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滴滴出行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探索数字人民币(DCEP)在智慧出行领域的场景创新和应用。作为首家跟央行签战略合作的互联网平台,滴滴对央行研究机构最大的吸引力,恐怕就是其覆盖5.5亿用户的高频出行场景。双方的战略合作为加速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应用,开辟了一条快车道。
滴滴,不仅出行还有金融
作为金融领域的前沿探索,数字货币落地不止需要场景,更需要能力。央行研究所的技术能力自不必多言,滴滴作为一家互联网出行服务平台,有这个承接能力么?答案是肯定的。
滴滴旗下金融科技平台滴滴金融早在2016年就开始落子布局。2017年底,取得支付牌照为进入金融领域奠定基础。2018年2月,随着滴滴金融部门升级为金融事业部,已取得财险、小贷、支付等核心金融牌照的滴滴金融已初具雏形。就在刚刚过去的6月,滴滴宣布升级金融事业部架构,成立金融生态管理部,专注持牌业务持续深化外部合作。
本次与央行的战略合作,可以看作是顶层机构对滴滴金融实力沉淀的认可。
突围与认可,滴滴金融两大关键词
此次合作对于滴滴金融而言,更重要的意义是在支付领域,尤其是高频场景的小额支付领域,或许是其从AT两家巨头间突围的一条新的探索道路。消息一出,让业内直呼两个没想到:没想到数字货币推进如此之快!没想到滴滴金融承接能力如此之强!
背靠出租车、快车、优享、专车、豪华车、公交、代驾、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租车等全维度出行服务场景。滴滴金融足以为测试整个数字货币技术体系的各种技术性能,如吞吐量、实时性、容错、安全等各方面打造完美"新手村"。
业内观察者很容易发现,自滴滴确立未来三年 "0188" 的目标以来,没有安全则一切归"0"的理念成为主基调。"All in安全"不仅包括出行服务,也囊括金融服务。滴滴金融虽然年轻,但能承接数字货币落地场景,其技术能力和金融安全能力可见一斑。
底层逻辑与成长新曲线
滴滴发展金融能力在传统眼光来看,似乎"不务正业"。这其实是由于对两种商业底层逻辑的冲突导致的认识不清:传统制造业公司,只能沿产业上下游攀爬,最终占领全产业链完成"霸业"。而滴滴这种头部高科技服务型公司的底层逻辑完全不同,他们是沿场景攀爬——以出行场景为主线,迅速外延,形成多种能力。解决打车难、打车贵提高出行效率的基础问题后,向小额支付、出行保险、租车购车贷款等金融领域延伸,是自然而然的。
滴滴内部消息显示,其组织调整公告中,明确寄希望新任的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卓越,能够带领金融业务成为出行之外的增长曲线,助力集团战略目标实现。
能否打破AT霸权,突出重围?滴滴金融很可能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