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自由化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当考虑到区域金融一体化时,作为例子,人们会想到像欧元这样的区域货币,然而,在东南亚,一个不同的情况正在展开。东盟的金融一体化,一直是该地区长期追求的梦想。不可否认的是,该地区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市场增长。一个一体化的市场,将意味着金融部门的进一步发展,包括银行、保险、资本市场以及贸易。在一个拥有巨大市场潜力但区域内贸易量较低的地区,改善金融服务能获取的就不仅是经济和贸易增长,而且还会有通过降低资本成本得到的市场效率提高。然而,金融一体化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为了充分了解它,人们必须了解东盟迄今为止的进展,以及该组织在确保金融一体化的未来方面正在采取的一些小的具体步骤。

东盟金融一体化的进展

东盟的金融一体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自1997年在泰国举行的东盟财政部长会议以来,它的突出地位已经开始得到体现。2003年,东盟各国财政部长就《东盟货币一体化路线图》达成协议,迈出了金融一体化的第一步。

随后,东盟领导人在2007年宣布在2016年之前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AEC),并制定了AEC蓝图,其中就包括了贸易和服务自由化计划,具体涉及金融服务、资本账户制度和金融体系一体化。这意味着AEC计划致力于消除对区域内金融服务和资本账户规定的限制,促进资本市场的协调和发展,支付和结算系统的协调,以及金融专业人士的相互资格承认。

到2011年,东盟金融一体化框架,开始被确立为解放和整合金融部门的举措的主要方法。以到2020年建立一个半一体化的金融区域为目标,该框架的主要目标包括提供东盟内部的金融服务,东盟资本市场的能力建设和发展,资本流动自由化,支付和结算系统的协调,以及区域融资监督和安排。

两年后,东盟成员国的中央银行行长(AMS)发表了"东盟金融一体化之路《关于评估金融形势和制定东盟货币和金融一体化里程碑的综合研究》总结报告,作为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参考指南。目前,东盟在实现东盟金融一体化框架的目标方面,已经采取了两个非常明显的步骤。

本地货币结算框架

在东盟这个内部贸易尚未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的地区,东南亚的双边贸易长期以来一直以使用美元为主。这主要是由于美元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同时,也是由于与欧元区不同的区域货币的缺乏。然而,使用美元的交易使得贸易、投资和商业的效率降低,因为,将当地货币兑换成美元并重新兑换回来需要更多时间。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也会导致美元走强,这有可能使当地货币贬值,贸易成本增加。此外,众所周知,东盟的当地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其债务价值,因为货币对美元的稳定会导致债务减少,而货币的波动则会增加债务。

2016年,泰国和马来西亚启动了本邦货币结算的双边合作,印度尼西亚在2018年也紧随其后。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货币框架,通过促进当地货币的使用,来推进跨境支付和贸易流动。这个框架被称为本地货币结算框架(LCS),它使双边交易能够在每个国家内使用本地货币完成。目标是减少对美元作为贸易交易结算货币的过度依赖,并通过货币兑换的多样化来产生本地货币的稳定性。最终,LCS也是发展交易效率的一个战略举措,通过实施直接交易而不需要购买和出售美元进行兑换。从广义上讲,它也将提高市场效率和本地货币市场的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这些AMS的中央银行(马来西亚中央银行、泰国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已经指定各自国家内的几家银行为指定交叉货币交易商(ACCD)。这些银行具有促进外币交易的能力,考虑到它们具有良好的复原力和健康状况,在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方面经验丰富,并且与伙伴国的银行有良好的关系。ACCD银行以当地货币提供的服务,包括签发货物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付款,接收和支付劳动报酬交易和投资收入,汇款,以及LCS客户之间的直接投资,所有权最低限额为10%。目前,印度尼西亚指定的AACD银行有7家,马来西亚指定的ACCD银行有6家,泰国指定的ACCD银行有5家。

截至目前,通过印尼银行与日本财务省在2020年签署的谅解备忘录,LCS的合作已经扩大到了日本和中国,随后印尼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在2021年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菲律宾中央银行Bangko Sentralng Pilipinas也在2019年东盟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期间与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中央银行签署了承诺,尽管他们尚未在国内任命任何ACCD银行。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虽然还主要由美元主导,但是,LCS的实施已经显示出积极的趋势。

2018年,印度尼西亚银行报告说,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使用LCS框架的贸易达到1.4%,2019年上升到3.6%,2020年上升到4.1%。泰国也经历了LCS实施数字的上升,从2018年的0.6%上升到2019年的1.1%和2020年的1.3%。此外,据预测,使用LCS框架的贸易和投资将在2022年增加到目标的10%,注意到2021年在该框架内完成的25.3亿美元交易。这一数字包括35%的贸易交易,14%的汇款,1%的投资,以及50%的银行账户的头寸。

