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融资租赁业年鉴2013年卷(中国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报告)

服务业改革的“中国模式”:特征与评析——基于1978~2016年服务业改革历程


三、服务业改革“中国模式”的独特性

服务业改革的“中国模式”:特征与评析——基于1978~2016年服务业改革历程

四、对服务业改革“中国模式”的评析


(一)服务业改革“中国模式”成就非凡


1.改革释放了服务业发展动力,服务业形成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67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623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21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服务业占比最高的年份。按全年平均汇率计算,服务业增加值超过55000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与1978年比,我国服务业占比上升了差不多30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75个百分点,也是三次产业中唯一一个产值占比持续保持增长的行业。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在过去的38年里增长了近40倍,年均增长10%以上。


2.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和社会稳定器


从就业看,2014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31364万人,占40.6%,保持着我国第一大就业部门的地位。而从全球看,2014年,全球服务业就业占比达到51%,发达国家为71%,中等收入国家为44%,中高收入国家为50%。从近几年的就业吸纳能力看,自2013年开始,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数都超过了1000万人,不但吸纳了每年的新增就业人员,而且还吸纳着农业与工业的转移劳动力,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绝对主力,也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会稳定器。

服务业改革的“中国模式”:特征与评析——基于1978~2016年服务业改革历程


5.部分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及民生服务市场化改革及其配套措施改革方面不协调,这些领域改革很难深入推进


纯目的论的服务业改革模式,对于解决当时面临的一些紧急问题具有重大的价值。而且也应该看到,我国服务业改革为1978年以后就业问题解决、1990年以后的财政压力缓解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过于强调服务业改革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不注重改革措施的配套性,很容易使服务业改革陷入到长期困境之中。以我国的房地产改革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房地产改革,其最初出发点是为了减小国家对城市居民住宅的补贴。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极度自由化与政府对土地的绝对垄断,使政府将土地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产生当前中国积重难返的土地财政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不是房地产业的市场化,而是政府对土地绝对垄断之后土地供给不足,人为制造了短缺。而医疗体制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市场化改革试点之后,政府并没有承担起建立医疗保障体制的责任,在改革失败之后,将罪过推到市场化的头上,使医疗体制改革完全推倒市场化的机制重来,而这种回到“政府主办”的思路虽然明显是一种倒退,但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已成禁区,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中国融资租赁业年鉴2013年卷(中国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报告)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肖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