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虚拟货币害惨的学生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对大部分人来讲,赚取快钱、轻松钱是一直梦寐以求的事,同时也是一场冒险之旅。就像是一个没有做过任何训练的人去走钢丝,亦是火中取物,殊不知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刷单诈骗 已有上千宗,日赚千元的没几个,人均损失过万的倒真不少,就真是验证了那句古话:偷鸡不着蚀把米。

小王就是众多 蚀米者中的一个,在遭遇三天被骗两次的打脸经历后,就有了这么一篇追悔莫及的自述文章,希望大家能从中看出刷单诈骗的详细套路,以此警示自己。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图源网络)

正文

一个网络刷单受害者的自述

我是一名大学生,22岁,就读于武汉一所211高校。之所以把这个点出来,绝对不是在自我炫耀,而是在被骗后,很多人问我,说我一个211大学的还能上这种当……

其实是否被电信网络诈骗,与学历并无多大直接关系,诈骗种类繁多,手段花式花样,学历高的也同样可能被骗。我或许是因为太年轻,见的世面少,自我保护的意识不高才掉入了他人陷阱。不过,事后别人怎么看我,如何评价我,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丑是有点丑,只希望更多人看了能提高警惕。

短时间内被骗两次,弄丢了将近18000余元,我的故事很奇葩,皆是源于刷单。第一次被骗是因为我想做兼职,赚点外快,第二次被骗,并不是因为我想要赚多少钱,而是我想弄懂,还是好奇心在作祟吧。这就似一场赌博,将自己的小金库全部投进去的冲动感和害怕血本无归、害怕被骗的恐惧感交织着,让我觉得刺激却又恐惧不已。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图源网络)

接下来,简述一下被骗的过程。套路大同小异,在国家反诈骗APP上我之前也有看到过,奈何好奇害死猫。

9月25日,我在“知乎”上在查阅推荐话题的时候,看到一个兼职刷单平台叫“potato”,下载后,通过平台上预留的QQ群号我进了一个群,群里有“导师”推荐我下载一个叫“英格玛”的APP,这样的APP我从来没了解过。下载后,“导师”让我领取刷单任务,第一单获取了佣金18元,后 “导师 ”又发给我一个链接,点击链接可以接着领取任务,我分五次给对方转账 11581元进行刷单,刷单成功后,为了保证资金安全我想把钱全部提出来,平台却显示账户被冻结,无可奈何我咨询了“导师”,他却说是我最后一次操作间隔时间过长,需要重新充值,我感觉情况不对,意识到自己应该是被骗了。

在遭遇诈骗后,我总想看看类似这样在“知乎”上发兼职平台的还有多少,时不时的会去翻阅。过了两天,翻看话题时我又接触到一个自称可以赚钱的APP,题主说得十分诚恳,好奇心驱使下,我点开了链接下载APP进行注册。进去后,随便挑了一个平台任务,通过下面联系人的电话我添加了第一个接待员的微信,对方很快同意了问我是不是来兼职刷单的。

跟着我做了几单几十元一单的小任务,就是给对方指定的账号转账,钱会再充值到我这个APP账号里用来购买虚拟货币,叫BSTD,我加起来充值了1000元左右,并且成功的得到了约300左右的佣金。后面的任务数额就越来越大,因此我被介绍给了第二个接待员,起始单做的就是555元一单的,每单可以赚个100多,做了几单,确实可以提现到账的。至此,我想做了这么多单,都可以提现,是不是这个平台不是骗子,是真的可以赚钱。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与接待员的聊天记录)

随着单越做越大,第二个接待员把我拉到一个4人群里,里面还有2个做同样任务的。我做完两单后就发现有一个是托儿,因为每单就她最快,也没有疑问,转账最及时(事后回想,这个托当得也是挺草率的)。真正被宰的是我和另一个姐姐。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与接待员的聊天记录)

群里公布的任务规则就是完成上一个任务后返本金加佣金到APP账号,但你提现不了,因为这是一条任务中的一个,只有全部任务完成才可以提现。其实我早就想到了他们肯定会来这套,奈何人心太贪,总想把账户里的本金弄出来,所以我坚持做完了最后一单,截至此时,我账户里没有提现的资金共有6000余元。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与骗子签订的假合同)

接下来跟我预想的一样,任务必须接着做,此时我确信自己是上当无疑,立马收了手。不过,群里那个姐姐还不知道,我想告诉她也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被禁言了,群里也私加不了她,干着急的看着她又转了一万元,她的金额加起来也有18000元了。我心急如焚,真想把那个接待员一锤子捶到墙上去。无可奈何之下,我选择了报警。

就这样,间隔2天,我被骗走了12000元,报警后,警察蜀黍经过程序冻结我转账的对方账户后,发现里面早已没钱,亦是无话可说。

钱我知道是追不回来了,只能空懊悔自己脑子进水。这次的分享到此为止,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读完拙作。

电信诈骗致死之后,我们如何面对信息裸奔的互联网时代?

