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虚拟货币是传销吗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作者:@蕨代霜蛟

生命最后哪怕是最绝望的疾病——癌症、也一样构成了你完整的人生。

央视名嘴李咏去世消息的突然传出、占据了昨日中国SNS平台的几乎每一寸空间。就这么短短十年不到时间里、不要说其他地方的名人、光是央视名嘴就有5人死于癌症的魔爪:2009年罗京(NHL型淋巴癌)、去年是肖晓琳(直肠癌)。中间还有方静、王欢。这五位癌症罹难者中最大年龄才55岁、距离国家定义的老年还有整整10年!

【一种态度】终有一天会明白:人生最后死于癌症或许并非坏事

不得不说、非常震撼、令所有表面上还算『健康』的芸芸众生只感到惘然若失、不知所措。

生命无常这四个字的鲜活程度、被表现到无以复加。

更何况李咏是如此健谈、活跃、思维敏锐。虽人到中年、但体型看去是如此健康、没有丝毫传统中国中年男性大腹便便气喘吁吁的油腻感。圈内他也早已功成名就、不缺钱、想去哪拖起行李说走就可以走的那种。

然而癌症以大浪席卷之势、令其生命迅速枯萎、耗尽。哪怕妻子关停公司和他一起远赴世界上医疗水平最先进的美国、哪怕找到了美国最顶级的医院梅奥诊所(Mayo Clinic)、哪怕倾尽全力、也仅仅多争取到了17个月的余命、连一年半都不到。五年生存率在这里茫远得好似两三个山头之外的峰顶、只给人带去深深的绝望。

正是这样的绝望感、掀起了公众巨大的恐慌。一些媒体与商家就利用这一时机拼命蹭热点、过度宣扬重疾保险与癌症筛查的价值。我实在看不下去、在昨天下午发了微博:

关于李咏去世、网上铺天盖地的悼念和讨论都不是问题、但有些东西过了。譬如借机开始恐惧营销、营销重疾保险。重疾保险营销本身也根本不是问题、的确也有价值、但是搭这件事搭得很拧巴、逻辑上莫名其妙:李咏何曾缺钱了?缺钱也不会去美国求治。若真严谨追寻逻辑、反而说明了就有那么一些恶疾是怎么也保险不了的、要你死你就得死、你还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所以这种什么都可以蹭的姿态很荒唐。

还有一个同样逻辑的、就是过分强调癌筛的价值、过火了。以今日世界权威机构的认知、具有确切筛查价值的癌症凤毛麟角、不过也就是肺癌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大肠癌外加一款东亚高发的胃癌、其他的癌不是根本没法筛查就是缺乏确凿证据说明有价值。李咏所患癌症若落在上述几种癌症之内的话的确有呼唤意识提高的意义、但若不是的话、结果会导致一方面无意义筛查的人数和项目数激增、另一方面是预期的落空:很可能李咏的癌轮到你得的时候你去筛查了也毫无卵用、照样得、得了之后开始愤怒、说现代医学的筛查是个狗屁、是骗子。所以这些接着事件的轰动而去故意诱导的、没必要、姿态也不那么好看。

逝者自身严格保护个人隐私、很多情况完全不知道、包括究竟得的是什么癌症(这一点非常重要、任何科普和意识提升没有这个细节就变成了扯淡)。既然不知道、就不能硬凑上去蹭、否则公众反而被误导进入不该有的迷思。

最后、他的去世真正应该用来呼唤的恐怕是以下两点:

①他那么有名有钱还在美国、却仅仅17个月便死于癌症的魔爪是事实。但请公众不要因此怀疑正规治疗的价值和意义。

②他那么有名有钱还在美国、却仅仅17个月便死于癌症的魔爪、说明人生无常、处处可能是突然的终点、所以请珍惜当下、把握现在、努力一生。这里的努力包括努力工作学习、以及换来成果和收益之后努力玩耍、努力享乐。因为人生苦短。