LCS框架带来了几个明显的好处,因为它的支付系统更有效率,交易速度更快,为出口融资和直接投资提供了替代的对冲工具,并使交易结算接触到不同的货币,从而希望能够支持宏观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复苏。使用本地货币结算系统,有可能给东盟国家的支付发票带来结构性变化。虽然在贸易和投资中使用当地货币的比例仍然很小,毕竟与美元相比,以当地货币进行的交易只占不到10%,但是,应该注意到,自2016年以来其使用的积极增长,有很大希望能更广泛地使用LCS框架。截至2019年,在LCS内完成的贸易总额已累计达830亿美元。这是朝着东盟货币弹性的漫长道路迈出的缓慢而微小的一步。

跨境二维码(QR)支付

同样地,印度尼西亚最近创建了一个倡议,以扩大快速响应代码印度尼西亚标准(QRIS)的功能和服务。该倡议在2021年得到重申,并在随后承诺在国内和区域内建立QR互连。这与斯里巴加湾市路线图(BSBR)是一致的。东盟数字转型议程以加速东盟经济复苏和数字经济一体化文件得到了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会议的认可,该文件重申东盟集体同意在2025年前制定东盟数字经济协议和谈判数字经济框架协议(DIFA)的五年议程。在该文件中,特别关注与东盟支付政策框架有关的融资、支付和服务连接的建立,这在今年第八届东盟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期间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有提及。

东盟支付政策框架的跨境实时零售支付,尚属于加速阶段,其目的是在东盟地区通过QR实现可互操作的跨境数字支付。这样做是为了通过数字金融服务和区域支付连接来增加对金融包容性的促进,以加快包容性数字转型战略,其中包括在2022年前开发一个东盟可互操作的QR码框架。这与东盟支付连接倡议相一致,该倡议在推进东盟金融一体化和金融交易连接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并指出二维码支付是一种可靠、实惠和高效的支付方式,由于其实用性和便利性,有可能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特别是在旅游部门。

此外,该倡议有可能与LCS框架携手并进,帮助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根据印度尼西亚银行行长Doni P. Joewono的说法,印度尼西亚银行、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和泰国银行已经启动了一个跨境QR试点,允许商家和消费者通过QR进行零售和实时跨境支付,称为实时零售支付系统(RT-RPS)。

关于东盟金融一体化前景的一些结论

应该指出的是,目前LCS框架和跨境QR倡议的现有合作,是由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牵头,这三个国家恰好也是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增长三角的一部分。这三个国家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方面,也有类似的想法,考虑到马来西亚和泰国是印度尼西亚2018年十大贸易伙伴的一部分,它们在战略上的地理位置接近,可能有助于提高它们之间的贸易水平。通过一些小的具体步骤,这三个东盟成员国正在为更广泛的东盟金融一体化铺平道路。

由于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和货币多样化,意味着当地货币的价值稳定,政府需要确保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关于使用LCS框架的数据披露,这些企业可能对开展业务感兴趣,并由于交易货币的广泛选择而降低了汇率风险。

此外,关于企业间优惠结算货币的信息,以及对投资和贸易中本地货币使用情况的定期调查,是促进区域内更多使用本地货币制度的关键。因为,这些信息能增加直接交易市场的数量,并创建一个东盟外汇市场,进一步降低本地货币的交易成本。同样,人们对跨境QR支付将有助于经济复苏和数字支付和金融的未来抱有很大希望,因为综合跨境QR倡议可以带头发展标准化的金融技术和基础设施,有望扩大跨境汇款支付和股市销售。这一举措可能对提高国际批发和零售贸易的效率和促进投资数字化具有巨大的前景。

然而,要使这些举措在区域内发挥作用,东盟成员国的中央银行需要扩大金融部门数字化的努力,以便为综合金融市场创造一个包容性的环境。对数字金融的更多接触和认识,不仅会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减少对现金的依赖和金融排斥,并进一步实现创建东盟经济共同体会议的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利用合格的东盟银行框架,帮助银行开展适当的金融服务,并与利益相关者合作,确保数字金融技术和电子平台服务的提供能够为许多东盟成员国所接受,特别是对于以现金为基础的市场占主导地位且金融技术准备程度有限的一些国家,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LCS和跨境QR倡议,已经在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运作,并通过货币非领土化与东盟方式在货币权力和自治方面进行互动。

来源:《现代外交》网2022年6月18日Marsha Phoebe的文章

虚拟货币自由化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肖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