在徐玉玉遭遇诈骗离世之前,大概很少有电信诈骗事件引起如此广泛的舆论关注和讨论。得知被骗后,报案返图中的徐玉玉郁结于心,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仍不幸离世。

电信诈骗引爆信息安全问题

媒体关注什么?

在徐玉玉遭遇诈骗离世之前,大概很少有电信诈骗事件引起如此广泛的舆论关注和讨论。

近日,即将步入大学的山东临沂女生徐玉玉19日接到一起诈骗电话,嫌疑人以“领取助学金”为由博取其信任,骗取了全家辛苦积攒来的9900元学费。得知被骗后,报案返图中的徐玉玉郁结于心,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仍不幸离世。

就在相距不远的临沐县,大学生宋振宇因接到来自“济南公安局”谎称自己银行卡被透支的电话后,被诈骗分子骗取2000元。虽然报警后父亲安慰他别太难过,但在23日深陷惶恐悔恨的宋振宇,同样因心脏骤停生命陨落。

短短几天内被曝出两位大学生因遭遇诈骗而离世的消息,实在令人扼腕叹息。然而类似的骗局仍在上演,24日湖北一准大学生接到电话称自己的银行卡在上海透支1万6买了苹果手机,被骗走了学费、生活费近4万元;25日上海一大二女生接收航班取消需前往ATM机改签的消息后,被骗6100元学费。

随着28号最后一名嫌疑人的自首,徐玉玉案所有嫌疑人都已被抓获归案。 在整个案件的全程的追踪中,“央视新闻”的表现尤为突出,连续4天发文7篇,从案件始末、调查过程、骗术手段、评论反思等方面都有详细的报道, 行文结构上也具有很强的科普性,字里行间透露着打击电信诈骗、维护信息安全的决心。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除了对徐玉玉事件进展的关注,媒体同样也将目光投向诈骗嫌疑人,报道其身份、职业、家庭等基本情况。 其中六名嫌疑犯中有三名来自“电信诈骗之乡”福建安溪一度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电信诈骗的隐忧一直存在,尤其在开学季容易成为高发期。而面对频发的电信诈骗事件, 另外一个引发关注的焦点在于“立案难、侦查难和索赔难”。 电信诈骗的受害者往往比较分散,追查嫌犯和索赔过程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但收效甚微,这也是电信诈骗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斯人已逝,但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徐玉玉。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为一个人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在不少媒体的后续报道中, 试图探索信息泄露的途径,曝出不少“个人信息被贱卖”的新闻。同时,监管部门和高校也通过媒体表明立场, 完善规章制度,让电信诈骗防患未然。

观点交锋:为什么被骗,

教育不足还是贫穷所致?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曾报道过电信诈骗,都写过防骗指南,公众们对于各类骗术也都怪不怪了;但或许是因为大学生们的离世让人唏嘘,媒体对于事件背后的缘由抒发了多种观点。

媒体的议程设置再次聚焦电信诈骗与信息安全,围绕“大学生防范意识”与“信息鸿沟”的讨论也在自媒体和社交网络上备受争议。

在人民网发出的“湖北准大学生接电话后,被骗4万学费生活费”的微博下,24小时内就评论数高达8820条。除了对骗子们的憎恶愤怒和对警方彻查严办的呼吁外, 很大 一部分网友似乎在质疑准大学生们尚不成熟的社会常识和安全意识,在措辞用语上都很不友好, 将满满的怨念都怪罪于学校和家庭教育。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此次涉及的南京邮电大学本就以研究通信闻名,自己的新生死于电信诈骗难免让人唏嘘。这当然也引起了江苏省教育厅的重点关注,据28日《扬子晚报》的消息,今年开学季所有的江苏大学新生们都要参加“安全知识考试”,会有60%以上的题目与防电信诈骗有关,不达80分则需要重考。不过考试只是增强防范的手段,从意识上的预防和识别还需日后多加运用。

当然,还有不少网友评论此类事件时将受害大学生的遭遇与其家境联系,冠以“越穷越容易被骗”的结论, 而这一观点与“新周刊”的发文《为什么被骗得最惨的总是穷人?》不谋而合。“骗子们对无依无靠又全身透明的穷人下手,成本实在是太低了”,在没有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社会里,他们的资料被倒卖到全国各地,随时可能被各类骗子精准轰炸,在生存机会满足不了求生需要的情况下,一些小诱惑便足以让他们心存侥幸放松警惕;再加上所受的教育和眼界有限,能调动的社会资源太少,一旦被骗也总是默默忍受苦熬过去。这样的分析似乎句句在理,但也犀利地把社会阶层差异的弊病暴露无遗。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也正如朋友圈内广为传阅的《大学生频繁被骗背后,是贫穷导致的鸿沟》一文所指,“就媒体最新报道的案例来看,被骗的农村大学生居多。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对社会和国家都充满了信任,更难接受自己被骗的事实。一个还没有办过信用卡的大学生,只是因为骗子准确说出了自己的身份证号,就会被‘你的信用卡透支十几万’这样的信息震惊。”

当信息社会的“老司机”们在嘲笑这些孩子的智商时,殊不知极少接触网络的他们还没有成为信息社会公民,就已成了信息社会的难民。成长在网络低普及率农村的孩子们“没有什么上网的经历,没有钱买智能手机,也没时间玩手机。在他们心中,上网还有某些负面含义,人应该做更有价值的事(比如复习)。未来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是美好而可期待的”。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为何一直存在?

