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硅谷银行暴雷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个问题或可与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倒闭的情况类比,乃为全球金融海啸之前奏。而昨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已发布联合声明,根据后两者的建议,前者已批准采取行动,使FDIC可以向该行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硅谷银行何以沦落至此?美国政府的“救市举措”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单一资产配置导致流动性紧缩
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主要专注于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历经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洗礼,公司业务规模逐步扩大,亦为65%的美国初创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迅速成长为全美第16大银行,硅谷地区第一大银行。但与过去专注于房地产贷款的,全美最大银行暴雷事件主角——华盛顿互助银行不同,此次硅谷银行暴雷的原因较为另类,主要与其自身在资产、负债两端的经营失误有关。
在负债端,硅谷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于风险较高的初创企业,涉足大健康、电商、传媒、虚拟货币等高科技行业领域。在世界经济逐步出现衰退的背景之下,它们的业务增长趋于放缓,叠加美联储激进加息所引发的融资成本、财务成本大幅上升,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并需要从硅谷银行提取大量资金以保持流动性。截至3月10日,相关客户已从硅谷银行提走了420亿美元的资金。银行存款流失过快,最终导致硅谷银行资产负债表出现9.58亿美元的差额。
在资产端,硅谷银行在投资标的配置上较为单一,主要投资于安全系数较高的长期美国国债资产。相关数据显示,硅谷银行的总资产中有55%配置于这类资产,在美国前100大银行中排名第一。而2022年以来,美联储为了遏制高企的通胀,实行激进加息政策,美国长期债券利率出现明显下降,亦导致了其账面出现约150亿美元的未确认损失,资本充足率降低,市场信誉严重受损。
美联储金融政策或转向
本事件对于美国金融政策的制定和系统的运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美联储激进加息对于本次事件的诱发作用,市场人士普遍预计本月22日美联储很可能会缩小加息幅度或不加息,美联储货币政策或整体开始转向。
同时,该事件在短期内重创了美国和欧洲地区的银行股价,两地的银行股市值规模同期分别缩水了1000和500亿美元。而一些美国公司亦出现恐慌情绪,将他们的资金由与硅谷银行相类似的地区银行转移至大型商业银行,这样的避险行为也导致如第一共和银行、阿莱恩斯西部银行等公司股价甚至一度出现75%以上的跌幅。
但另一方面,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硅谷银行与随后发生的专注于加密货币企业融资的签名银行暴雷事件,均因当事银行常年疏于风控,不开展定期压力测试、客户集中于高风险行业企业所致,并非能够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源头。美国总统拜登在3月13日的讲话中指出,现在的金融监管较2008年更为严格,美国银行系统的韧性亦值得期待。而我国浦发硅谷银行负责人士亦表示,公司业务所受影响尚较为轻微,公司资本充足率指标较为健康,满足监管要求。
海外资产配置应坚持多元化策略
事件发生后,尽管硅谷银行在负债端累积的储户金额高达1600亿美元,超过了FDIC保险的最大金额,但美国财政部仍旧授权FDIC向所有硅谷银行存款人提供全额存款保护。截至目前,所有存款(包括85%以上的大量未投保存款)业已转移至“硅谷过渡银行”,相关风险似乎已在可控范围之内,对于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进程的影响亦较为有限。
尽管此次硅谷银行暴雷事件在当局强有力的干预下似乎有退烧的趋势,但它留给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教训却非常深刻。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在低利率环境下,哪怕是最安全的国债资产,也有可能因利率政策转向而导致价格大跌,因此资产多元化配置的原则无论何时均须遵守,不可废弃。
另一方面,此次美国当局将硅谷银行的未投保存款也纳入了风险化解范畴,这也使我们认识到了对存款进行保险的必要性。我国在2015年5月正式出台存款保险制度,规定赔付上限为50万元。尽管这个数额与美国25万美元的给付上限仍有一定差距,但适当将存款保险进一步纳入资产配置以及财富传承活动的规划,特别是对于那些将部分资产存放在三、四线城市地区中小银行的我国高净值人士而言,有着非常现实而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