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作为贯通浙东沿海与中西部内陆腹地的必经之地、中心节点,嵊州成为了融杭联甬接沪绕不开的枢纽点。而嵊州经济开发区正坐落于此,宛若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长三角经济带上,熠熠生辉。
站在新的起点上,嵊州经济开发区借助嵊州市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发挥融杭联甬接沪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智能制造产业,助推现代化城市能级城市品质双提升,积极为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转型创新“双驱动” 点燃经济“新引擎”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湾区建设的谋划和推进,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地处杭州、宁波、金义、温台四大都市区之间的嵊州,已成为融杭联甬接沪的重要枢纽之一。利用好自身优势,嵊州经济开发区借助雄厚的产业基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融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嵊州经济开发区已经形成领带服饰、厨具电器、机械电机三大传统行业。“作为嵊州经济建设的主平台,开发区不仅要有效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要率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创更高质量融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嵊州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
巴贝集团工厂化养蚕项目入选2019全国十大颠覆性创新榜单
位于嵊州经济开发区的浙江巴贝集团以领带起家,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高档领带生产企业之一,同时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真丝色织提花面料生产基地。但近年来,因养蚕成本增大,蚕农逐渐退出,养蚕行业不断萎缩。以浙江省为例,鼎盛时期年产鲜茧8万吨,目前只有2万吨,导致真丝原料价格波动非常大。
基于真丝原料市场一次次的价格波动,巴贝集团在嵊州经济开发区的大力支持和优质服务下,另辟蹊径,花7年时间,努力实现传统丝绸和领带服饰产业的改造提升与转型升级,创新形成了集蚕品改良、饲料配方、防病体系、环境控制、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养蚕方式,实现了工厂化养蚕的产业化开发。
如今,工厂化养蚕不仅颠覆了5000年来未曾改变的传统养蚕模式,而且为“巴贝”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给整个丝织服饰业的发展注入了兴奋剂。这一项目的实施,对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浙江省茧丝绸产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进而推动浙江省从“丝绸大省”向“丝绸强省”转变,为嵊州打造“中国丝高地”提供了支撑。
为更好地发挥开发区在创新转型升级中主力军作用,近年来,嵊州经济开发区深入实施转型升级“七化”行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坚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和产品品质不断提高。
厨具业是嵊州经济开发区的生力军,近年来以亿田、帅丰为代表的厨具企业纷纷转型升级,走高质量智能化发展道路。尤其是“帅丰”年产40万台智能化集成灶项目、“亿田电器”年产30万套智能环保集成灶建设项目,都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引领产业园内的企业加速走向“智慧”。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企业均获评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亿田”还荣获了浙江省上云标杆企业、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入选省级数字化车间。
在大力扶持传统产业持续发力的同时,嵊州经济开发区在招商选资中也不遗余力,使得产业结构越来越优化。特别是随着定阳新材料、旭昌昇、海威汽车等一大批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大项目落地并投产,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更为强劲明显。
整合提升优环境 做大产业新集群
如果说,一座城市有属于它自身的肌理,那么,嵊州经济开发区的城市肌理,就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5月20日,嵊州市举行了“新平台、新起点——嵊州经济开发区再出发”暨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现场,嵊州经济开发区进行了全新发布,开发区与中国信通院正式合作,共计57.8亿元投资的8个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数字经济、新型材料、智能智控等高新技术产业。此次活动也是嵊州经济开发区于5月15日正式整合挂牌后的首度亮相。
嵊州经济开发区是嵊州经济建设的主战场,1994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今年,嵊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区(园区)改革提升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系统性重构”和“创新性变革”两大核心内容,对经济开发区进行了体制机制调整,实行政区分离,剥离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扩大核心区范围,将三江街道工业园区和剡湖街道城北工业区两大重要产业平台纳入其中,集中精力开展招商选资、项目建设,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和管理,做大平台能级。
昂利康产品研发中心抢抓发展机遇,加速培育现代化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
