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虚拟货币犯罪现状分析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大数据透视金融诈骗:三年案件数下降近六成,最新被告人画像来了

如果有零利息、低门槛、秒到账的贷款,你会借吗?

面对小投入赚大钱、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机会,你会怎么做?

有专家号称能带领玩转“元宇宙”,躺着赚钱,你会加入吗?

小心有诈!

随着经济、技术手段的高速发展,金融诈骗手段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不法分子借由缜密的骗术剧本、以假乱真的技术手段,令受害者稍不留神就坠入诈骗陷阱,一夜暴富瞬间变“一夜暴负”。还有一类金融诈骗团伙则是将“枪口一转”,瞄准了正规借贷平台或其他金融机构,伪造身份及征信记录等信息进行“骗贷”。

面对不断迭代升级、令人防不胜防的金融诈骗手段,除了不断加大监管治理力度之外,提高金融机构反诈水平、加固技术防火墙以及营造“全民反诈”的社会氛围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近日,中宣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客户端“爆料通”联合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金融反诈最新行动指南》,并邀请业内人士、AI公司同盾科技从技术反诈防骗角度出发,分享金融反诈经验,旨在增强金融反诈普法宣传,提示机构与广大投资者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识别能力,进一步巩固金融反诈防骗屏障。

大数据透视金融诈骗

最新被告人画像出炉!

为进一步剖析金融诈骗现状、问题特点及案件特征,21财经客户端“爆料通”联合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开的文书进行技术分析。数据显示,金融诈骗风险呈现逐年缓解趋势,各类犯罪在数量上均有所下降,网络化特征日益凸显。

  • 近三年案件数下降近六成,网络化趋势引发关注

2019年-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金融诈骗案件呈现逐年递减的特点,三年案件总数下降59.55%。在监管高压下,金融诈骗风险逐年缓解,预计相关案件的审结态势会进入持续回落走势。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指出,金融诈骗“网络化”特点显著,作案手段多变、智能化、高科技化、隐匿性强,加上金融行业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性、复杂性特点,公检部门打击金融诈骗犯罪面临着新问题、新要求、新难度。

从2019年到2021年,分省份看,金融诈骗案件的地域分布变化并不显著。这也与金融诈骗网络化趋势下,资金划转能够跨区域有关。

广东省公安部门相关人士提到了移动互联网支付、第三方支付方式的普及:“仅需联网的计算机或手机终端就能够在任何时间完成跨区域、跨境资金划转,网贷平台设立虚假项目融资、截留投资者资金自设资金池、非法利用投资者资金投资理财、高额放贷赚取利差等金融乱象自然会滋生。”

大数据透视金融诈骗:三年案件数下降近六成,最新被告人画像来了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线上业务转型加速,目标客群下沉,致使黑产攻击目标转移,移动化、互联网化促使业务模式前移,金融欺诈方式逐渐趋于多元化、隐蔽化、网络化

据同盾科技介绍,欺诈团伙利用数字技术实施“精准施骗”,攻击变得更有针对性。诈骗分子会根据某一类人群、甚至某一个人的特殊情况,量身定制骗术,成功率较高。比如投资交友“杀猪盘”的施骗者会给受害者讲半年的睡前故事、发送海外订单、寄奢侈品等。其次,欺诈团伙开发越来越多的网络化欺诈软件,包括股票K线、聊天截屏、交付账单等,都有专门的涉诈软件来生成。市面上甚至还出现了转账凭证模拟器、虚假交易软件和投资软件等,令受害者难辨真假。

  • 近三年平均每案涉案金额超8000万元,信用卡诈骗罪占比过半

2019年-2021年,信用卡诈骗罪案件量始终遥遥领先,合计达3375件,占所有案件量的50.4%;其次为集资诈骗罪,占比为28.79%。“从发案的类型来看,信用卡诈骗一直是最多的,其次是贷款诈骗犯罪与集资诈骗犯罪。”广东省公安部门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

金融诈骗网络化的趋势背后是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猖獗彰显了这一点。上述人士指出,这和犯罪手法有关,“比如对于我们老百姓个人来说,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若被不当采集、随意泄露、任意篡改、恶意使用乃至非法转卖牟利,将导致群众受到信用卡诈骗犯罪侵害的可能性增大。”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指出,对此类犯罪应加强风险防控,从申领人资信调查、授权审批制度、发卡机构催收制度、客户信用信息跟踪制度、信用卡技术风险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信用卡规章制度和运行防范机制。

不过,近三年信用卡诈骗罪案件数量下降幅度也是金融诈骗类犯罪中最大的,从2019年的56.78%降到了2021年的45.63%,共下降11.1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各类犯罪案件在数量上均有所下降,但从比重上看,保险诈骗、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罪的比重呈现扩大势头,风险控制压力增大,该变化趋势需引起关注