个人信息的泄露是最近这多起电信诈骗的源头,而这些信息的泄露则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的。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一直存在,除了相关机构内部人员可能倒卖信息这个因素外,主要与互联网平台的结构特征和信息保存机构的网络防范薄弱有关。

1、数字化时代 极易被存储和传播的信息

互联网平台的结构特征给信息的泄露提供了土壤。

互联网时代之前,依靠传统的纸质文档,信息的复制和传播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而在信息可以被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的存储和传播则变得毫不费力。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现在,用户使用网络每时每刻都会产生相应的信息和数据:电子商务网站的购物历史记录、搜索引擎的搜索历史、网站的浏览记录等等。而这些数据都会留在云端以及各个机构平台、厂商的服务器上。用户的信息可以被无限复制,甚至很多时候被复制者并不知道自己的信息已经被复制过了。一份存储在联网设备中的信息数据,可以瞬间被复制到世界各处。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传播的方式,也使得保密变得无比困难。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种低成本、速度极快的传播,造成了"不可撤回"的特性,即一份数据,一旦流传进公共领域,则无法被撤回或销毁,相当于永远存在在互联网上了。

在这种状况下,信息的泄露似乎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信息安全成为与互联网传播共生的潜在问题 。

2、 信息保存机构网络安全防范薄弱 黑客盗取个人信息成产业

互联网使得信息的泄露变得十分容易,那究竟是谁泄露了我们的个人信息?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提的就是电商卖家和快递公司,在网购发达的今天,电商卖家和快递公司可以接触到巨量的客户个人信息。但相比只掌握了客户姓名、地址、电话等简单信息的电商和快递来说,黑客盗取这个泄密源头则更令人感到恐怖,通过这个源头流出的信息甚至可以无所不包。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据报道,目前黑客盗取个人信息,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成规模、环环相扣、非常成熟的产业。而中国网络诈骗产业,从业者已达到160万人,规模高达1152亿元。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智能手机的系统安全问题频发,一度为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就在徐玉玉事件曝光后不久,苹果公司也因为系统漏洞遭到黑客攻击,向用户紧急推送了新版系统,防止用户因误操作造成的财产损失。

而目前,我国许多存有公民个人信息机构的网络安全系统薄弱,很容易被黑客攻破,然后被中间商卖到诈骗团伙处。

有资深计算机技术人员表示,徐玉玉的信息就有可能是被黑客盗取后,卖给了诈骗人员。据称,有团队曾试过“侵入”临沂周边多个市县教育局的网站,发现几分钟就可以进入,相关信息可以随意浏览和下载。

教育行业的信息安全能力普遍极低已经是业内共识。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在某漏洞平台上,最近两年内提交的相关教育机构的漏洞超过1100条;一位信息安全资深人士对某部委直属大学做了测试,仅用几分钟即发现了该大学的漏洞。除了信息泄露,近年来,因为“套号学历”、“学历造假”等事件,教育部指定的学历查询唯一网站学信网也被屡次质疑,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对此,有专家表示,不是黑客技术有多好,而是学校、医院等机构在网络安全防范上投入不够。信息保存机构不从源头上做好防护,信息安全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解决。

如何应对一个信息裸奔的时代?

纵观国内外,近年来大规模的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可以说,我们几乎是处在一个信息裸奔的时代。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则涉及到政府、网络厂商、个人等诸多层面。

首先是监管部门应对涉及个人信息的网站尽到监督、监管的责任。 如果部分网站被发现技术上不过关,没有达到国家制定的安全防范标准,那么这些网站也应该为个人信息泄露而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1日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其中对个人用户影响最直接的就是:APP不得随意收集用户信息。

《规定》还要求,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机制,APP提供者需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不得开启收集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头、启用录音等功能,不得开启与服务无关的功能,不得捆绑安装无关应用程序。

在徐玉玉事件之后,工信部加大了对虚拟运营商的监管力度,准备将实名制运营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化,增加码号资源、发放正式经营许可证的一票否决项。

其次,互联网厂商也需要考虑一下,如何在依靠信息数据产生商业效益的同时,更好的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商业机构应该尽量避免直接关联身份证号码,至少做到验证了人的身份之后不存储或尽量短时间存储。毕竟,只有用户觉得自己的信息是安全的,才会对商家建立信任,才会更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新的互联网服务。

三天被骗两次,一名211大学生懊恼:“最后的小丑竟是自己”

当然,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相当复杂。 目前,更有效的方式是,个人提高自己的信息保护意识。在非绝对必要的情况外,少填真实个人信息。 而当你提供个人信息的时候,应该先考虑这些信息泄漏之后会对你造成什么危害,并且想好处理办法。如果会造成不可避免的危害,最好避免提供这些信息。

而从根本层面上来说,一个具有隐私概念的社会的建立需要更漫长的时间。

被虚拟货币害惨的学生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肖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