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超林倩马爽
“现在很尴尬,快到旺季了,最近原料涨价明显,我们还没有完成采购。继续大量采购的话,成本压力比较大,下游也还没有明显涨价,少量采购的话,又担心影响后期出货!”一位华东地区铜缆企业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他这些忧虑的背后是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迅速攀升的市场行情。
为规避近期原材料成本大幅波动风险,一些以大宗商品作为主要原材料的企业纷纷宣布上调产品价格。也有一些企业另辟蹊径,以格力电器、爱仕达、电工合金为代表的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宣布拟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然而,套期保值是一把“双刃剑”,基差变化对套期保值的最终效果至关重要,也是主要的风险因素。
“金融市场最靓的仔”
牛年伊始,大宗商品演绎了一轮高潮迭起的大戏:“双主角”布伦特原油、LME期铜同台争艳,价格不断刷新高点,反映全球大宗商品走势的CRB指数也创下2018年10月以来新高。国内期货市场亦应声上涨,沪铜、沪铝、沪镍、沪锡、原油等期货纷纷创下近年来新高。大宗商品因靓丽的行情表现,也被网友戏称为“金融市场最靓的仔”。
CRB指数于2020年4月触底,此后展开强势反弹。从时间维度方面来看,这正是多国为应对疫情冲击大规模提供货币供应量的时期。“全球超额流动性助推资金涌入资本市场,以及由于美联储史无前例的货币超发对美元的打击是本轮大宗商品大涨的主因。”中大期货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景川表示。
大宗商品上涨也有自身的因素。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推动大宗商品真实需求恢复。然而,供应端却未能得到及时修复。“大宗商品处于产业链上游,属于高投入行业,疫情不仅令需求端塌陷,同时也使得开采行业资金链紧张,企业缩减资本支出,进而影响长期供给。”美尔雅期货高级能化分析师黎磊表示。
在有色金属行情多头盛世之下,产业链企业则是“冰火两重天”。通常而言,大宗商品涨价将直接利好上游开采企业,以及拥有原料库存的下游企业,但对于多数下游生产、加工企业而言,确是实实在在的压力。
江铜集团金瑞期货总经理侯心强表示:“对于实体企业而言,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导致终端消费企业成本大幅上升。”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在就地过年的号召下,国内有色下游加工企业提前复工。然而,在二季度传统旺季前,多数下游企业的原料备货尚未完全采购到位。此时,面对铜等有色金属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的原料成本猛涨,以及在部分企业下游产品议价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原材料价格上涨无疑将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对于加工型企业而言,原料大涨对企业平稳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以铜加工企业为例,作为典型的双向敞口企业,其在采购电解铜时,担心铜价出现上涨,而在销售含铜制品时,又担心铜价下跌,且生产与销售之间还存在时间周期的问题。同时,这类企业的原料和产品库存量管理对其经营也很关键。
“目前,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且波动加剧,甚至出现了阶段性累库,放大了加工企业的价格风险。同时,保值资金投入亦大幅上升,给企业风险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侯心强表示。
上市公司玩转套保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姜风指出,大家电产品原材料成本占比超过七成,钢材、铜等多种原材料价格大涨令企业承压。
也有部分企业却能淡定地面对原料涨价。“部分企业参与套期保值对冲获得较好的保值避险效果。”国信期货研究咨询部主管顾冯达表示。
以铜材加工企业套期保值为例,铜材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一般为按照市场价采购电解铜或废铜,经过一定加工周期的加工生产出铜材,然后以“市场价+加工费”进行销售,其采购原料价格与销售产品价格都与沪铜期货高度相关。(下转A03版)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