然后在这里、我还想花费一点字数写一个容易被名人英年早逝之恐慌所淹没的点、那就是:在很多情况下、死于癌症并不是一件那么糟糕的事情。

人终有一死。不是死于非命就是死于疾病(广义上衰老本身也是疾病)、最后我们总会以一种方式去死。当一切还能挽回的时候当然应该穷尽一切可能的手段去争取、但是当夺命疾患总有一款适合你的时候、你会发现:死于癌症之一选项(如果能选的话)并不真的那么可怖、相反还可能有其特有的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死于疾病在形式上有两大类:

①突然猝死、啪嗒一下倒下死去——心脑血管意外(脑梗脑溢血心肌梗塞)、消化道大出血等等属于此类。

②死亡不可避免、但死期未能确定的死缓——癌症、阿尔兹海默症(旧称:老年痴呆症)、痴呆症、渐冻症等等属于此类。

从统计学上来看、早期癌症通常治愈的概率较高是事实。然而一旦进展到相当程度之后、除了极少数几款癌症(譬如甲状腺癌)之外、大多数再怎么积极治疗都将很容易复发、想要彻底治愈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换言之、患者哪怕经过治疗之后感觉再好、活得再久、他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心理预期准备:他这一生必将是伴癌度过、与癌共舞的、没有其他选择。治愈?进展期的癌没有这个说法的、就算熬过了5年、也不过是『临床治愈』。癌症的所谓『临床治愈』这一定义与流感治愈或者肺结核治愈之间有着天壤之别。而进展期癌症一旦进一步发展到了终末期、那大多数情况下将是明确的死缓。

死缓、意味着你的生命被锁定在死亡的阴翳中、始终被不安所笼罩。对、这的确是一大缺点。但是想过没有、人间真的有很多很多终末期癌症患者、通过自己心态与情绪的努力调整与适应、最后不仅坦然地接受了死亡、而且还把最后一段时间活得无比精彩、活出了意义与价值。

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日本肿瘤医师森山纪之(原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癌症预防筛查研究中心总监)回顾自己几十年职业生涯中的点点滴滴时曾经说:最后阶段活得精彩而有意义的癌症患者、远比一般公众能够想象的多、其中还有不少人不仅最终存活时间远超最初死缓的预期、甚至还有奇迹般彻底恢复到症状消失状态的。他一生执业几十年、两种死法都看到过太多。在他看来、死于癌症的死法远远比突然猝死要好。

是的、突然间倒地就死的确有其巨大的优势:因为痛苦极短暂甚至没有。但并非世间每个人都会这么去想。很多人到了人生一定阶段之后、会希望给到时间上的余地、而不是『死刑、立即执行』。利用这点时间、人们可以:

充分安排好后事、和所有自己在乎的人一一告别。除了亲情友情、还有遗嘱安排、遗产分配等涉及法律的重要事项处理、可以让自己身后的家人与家庭的运作有条不紊。人生的告别仪式、其实是很重要的。在很多人看来、直接就死掉会令自己感觉愧疚与自私。同时从医学角度来看、突然啪嗒去死的死法除了自身愧疚感问题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严重的风险:这个风险、恐怕喜欢啪嗒去死的人从未想过——啪嗒就死也需要保证啪嗒之后能够确切死透。而脑溢血、中风、脑梗等最有机会让人啪嗒就死的疾病最糟糕的缺点在于它们常常会干活不闭环、做事不爽快、弄到最后有时人没死、却落得个半身或全身瘫痪、卧床不起、最后滑向了痴呆症的结局。

