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犯罪行为。目前,帮信罪的起诉人数,已经排在了危险驾驶罪和盗窃罪的后面,正式成为全国第三。
近年来,电信诈骗活动猖獗,特别是境外的网络诈骗活动,每天都有大量民众受骗。为了打击此类犯罪,202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斩断犯罪分子的信息流和资金流。随着断卡行动的开展,犯罪分子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于是他们把眼光放在学生这一群人身上,此类人群年纪小、法律意识不强、缺钱花。
他们在全国各地大量收购银行卡,通过各种方法如利诱、哄骗等方式。于是很多群众,特别是学生,为了那几千块钱,把自己的电话卡或者银行卡出卖,哪怕明明知道他们在从事犯罪活动。
犯罪分子在网络诈骗活动中,会让受害者把钱汇入收购来的银行卡,这是第一步;因为这一笔钱是赃款,证明不了其合法来源,如果直接用的话很容易被查。所以他们要把赃款洗干净。这个时候就需要“水房”来把钱洗干净,他们会通过网购、虚拟货币、房地产、证券等方式,继续用收购过来的其他银行卡,反复转账,这就是所谓的“跑分”。比如,现在很多网上都有充话费的第三方网店(当然并不是指全部),经常推出优惠活动,只需充值80%的钱就可获得足额话费。消费者购买后,他们再把足额的钱充进移动公司中,虽然损失了20%的钱,但是那80%已经洗干净,可以正常的花销了。
当然,除了上述方法,也有一些帮助犯罪分子拉人进群,获得佣金。但是不管是哪种方法,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诈骗活动,但是给犯罪分子提供了直接或者间接的帮助,已经触犯法律底线。
因为很多在校学生,涉世未深,法律意识淡薄,加上没有经济来源,很容易诱导至犯罪道路。
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们,多去找找相关帮信罪的案例和法律法规,一定要找自己的孩子好好谈一次,告诉他们帮信罪特点、常见的形式和量刑。提醒他们不要为了几千块钱出卖任何电话卡和银行卡,银行卡一旦用于犯罪活动,每天突然流动大量资金,必然会引起相关部门的警惕,不要心存侥幸,一旦走向犯罪道路,影响的是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