般涅经》云:“若闻文殊名,或见形象者,百千劫中不堕恶道。若称念文殊名者,设有重障者,不堕阿鼻极猛火处,常生他方清净国土。值佛闻法,得无生忍”。这些佛经引文中直接明了地告诉信徒,如何信奉文殊菩萨,如何修证路径,即能得到果报。

古今古外很多僧俗前来五台山巡礼,一是希望见到文殊菩萨化现,瞻仰种种祥瑞之象,二是希望能得到文殊菩萨的点化、加持。 文殊信仰在历经千年之后,必将继续服务于当下社会大众生活。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三十三):文殊金色世界与下狼涧村金界寺

五台山金色界

如今,距繁峙下狼涧村金界寺西10公里处砂河镇,县政府投资十多个亿,建成了占地2100亩的4A级憨山文化景区,逐渐成为五台山后花园,繁峙全域旅游的金字招牌!

如意广场景区核心建筑好似文殊“法王子”的金色王冠,外型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精美绝伦。绚丽多彩的雕塑和玻璃造像,仿佛让人产生了置身于欧洲巴洛克建筑之中的错觉,让人耳目一新。而九龙灌浴、七子送福、凤凰涅槃、如意中国结等祥瑞造像,是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三十三):文殊金色世界与下狼涧村金界寺

后 记

山西五台山是地球早期地质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是中国古塔艺术的展览馆,是中国彩塑艺术的博物馆,是中国佛教音乐的艺苑,是中国佛教文化的缩影……

来山西繁峙,可观西汉卤城遗址,憨山文化音乐喷泉。可住清凉小院、品卤水豆腐。可登环山步道、游五峰圣境。可购金石晋绣、赏梵呗音画。山西繁峙正从传统资源依赖型地域的桎梏中破茧而出,向高质量发展中涅槃重生。

本文试从家乡文化中特有的金五台、金银器、金莲花、金界寺、金王冠等诸多方面因子,论述五台山文殊菩萨金色世界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内涵,是为了当下世人昂首挺胸、走向文化自信的金未来!

五台山繁峙佛教文化研究(三十三):文殊金色世界与下狼涧村金界寺

山西繁峙国宝艺术馆

本文责编:贺先森

本文作者:清凉逸人,山西繁峙清凉书院院长,憨山文化研究会会长,世昌教育基金会会长。

壬寅年七月二十一日焚香沐手敬作于繁峙清凉书院“观我堂”。

清凉书院介绍:

“东震旦国清凉山者,乃曼殊大士之化宇也,亦名五台山”。

——摘自《清凉山志》

清凉书院由此而得名,前身是山西繁峙学生书店(现有3家分店),成立于2002年1月8日,致力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0年。分为前十年,主要是个人在实验小学南关小学、县职工幼儿园等四所学校推广经典诵读工程,接续中国文化断层。后十年,开启书店团队自我觉醒之路,在山西省内开展多场民营书店“激活人生系列”培训课程。

2019年9月1日清凉书院挂牌成立,致力于挖掘繁峙人“平等、喜舍、直心、修慧”的地方人文特色,构建精神家园,续接千年文脉。书院每年举办传统节日文化、智慧家长大讲堂、正心音乐茶课等公益活动二百余期。

2022年1月11日注册山西清凉普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清凉普扇文化传播,以文化为根基,商业为载体,深耕大圣五台山“繁宇丛峙、智慧圆融”地域文旅特色,让世人身心都能安住在文殊金色世界中。谈天论地,文商共襄,手握清凉扇,慈风普雨满人间!

以智悲双运之发心

行广大无碍之事业

孝义虚拟货币挖矿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肖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