专业人士中认为癌症不是那么坏的死法的人很多、远不只是森山纪之。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应该是英国著名医刊BMJ原总编Richard Smith写过的一篇文章了。那篇文章题为『死于癌症才是最好的死法』。在文中、他将死于非命之外的死法剔除了自杀之后、分为四大类:猝死、死于癌症、死于痴呆症、死于脏器衰竭、然后分析了各自的优劣。分析后的结论是:最最糟糕的死法莫过于『在痴呆症的长年折磨下慢慢去死』这一种了。是的、这种死法不仅旷日持久、而且慢慢患者本人会失去对周围亲人好友的辨识、同时生理上慢慢失禁、粪尿缠身、完全失去了生而为人的尊严。而且正如中国老话『久病无孝子』、再怎么样的亲情也经不住长期的、不断驶向绝望深渊的折磨。以及、越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这种绝望感就越是惨烈:实在实在太耗金钱、同时又实在实在太需要高强度无间断的护理。不要说中国、美国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假如你孩子要上班、实在没法直接照顾身患痴呆症的你、不得不把你送去24小时护理的专业Nursing Home的话、那么平均一年费用至少60000美刀、大城市的话超越10万美刀轻轻松松——毁掉家庭经济、毁掉家人的人生发展。而且这个费用现在平均每年还在以5%的势头上涨、不要忘记:美国也在老龄化。是的、痴呆症太绝望了、无论对于患者而言还是社会而言、国家而言。于是Smith就提倡死于癌症的优势:在还没有来得及被痴呆症给拖死之前——死于癌症。

通过上文的描述、就能看出相对于痴呆症等其他判死缓的绝症、死于癌症还有一个优点是:癌症的话、直到生命很接近终点的时候还依然常常能够保持不错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吃喝拉撒、自主行动以及认知能力、一直要到差不多生命终点前不那么久的时候才会突然表现出生理身体状况的断崖式下跌、随后才迅速进入临终。个别癌症的生活机能基本保持时间更是极度逼近死亡:晚期肝癌在临死前一个月甚至三个星期、两个星期依然能够精神不错地外出行走、正常吃喝的案例多去了。再譬如今年夏天夺走我妈妈生命的胰腺癌、从最终确诊到生命终结连10天都不到、以至于我直到现在还每天都几乎会想到我妈这一辈子真是太会为这个家省钱、省时间、省麻烦了——虽然这生命最终的三省每每回味起来都会辛酸到令我扼腕。而痴呆症不同、生活自理与认知能力即便已经严重受损、生命却还在那里不知疲倦毫无意义地拖延着。。。

【一种态度】终有一天会明白:人生最后死于癌症或许并非坏事

↑BMJ的这张图再清楚不过了、展现的是不同死亡方式的身体机能衰退趋势曲线图。蓝色是癌症、红色是脏器衰竭、而绿色则是痴呆症等疾患。很明显:最下方的痴呆症无论对个人还是家庭都将是一场绝望的浩劫、而癌症在判死缓的疾病中绝对属于最最贴心的一款了。

【一种态度】终有一天会明白:人生最后死于癌症或许并非坏事

【一种态度】终有一天会明白:人生最后死于癌症或许并非坏事

【一种态度】终有一天会明白:人生最后死于癌症或许并非坏事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闻名全球的日本挖掘设备厂商小松的原会长安崎暁用自己的行动留下了传奇与美谈:80岁、确诊罹患终末期胆囊癌的他、用笑脸和感谢为自己办了一场生前葬礼、向所有他在乎的人、包括常年照顾他生意或者被他照顾的生意伙伴、供应商与客户一一握手、一一感谢过去。赶赴这一生前葬礼的来宾结果有1000人左右。走进葬礼会场的时候、你会怀疑自己的眼睛:氛围是温馨而放松的、视觉体验是舒适得体的。没有乱七八糟的摆饰、没有任何痛哭流涕的煽情、多的只是记载点缀他一生职业旅途的无数照片以及接受海外媒体采访的视频在大屏幕上播放。而他、就坐在轮椅上等候宾客的到来、然后亲自致意问候。他说:『留给我的最后时间我想过得充实、最后带着这辈子活得真开心的感觉进棺材...考虑到我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正好80岁的年龄、我决定用我自己的方式来操作这件事情。人生如何迎接终点、每个人见仁见智。』——他策划的告别仪式给自己留下了一份尊严、同时收获了他人的深深敬意。