大数据透视金融诈骗:三年案件数下降近六成,最新被告人画像来了

此外,近三年间,在有涉案金额记录的3830件金融诈骗罪案件里,平均每起案件的涉案金额达到8383万余元。金融诈骗案件的涉案金额通常都比较高,互联网也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网络化趋势下,金融诈骗受害人群扩大,导致涉案金额较高。

分年度看,数额有较大差异,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平均每案涉案金额从2019年的8818万余元小幅增加到2020年的1.17亿余元,2021年又收缩到991万余元,同比猛降九成。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金融诈骗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大数据透视金融诈骗:三年案件数下降近六成,最新被告人画像来了
  • 金融诈骗罪被告人画像:集中在30岁-39岁

结合被告人特征数据来看,金融诈骗罪案件中,涉案人员多为金融业、制造业从业人员,年龄集中在30岁至39岁,且学历较高的人群占比不低。有分析指出,依托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金融诈骗突破了空间限制,导致单案涉案人群广,许多行业均有涉及。

大数据透视金融诈骗:三年案件数下降近六成,最新被告人画像来了

从学历结构来看,初中文化的被告人数量最多,占比41.98%。其次是高中学历,占比达23.16%。

从被告人所在公司行业分布看,来自金融行业、制造业、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比重靠前,依次为32.14%、22.57%、11.7%。涉案的制造业人员比重有所扩大,三年间提升9.34个百分点。犯罪主体呈现出向多元化演变的趋势。

大数据透视金融诈骗:三年案件数下降近六成,最新被告人画像来了

对此,公安部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了一起金融行业“自己人”作案的典型案件。据介绍,该案主要作案人员均为某知名保险公司内部人员,他们长期通过非法手段从某知名保险公司内部系统获取客户信息出售,从事黑产的中间人赚取高额差价收益;并让从事黑产犯罪的团队诱骗客户退保并重新投保,以骗取客户退保代理费及保险公司佣金。

金融机构是此类诈骗的一大受害人,许多作案人员系行业从业者,这让金融犯罪具备了隐蔽性的特点。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强调,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仅需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更应充分发挥技术能力,推进“数字金融”与金融反诈相结合,采用技术解决方案避免被欺诈。

金融行业常态化反诈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近年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央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协同发力,织密了监管网络。尤其对于集资诈骗、信用卡诈骗等多发的金融诈骗类型,相关法律法规得到了针对性的补充、完善。通过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出台,主要解决证据收集采信、法律适用、法律政策把握等问题,减少了模糊地带。目前,金融行业常态化反诈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大数据透视金融诈骗:三年案件数下降近六成,最新被告人画像来了

据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的最新介绍:

  • 2021年,金融系统识别拦截资金能力明显上升,成功避免大量群众受骗,月均涉诈单位银行账户数量降幅92%,个人银行账户户均涉诈金额下降21.7%。

  • 2021年,人民银行支付结算部门会同反洗钱、外汇管理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诈可疑账户430万户、新建监测模型1.3万个,拒绝涉诈可疑交易1.3亿笔。

  • 2021年,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根据公安部门的查询、止付、冻结指令,查询、止付、冻结涉诈资金1.5亿笔,紧急拦截涉诈资金3291亿元。

  • 商业银行向公安机关推送涉诈受骗资金交易预警信息242.8万条,避免大量群众向涉诈账户转账,向公安机关提供到银行网点异常开户的卡贩线索8872条。

“金融诈骗犯罪涉及多个经济领域,公安部门与市场监管、地方金融、税务、银保监、证监、人行等行政执法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广东省公安部门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在地方,多部门合作也已成为金融反诈的重要抓手,省市两级公安机关相继成立反诈联勤作战中心,各有关警种、银行、运营商带资源、带权限共同进驻,7×24小时实体化运作,已经形成一体化侦查打击新机制。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投资者教育方面,多部门联动和常态化反诈也已成为业内共识。目前,共青团等众多群团组织也加入到金融反诈的宣传工作中。据公安部门介绍,从“4.26”知识产权宣传周、“5.15”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季再到“6.15”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7.15”防范金融犯罪宣传周,金融反诈教育贯穿全年,在如今的治理格局下,金融反诈已逐渐深入人心。

金融诈骗花样层出不穷

如何应对?

