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8日讯 由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说》节目于今日播出,本期节目的话题是“识别‘黑中介’非法本质,共护清朗金融消费空间”。平安银行北京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部副总经理孙媛强调,非法代理维权名义上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其实是利用漏洞骗取维权收益。
孙媛解释称,打着代理维权旗号的犯罪分子,先以了解案情为由要求消费者提供银行卡、身份证、保单等重要金融信息,然后利用消费者银行卡账户,截留占有消费者钱财,更有甚者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开展洗钱等违法活动。无论是要求消费者委托非法代理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还是修复征信等行为,最终往往都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比如,某些看似有效的故意拖延偿还信用卡欠账的非法代理维权攻略,实际上消费者往往要承担逾期滞纳金及罚息等后果。央行也多次发文提示,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等说法,消费者花钱“洗白”征信终将“越洗越乱”,到头来影响个人信用。
据孙媛介绍,近年来,为进一步遏制非法代理维权,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如北京、河南、山东等多地的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开展了打击金融领域非法代理维权灰黑产业行动,让不少“非法代理投诉”中介锒铛入狱。
目前,很多金融机构也积极响应监管号召,纷纷成立打击金融黑产专项工作组,与监管、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形成联动模式,对违规代理维权进行网格化、属地化的精准打击。在多方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刑事立案、行政打击、训诫教育等手段,有效处置涉黑案件,有力打击了非法“代理维权”黑色产业。
同时,对消费者端,监管和金融机构也不断加强教育宣传和风险提示,形成持续时间长、触达方式多样、立体的警示氛围,让消费者了解“代理维权”的非法本质、套路手段和危害等等,自觉警惕黑中介的陷阱。“比如平安银行今年就针对黑中介发起了‘2023清朗行动’,号召广大消费者们树立风险责任意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共同维护金融市场正常、清朗的秩序。”孙媛称。
在此,孙媛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三点注意事项。
第一,要树立理性的金融消费和投资理念,接受正规持牌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拒绝非法承诺保本保收益等违规执业行为。应该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征信异议申请、融资成本、抵押、担保等金融概念,掌握一定的金融常识。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前,要充分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内容,详细阅览合同条款和注意事项,明确知悉消费者权利和义务,谨慎签字确认。购买保险产品要符合自身风险保障需求和经济能力,使用信用卡或贷款类产品应考虑借贷成本和还款能力,投资理财产品应符合自身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
第二,要树立依法维权意识,警惕参与“非法代理投诉”可能面临的风险隐患,对于“非法代理投诉”勿轻信、勿传播。消费者如对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存在疑问,应当通过正规渠道提出合理诉求,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公布的全国统一服务热线、官方网站或服务柜面等渠道反映诉求,直接与金融机构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行业纠纷调解组织调解,或根据监管权限向当地银保监分局、金融工作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反映,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强化个人信息保护。金融消费者要注重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轻易将本人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信息和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金融信息泄露给他人,或者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使用或买卖而遭受损失。消费者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等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寻求帮助,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当发现不法组织或个人通过互联网平台捏造事实、散播谣言的,可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如发现不法分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职务侵占、寻衅滋事、诈骗、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节目简介:
《金融消保大咖说》节目是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号召广大网友争做金融好网民,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推出的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系列公益课堂,2022年-2023年计划播出10期。节目旨在传递科学的投资理财理念,防止人民群众受骗上当,引导金融消费者正确使用金融服务,倡导理性消费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