整合后的嵊州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域约138平方公里,规上工业产值占嵊州全市的65%以上,涵盖了该市大部分优质经济发展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根据规划,开发区将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承担起嵊州“5+5”制造业集群最主要的培育任务。重点布局5G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艇湖新兴产业园、智能厨具产业园、万亩千亿通道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领尚小镇7大板块,以七星合围之势重构园区发展腾飞版图,为嵊州建链、强链、补链招商打下坚实基础。
特别是与中国信通院开展合作,编制该市5G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为嵊州市在未来5G产业领域占领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园区位于嵊州经济开发区527国道北侧,规划面积约6000亩,将为5G生态链企业搭建平台,发挥技术、资本、政策等优势,形成技术和需求对接。园区将聚焦LED模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5G基站等产业,打造5G生态圈,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数字5G产业发展新高地。
在嵊州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中,5G产业园是其中一个重点培育的智慧项目。而出现在另一个规划名单中的生命健康产业园也正在崛起。
嵊州经济开发区抢抓“健康中国”发展机遇,围绕打造绍兴市品质最高的生命健康产业园的总体战略定位,以“一轴一核一环”为主体框架,结合城北片区实际,积极构建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养老、科技研发等多样化功能于一体的千亿元级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初步建成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在嵊州经济开发区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该园区已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12家,其中上市企业2家。去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销售额70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生物医药企业规上工业销售额27.5亿元,同比增长13.85%。
整合提升后的经济开发区,将着力打造成为嵊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5G产业发展、高质量招商选资和营商环境的新高地。嵊州将把经济开发区作为建设“重要窗口”的窗口,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省“四大建设”、杭绍甬同城化、高铁时代等战略叠加机遇,集嵊州全市之力支持、保障和推动开发区建设,加快国家级开发区创建步伐,推动平台改革创新、能级提升,使经济开发区成为大项目好项目的首选之地、必选之地。
如诗如画的“小西湖” ——嵊州艇湖城市公园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中心节点区域,嵊州经济开发区将继续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地理生态优势,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圈。到“十三五”末,将有两条铁路、三条高速、两条国道、两个高铁客运站、一个铁路货运站开通,嵊州经济开发区将进入杭州半小时经济圈、上海一小时经济圈,成为浙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型城市。
与大交通格局的快速推进同步,嵊州经济开发区正抓紧进行产业平台的布局,制定并实施《国家级开发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目前,嵊州经济开发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集中力量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重新构建平台空间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更高能级的开放平台。
规划面积约4000亩的艇湖新兴产业园,以洒脱人文为底蕴,以绿水青山为底色,北部重点布局“中国唐诗之城”,南部重点布局M0工业生产生活服务等,瞄准总部型经济、绿色经济等高新业态,努力打造成为嵊州首位度最高的产城融合样板区。
智能厨具产业园,辐射浙锻路南北两翼,规划面积约1500亩,有针对性地引育了一批厨具配套企业和相关品牌企业,引导嵊州厨具产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产品多元化发展,做大产业经济体量,进而成功实现由“中国厨具”向“中国厨房”的完美飞跃。
万亩千亿通道产业园辐射527国道两侧,总面积38700亩,将依托现有良好的产业和环境基础,积极融入大湾区的产业转移,重点发展高端精密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位于嵊新协同发展核心区,距规划建设中的高铁新城仅1公里,规划面积3600亩,园区发展定位于先进智能制造装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优化营商环境,嵊州经济开发区坚持软硬环境建设两手抓,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注重优化服务软环境。一方面通过辖区环境治理、行业整治等工作,使园区整体面貌不断改善;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开发区封闭式审批的优势,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推广“多规合一”协作审批模式,切实加快签约落户项目前期土地证、规划许可证等的审批办理速度,用足用好一证通办、审批代办、容缺审批等机制,建好审批绿色通道,争取让所有审批事项都在开发区服务窗口形成闭环,保证项目尽早动工。同时充分发挥优化企业服务联盟的作用,及时解决企业碰到的问题、难点,为企业排忧解难。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以特色产业园区为基础,以产业科技创新为主攻方向,更大力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包括着力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等,着力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经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嵊州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
乘着长三角一体化与杭绍甬同城化发展的强劲东风,嵊州经济开发区正意气风发、砥砺前行,奋力谱写开创未来的时代乐章!
来源:嵊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