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凯龙
【编者按】面对数字货币的全新挑战,经济学家分两类,一类嗤之以鼻,认为数字货币属于投机泡沫不值一提;另一类则谨慎接受,开始前沿的探索性研究。随着数字货币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加入第二阵营。凯叔为此推出“经济学家眼中的数字货币”系列文章,这是目前最全的数字货币文献综述。在分类、市场、交易所、价格、风险、监管和趋势7大方面,总结全球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前沿性理论研究,为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一个有用的参考和借鉴。本文为该系列文章末篇即趋势篇。“经济学家眼中的数字货币”系列连载完毕,感谢关注。
经济学家喜欢预测未来,但准确度并不高。
成功预测未来的前提,是预测的对象本身发展存在可被掌握的规律。按照这个标准,数字货币的未来很难预测。
因为数字货币是否存在自身发展规律,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加上数字货币行业在急速变化中,迄今没有一个被验证过的成熟理论能解释数字货币现象。数字货币前途未仆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数字货币本身存在时间才只有短短11年,引起学术界和监管关注也是近几年。对于这样崭新的数字货币行业,也许该多给点时间才能看清楚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尽管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预测数字货币很有挑战,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从行业目前发展脉络上,探究数字货币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从狂热回归理性
首先,数字货币市场从狂热回归理性。尽管数字货币市场2019年上半年迎来一波小高潮,但是跟2017年市场巅峰时刻相比,无论是从价格、交易量、新闻媒体报道覆盖程度、新项目融资的额度、还是比特币新增地址等核心数据上,数字货币的投机热情已经大幅降低。从资金流向和市场表现上看,新加入的参与者更加偏好主流币和交易所平台币这类风险比较低的数字货币。
经过市场快速牛熊转换的残酷教育后,参与人逐渐回归理性,不再指望能一夜暴富。参与者投资的时候更多的注重投资项目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更多的转入中长期投资。在这样市场下,靠概念和炒作的项目和公司将逐渐被淘汰,有实力真正做实事的公司将逐渐主导市场走向。
二、监管执行落地
其次,各国监管措施开始真正执行落地。2019年来,主要国家的监管以“牌照+沙盒监管”的体系已经成形,开始从讨论和搭建框架阶段进入执行落地阶段。尤其在Facebook提出的全球非主权稳定币Libra事件的刺激下,各国监管机构不得不面对数字货币带来的巨大挑战。监管成为主导数字货币市场方向的决定性力量。以此同时,数字货币行业协会和非盈利性研究学术组织,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稳定币异军突起
再次,稳定币(Stable Coin)的作用越来越大。比特币在数字货币世界一家独大的格局至今没变。然而,在稳定币出现前,由于代币的涌现,比特币占有全部数字货币市场份额已经有下降趋势。由于稳定币的出现,加快了比特币“失宠”的速度。其根本原因在于比特币价格的巨大波动性和产量的固定不变特点,严重打击了机构和个人使用数字货币进行投资和支付的意愿。稳定币弥补了比特币的空白,也名正言顺成为数字货币世界的通用货币,被认为是数字货币和传统金融两个世界交互的重要关口。
由于市场上对稳定币的需求巨大,自2017年以来,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量的稳定币。最终USDT脱颖而出,成数字货币里的美元,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还无人能撼动它的霸主地位。Facebook的Libra计划,在引爆新一轮对非主权稳定币讨论热情的同时,也带来了监管关注和参与。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Crypto Currency),亦主权稳定币,也重新提上各国监管者的议程。未来谁能主导稳定币市场?是现有的老牌数字货币稳定币,还是巨头杀入数字货币世界扶持的非主权稳定币,还是若隐若现的央行数字货币?我们目前很难去预测,但是有一定可以肯定,稳定币重要性,与日俱增。
四、巨头涌入
第四,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大步跨入数字货币行业。Facebook的Libra计划,只是金融巨头和互联网霸主涉足数字货币行业冰山的一角,就足以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高盛、摩根大通、微软等巨头都在镁光灯外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纽交所的母公司ICE,已经成立一家数字货币交易所。而不方便直接涉足这个领域的机构,纷纷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投资的方式布局数字货币行业。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入股数字货币行业中的标杆之一Coinbase交易所。
这些传统金融和互联网公司稳步推进数字货币,将会给行业带来一股不可忽视的清流,有助于数字货币市场的规范和健康发展。监管对数字货币行业的不信任感,会随着这些巨头的加入逐渐改变。当某一天,大机构已经成为数字货币的主力军,监管才会放心让普通投资人大规模涉足数字货币,比如批准数字货币ETF产品的公开交易。这一切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
五、合规STO开启序幕
最后,合法的通证证券(Security Token Offering)发行将越来越多。2019年7月,SEC首次批准区块链初创公司BlockStack用RegA+方式公开对外发行数字货币BlockStack Token,掀开了合规STO交易的序幕,给苦等很久的数字货币行业带来一线曙光。自从各国监管把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和类似ICO的一切通证发行都规定为证券发行后,数字货币发行者胆战心惊,害怕触碰到证券法的界限。
对于数字货币的发行,只有限制没有疏导出口是很难管理好。如今SEC开了个好头,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正规数字货币会走向STO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类STO中,有资产背书的STO将更加受欢迎。2017-2018年市面上发行的通证,主要以纯数字货币为基础,随着数字货币市场的巨幅波动,投资人对没有资产背书的数字货币开始产生不信任,因此有资产背书的数字货币逐渐吸引大家的目光。加上美国SEC对STO的支持和引导,相信今后越来越多的通证以资产背书类通证(Asset Back Token)的形式发行,然后在注册成为合规的STO,进入监管下的金融市场。
系列后记:
《经济学家眼中的数字货币》系列参考了大量数字货币的学术论文和行业资料,试图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概述目前数字货币在经济学领域里的研究,范围覆盖了数字货币的主要几大方面:分类、市场、交易所、定价、风险、监管和趋势。
对数字货币的讨论和研究,和数字货币本身一样,充满争议和挑战。本系列尽量保持中立的视角,平衡目前各方对数字货币的观点,让读者能通过本系列,对目前经济学范畴内的数字货币研究和讨论有个快速而全面的认识。
尽管我们在写系列之前,收集了大量业界资料和学术文章,可是我们不得不在完成第一稿的3个月后,重新大幅更新多处内容。因为短短3个月时间,涌现不少新的学术研究文章,而行业也是标志性的热点频出,譬如Libra以及BlockStack等。
传统金融行业的周期是以10年为单位,金融科技的周期是以年为单位,而数字货币以月为单位。这种变化极快、充满生机活力的情况,只有在数字货币领域才能遇见。
这印证了数字货币世界的一句话:“币圈一天,人间一年”,正是数字货币领域充满魅力的地方。
(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