【一种态度】终有一天会明白:人生最后死于癌症或许并非坏事

↑在高龄化进展程度迅猛的国家如日本、成年人一生中每两人就有一人必定患癌、男性更是一生超过一半必定患癌。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将来、甚至已经是中国大城市的明天。未来至少中国大都市人口一生无论患癌还是死于癌症、都将是大概率的、稀松平常的事情。你唯有适应这一趋势、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当然必须承认癌症不是没有短板。其最大短板之一是癌痛:

剧痛的胰腺癌。剧痛的骨肉瘤。剧痛的癌症骨转移。

癌痛严重时宛若噩梦、令人生不如死。权威机构如WHO大力宣传的应对方案是:晚期癌症患者护理上止痛药剂一定要用足。然而这一领域上中国的目前水准简直令人不忍直视、只要想到竟然还有医生因为给终末期胃癌患者用了吗啡而被家属起诉的、就觉得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但这是整个亚洲在观念上落后的通病、即便日本也没有能够好到哪里去:根据WHO、日本在医疗止痛药剂上仅处方了本应处方的16%、以至于很多患者强忍着癌痛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因此严谨而言、死于癌症优点的讨论前提应该是要剔除那些容易引发剧痛的癌症类型的。

而在死于癌症之于患者个体的价值上、森山纪之曾经提到自己作为肿瘤医师在早年对应过的一位晚期癌症患者、是一名相当有影响力的财经界人士。癌症诊断时森山纪之很清楚地知道他最多只有半年余命了。而那个时候日本还和现在的中国一样、癌症病情选择阴霾或者蒙骗患者非常普遍、因此他也没有告知。但不知为何、后来患者获悉了、直接把他叫过去、愤怒地对他指责道:『死对我而言完全无所谓、但你为什么瞒着我?!这样时间有多浪费你不知道!明明可以做的事情还有那么多!你告诉我我到底还能活多久!?』森山纪之不得不坦率告诉他还有半年之后、他只是沉默了一瞬间、然后立即反问:『我实际上还能用多久?』(意思是实际上还能意识清晰多久)——这件事情让森山非常震撼、他这才意识到、原来晚期癌症的最后那段时间、也绝不等于是白白浪费、像痴呆症那样等死的。后来、日本社会意识开始渐渐转变、到现在基于Informed Consent(知情同意)的原则、除非患者明确表示不想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否则无论余命多短、一定告知。

【一种态度】终有一天会明白:人生最后死于癌症或许并非坏事

他还回忆过另一个案例:一位60多岁的女性、肝癌晚期、余命仅仅2周左右。但当时状态却还能很有精神地吃喝无障碍。有一天、这位患者突然对森山纪之提出了一个恳求:希望他能够陪她与他丈夫一起去个上好的饭店吃一个鳗鱼饭。于是三人晚上共进了晚餐。第二天早晨、森山纪之随口问了她一句:『原来你喜欢吃鳗鱼饭啊。』却没想到患者是这样回答他的——

『其实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我老公一直很忙、几乎没有时间和我一同悠闲度过。所以我想至少临死前最后有一次能够和他一起好好吃一顿饭。如果选择去好一点的鳗鱼饭餐馆吃饭的话、鳗鱼是需要活杀现做的、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了。昨天晚上他听我说话的时候目光很柔和、感觉从来没有那么好过。现在我已经没有任何遗憾了。』

我三年前读到这段文字时候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至于一直烙印心间常常都会无意识地回忆起来。或许人在年轻时会更愿意啪塔一声倒地就死、但随着岁月沉淀、人生积累、家庭成立、赡养送终、会越来越明白死于癌症的意义、或者至少慢慢能够理解死于癌症的优点何在。

是的、恐怕唯有生而为人、你才有这样的智慧与奢侈、去以癌症的方式面对人生的尽头。津枣这篇文章虽然也提到了李咏、但绝非借他去八卦什么或者蹭什么、而是想以说开去的方式为因他的死讯而变得焦躁恐惧的互联网情绪降一点温、令公众更加理性地看待癌症、理性地看待人生、理解哪怕是生命最后绝望的疾病——癌症、

也一样构成了你完整的人生。

既然如此、恐惧无益。接受它的存在、准备好你的应对。

完。

BMJ虚拟货币是传销吗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肖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