互联网技术推动了金融服务手段的现代化,但随之而来的新科技、新概念、新手法已经渗透到诈骗犯罪活动的全过程,构建反诈防控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势在必行。专业防诈,是预防诈骗的技术中坚力量。

  • 不法分子狂蹭热点,执法部门“见招拆招”

金融诈骗手段方式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这在新型犯罪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数字人民币”刚试点推行,便有不法分子盯上利用其进行诈骗、洗钱。此外,还有犯罪团伙“紧跟民生时事、社会热点”,设计话术剧本实施犯罪,如利用“疫情防控”“扶贫”等热点设计话术实施诈骗,群众难以辨别真伪,受骗风险明显增大。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许多金融诈骗犯罪过程涉及虚拟货币、区块链等新概念。据统计,2020年12月至2021年底,广东省涉虚拟货币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886起,涉案金额达3.3亿元。据介绍,目前涉虚拟货币犯罪主要有三大类型:一是成为洗钱犯罪的重要工具;二是购买犯罪工具与服务;三是虚构交易场景实施诈骗。

“另有一些诈骗分子搭建虚假交易平台,虚构出不存在的虚拟货币,然后再通过操纵货币价格来骗取受害人的钱财。”公安部门介绍,新型金融诈骗犯罪的背后,是犯罪分子充分利用新科技、新设备,专业化、职业化特点明显。

对此,执法部门也在积极利用新科技与犯罪分子较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给予了我们更多发现犯罪的途径,比如,犯罪分子在利用大数据手段推广诈骗链接、理财产品的同时,也给予了我们巡线追踪其真实身份的切入口。”金融反诈部门人士介绍道。

工信部联合公安部研发启用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通过数据建模自动分析发现潜在受害用户。AI机器人也被引入到预警劝阻工作中。

  • 齐抓共管,金融机构革新反诈武器势在必行

防范打击金融诈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与各类市场参与者的协同应对,共同打击此类犯罪行为。

面对不断迭代更新的线上金融诈骗,金融机构的传统反诈骗技术存在着欺诈识别精度不够、模型生命周期短、跟不上日益增长的高并发低延时的计算要求等痛点,风险排查工作量大、成本高,对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欺诈手段无法迅速做出应对。金融机构提高反欺诈水平、加固技术防火墙迫在眉睫,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风险管理体系、保障金融安全?

近年来,同盾科技持续不断为金融机构提供智能反欺诈服务,同盾科技认为,从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反欺诈工作环节设立安全防线,可有效提升反诈效率。

一是提高事前风险识别的精度,实现精准预防。同盾科技应用知识图谱、多维模型组合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多源数据整合、统一信息管理,开展账户、客户、地址等风险精准画像,有效提升预测准确率。

二是建立事中拦截劝阻的重要防线。同盾科技支持客户维度、交易维度、案件维度等多元的评分预警,基于实时和历史交易行为,对客户的异常交易进行实时自动化甄别,通过交易反欺诈平台发送指令给业务系统,实现对异常交易的实时干预,并实时调整预警阈值。

三是事后做好风险分析挖掘,进一步加强风险账户管控。同盾科技提供带有可解释性的机器学习模型,定期进行案件概要信息与关键风险点的对比、关键特征的定性查看;通过闭环的机器自学习系统进行自动调优,不断迭代模型,持续快速更新。

除了提升反诈的效率,同盾科技认为,管理成本和用户体验也是金融机构必须同时考量的维度。同盾科技帮助机构建立的反欺诈系统,可以提高银行洞察客户的能力,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实现经营中的开源节流与降本增效;同时,在高并发压力下不影响客户正常体验,让客户尽量对风控无感,改善机构的客户服务能力。

@普通民众

一起识破金融诈骗“假面具”

除了不断加大监管治理力度、提高金融机构反诈水平、加固技术防火墙以外,营造“全民反诈”的社会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让普通民众的防骗意识,自觉地从“保证我不被骗”,到“提醒他人不被骗”,再到“注意身边是不是有诈骗”。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指出,司法实践中,网络金融诈骗案件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当前金融消费者容易遭遇包括“招转贷”“集资诈骗”等手段在内的网络金融欺诈。

金融诈骗不停,防骗反诈不止,一起来识破金融诈骗套路,增强反诈意识。

大数据透视金融诈骗:三年案件数下降近六成,最新被告人画像来了大数据透视金融诈骗:三年案件数下降近六成,最新被告人画像来了大数据透视金融诈骗:三年案件数下降近六成,最新被告人画像来了大数据透视金融诈骗:三年案件数下降近六成,最新被告人画像来了大数据透视金融诈骗:三年案件数下降近六成,最新被告人画像来了

出 品丨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客户端

爆料通 21数据新闻实验室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

策 划丨丁青云 谭婷

报告撰写丨曾静娇 祝浩杰 李鹏飞 实习生 刘智慧 (实习生周晓丹对本文亦有贡献)

内容支持丨李玉敏 郑玮

视觉设计丨徐晖 黄丹虹

校 对丨强燕 黄志明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我国虚拟货币犯罪现状分析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肖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