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货币政策工具效应图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货币政策工具效应图以及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简述财政政策的三大效应为什么lm曲线古典区域货币政策效应大增加货币供给为什么会使利率下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乘数公式是什么什么叫“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如何进行搭配一、简述财政政策的三大效应
所谓“内在稳定器”是指这样一种宏观经济的内在调节机制:它能在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情况下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向稳定。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器”效应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财政政策工具的这种内在的、自动产生的稳定效果,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专门采取干预行动。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效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累进的所得税制和公共支出尤其是社会福利支出的作用。
累进的所得税制,特别是公司所得税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应相当敏感。如果当初政府预算收支平衡,税率没有变动,而经济活动出现不景气,国民生产就要减少,致使税收收入自动降低;如果政府预算支出保持不变,则由税收收入的减少导致预算赤字发生,从而“自动”产生刺激需求的力量,以抑制国民生产的继续下降。
在健全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下,各种社会福利支出,一般会随着经济的繁荣而自动减少,这有助于抑制需求的过度膨胀,也会随着经济的萧条而自动增加,这有助于阻止需求的萎缩,从而促使经济趋于稳定。如果国民经济出现衰退,就会有很多人具备申请失业救济金的资格,政府必须对失业者支付津贴或救济金,以使他们能够维持必要的开支,从而使国民经济中的总需求不致下降过多;同样,如果经济繁荣来临,失业者可重新获得工作机会,在总需求接近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就可以停止这种救济性的支出,使总需求不致过旺。
乘数效应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它是指投资或政府公共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一个部门或企业的投资支出会转化为其他部门的收入,这个部门把得到的收入在扣除储蓄后用于消费或投资,又会转化为另外一个部门的收入。如此循环下去,就会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或支出的倍数递增。以上道理同样适用于投资的减少。投资的减少将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的倍数递减。公共支出乘数的作用原理与投资乘数相同。
它是指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程度。由于增加了税收,消费和投资需求就会下降。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又会引起另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如此循环下去,国民收入就会以税收增加的倍数下降,这时税收乘数为负值。相反,由于减少了税收,使私人消费和投资增加,从而通过乘数影响国民收入增加更多,这时税收乘数为正值。一般来说,税收乘数小于投资乘数和政府公共支出乘数。
预算平衡乘数效应,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当政府支出的扩大与税收的增加相等时,国民收入的扩大正好等于政府支出的扩大量或税收的增加量,当政府支出减少与税收的减少相等时,国民收入的缩小正好等于政府支出的减少量或税收的减少量。
表现为政府投资、公共支出、财政补贴等本身形成一部分社会货币购买力,从而对货币流通形成直接影响,产生货币效应。
财政政策的货币效应主要体现在公债上。公债政策的货币效应又取决于公债认购的对象和资金来源。如果中央银行用纸币购买公债,这无异于纸币发行,从而产生通货膨胀效应;如果商业银行购买公债,且可以用公债作为准备金而增加贷款的话,也会导致货币发行,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增加等等。
二、为什么lm曲线古典区域货币政策效应大增加货币供给为什么会使利率下降
1、LM的古典区域,货币需求只有交易性需求,即货币需求只受国民收入影响.
2、此时,货币市场均衡等式为货币供给(M/P)=货币需求(kY)
3、如果货币供给增加(M/P),货币市场要均衡,只有国民收入(Y)增加.相比非古典的区域,没有国民收入增加使利率上升的反影响,这个国民收入增加是彻底,也是最多的,因此说政策效应最大.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乘数公式是什么
一、财政政策乘数考察的是某项财政政策手段或政策工具的应用对收入的影响,即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政府收支的变化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变化。以3部门为例:结论:?1、由于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具有挤出效应,所以财政政策乘数的效果一般要小于政府支出乘数。?2、式子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税率,d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k是交易需求占收入的比重,h为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H越小——dk/h则越大——dy/dg则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小另外H越大——LM曲线越平缓——挤出效应小——财政政策效果大3、若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则D越大——dy/dg则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小D越小——dy/dg则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大另外d越大——IS曲线越平缓——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效果小4、?只有当一项扩张(紧缩)财政政策不会使利率上升(下降)的很多,它才会对AD产生很大的调整作用(财政政策效果明显)。在LM曲线为水平状态下,财政政策乘数等于政府支出乘数(挤出效应为0)二、货币政策乘数是指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时候(IS曲线不变),实际货币供给量使均衡收入变动的比率:
四、什么叫“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1、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必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2、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来实现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本国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
3、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使本国币值稳定的国家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手段。使本国币值稳定的根本是货币发行量与国家有效经济总量等比增长。利率稳定、汇率稳定、进出口持平、以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也是使本国币值稳定的必要手段。
4、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是稳步通胀政策,不承认任何合理的通胀率。因此所谓环比同比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不太快等,都不符合稳健的货币政策。
1、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货币政策三大工具都得到了较好应用。首先,2003—2004年,央行两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分别只上调了1和0.5个百分点,却产生了很大的市场效果。
上世纪90年代央行也曾多次调整准备金率,且调整幅度大大高于这两次,但市场几乎没有反应。这说明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程度已经很高。其次,公开市场操作日臻成熟。
五、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如何进行搭配
1、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2、虽然这两项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仅靠一项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没有双方的配合,单个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不同的搭配组合,政府究竟采用哪种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客观经济情况的判断。概括地说,“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4、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5、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6、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7、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8、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9、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货币政策工具效应图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